• 首页>文化 > 文化
  • 谚语民族性

    1.如何引入谚语

    众所周知,谚语乃是一种语言的精华,寓意深刻,表达隽永。

    在英语写作中如能适当地引用一些英语谚语,可以为文章增辉添彩。在写作时如何把平时积累的谚语恰当地引用到文章中去呢?以下总结了英语中常见的引用谚语的地道表达法,供同学们写作时模仿使用。

    谚语在英语中叫proverb,引用时经常会在其前面酌情加上old, Chinese, English, Russian之类的形容词;动词一般用go, say, state, has it, put it等,在这些动词后面用逗号或冒号皆可。谚语可加双引号(这时谚语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也可不加双引号(这时第一个字母一般不大写)。

    引用谚语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 A proverb goes / says, …… As a / the proverb goes / says, …… A Yiddish proverb goes, “Better to lose with a wise man than win with a fool.” 有一句依地语谚语说得好,“宁输智者,不赢傻子。” A proverb says, “Medicine cures the man who is fated not to die.” 有一句谚语说,“命不该死有药救。”

    As a Chinese proverb goes, “Don't climb a tree to look for fish.” 正如中国的一句谚语所说,“不要缘木求鱼。” As the old Chinese proverb says, “If you do not enter a tiger's den, you cannot get her cubs.” 正如中国的一句谚语所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 As a / the proverb has it / puts it,…… A proverb has it that …… As a Spanish proverb has it, “Flies don't enter a closed mouth.” 正如一句西班牙谚语所说,“祸从口入。” As a Navajo proverb puts it, “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 正如纳瓦霍族的一句谚语所说,“一报还一报。”

    As a local proverb here in Chad puts it: A woman who is pregnant has one foot in the grave. 正如乍得当地的一句谚语所说:女人怀宝宝,鬼门关上走一遭。An old proverb has it that “if the thorn doesn't scratch when it first emerge, it will never scratch.”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如果荆棘刚长出时不扎手,那么它就永远不扎手。”

    (3) There is a proverb: …… There is a / the proverb that goes / states, …… There's an African proverb: “Educate a boy, and educate an individual. Educate a girl, and you educate a community.” 有一句非洲的谚语说:“教育好一个男孩,仅教育好一人。教育好一个女孩,则教育好一群人。”

    There's a Russian proverb that goes: you must support the most talented people because untalented people will support themselves. 有一句俄罗斯谚语说,你须拥戴贤人,庸者仅会自顾。 There is an old Jewish proverb that states: “A Shekel is always better in my pocket than in yours.” 有一句古老的犹太谚语说:“金币在我口袋里总比在你口袋里强。”

    (4) ……, a / the proverb goes, …… ……, goes a / the proverb, …… “A river is deep,” an old African proverb goes, “because of its source.” 有一句古老的非洲谚语说,河有源泉水才深。 To kill a snake, goes an old African proverb, you must first crush the head. 有一句古老的非洲谚语说,打蛇先打头。

    (5) …… have a proverb that goes, …… There exists a proverb. It goes, …… The Arabs have a proverb that goes, “When the sultan's dog died, everyone marched in his funeral. But when the sultan himself died, no one marched at all.”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当苏丹的狗死了,人人都为之送葬。而当苏丹死了,却无人为之送葬。”

    谚语作为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一些在汉语中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却未必为西方人所理解。

    所以在引用汉语谚语时,如果中国特色过于浓厚,则可舍其形而取其意,写成英语中与之意思对等的西方谚语。例如,有的同学想表达这个意思:本性难移,于是写道:As a Chinese proverb goes, a dog cannot change its habit of eating shit. 这样写不但失之粗鄙,还会让爱犬的西方人大惑不解。

    所以,这个意思宜写成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 或者A fox may grow gray, but never good.。

    2.饮食谚语方面的问题,要求认真回答问题,满意的可追加100分

    吃着碗里的,瞧着窝里的。本义:在吃碗里东西的时候,眼睛却盯牢盘里的东西。引申:心凶,要心重,私心重。

    吃饭三碗,闲事勿管。本义:一顿吃三碗饭,别的事情就不管了。引申:光吃饭不做事情,懒惰或超脱。

    晴带伞,饱带饭。本义:晴天出行要带上雨伞,吃饱了饭出门还要带上饭包点心。引申:凡事必须先要有所准备。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本义:吃热豆腐时不能心急,以免受烫。引申:做事不可以心急,急于求成。

    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意思是说过了端午节,还会出现较低气温的天气,注意防寒。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形容懒惰。

    吃了人家的口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东西,收了人家的礼物,遇事往往会袒护人家,不能够坚持原则。

    生米做成熟饭。引申:事已定局,无法更改。

    3.关于音乐的名言谚语有哪些

    1、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瓦格纳

    2、作曲并不难,但剔除多余的音符却是极为困难的。——勃拉姆斯

    3、民间音乐是在人民的斗争生活中产生的,人们歌唱着它、演奏着它总是有感而发,所表现的感情是真挚的、质朴的。——马可

    4、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5、言词更好得多。——门德尔松

    6、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雨果

    7、最好是创作出真实情景,而不是照搬。——威尔弟

    8、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个人的,我把欢乐注入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莫扎特

    4.术语解释文学艺术的民族性

    民族的文学艺术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自己浓郁的民族特性。

    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每种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发展下来,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印记。

    尤其是语言、表演和造型艺术等方面,凸显了民族文学艺术的民族性格。民族文学艺术成为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民族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劳动和多种社会需求,一个民族本质上的特点充分蕴含在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之中,“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 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①所谓的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共同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模式。

    我们平时所说的基本人格类型、民族性以及社会性格等概念,就是指民族性格。 民族文学艺术可分为语言艺术(指神话、童谣、故事、谚语、文学等)、表演艺术(主要指音乐、舞蹈)、造型艺术(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服饰等)和综合艺术(指戏剧、电影)等几大类型。

    每种艺术形式代代传承和发展,都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印记。 一、语言艺术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间接反映。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风貌。 文学所具有的民族性格是受各民族语言、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和神话传说的影响,这些影响又具体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

    以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文学为例。在蒙古族文学中,再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自然景象,“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经济形态,“毛毡帐裙”“食唯肉酪”的传统生活方式,使蒙古族文学散发着清新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和一种刚健雄浑之美。

    这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只能归属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范畴,也只能在特定的民族生活土壤中萌生、发芽。反映了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性和社会性格。

    文学作家在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时,总会把他所要塑造的人物性格注入民族精神,使整个文学作品渗透着本民族人民的共同心理素质、共同审美习惯和共同的情感体验。如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果戈理的《死魂灵》《钦差大人》等众多作品,都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众多文学大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个性鲜明,人们既能够在作品中寻找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鲜明的人物性格,又能够捕捉到该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民族性。 二、表演艺术 各民族的生态环境不同,历史发展的轨迹也不同,因此不同种族、文化和背景下的不同群体会形成迥然各异的表演风格,不同民族突显出不同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1.舞蹈 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它同歌唱一样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伴随着人们的劳动和社会生活而产生。世界各民族的舞蹈是该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之一,是民族风俗和民族生活的描绘和积淀,反映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等文化现象。

    在舞蹈形式的表演艺术中,朝鲜族舞蹈独具特色。鹤在朝鲜人民心目中是善良、纯洁、长寿的象征,是图腾崇拜的艺术形象。

    崇鹤心态经过长期的艺术加工与不断升华,形成舞蹈最基本的步态,这种柔韧、飘逸的鹤步充分展示出舞者典雅、飘逸、潇洒的风格,创造出不同的舞蹈境界。另外,朝鲜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长期的反入侵斗争和抗暴斗争历练了朝鲜族人民勤奋团结、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反映在民间舞蹈中就形成了内韧外柔、柔中蕴藏着刚劲的民族性格。

    塔吉克族是中国古老的高原民族,塔吉克人民世代生活在高原缺氧、风雪严寒的艰苦条件下,因此塑造了他们淳朴乐观、不畏艰辛的民族性格。正因为如此,塔吉克人把鹰作为英雄的象征,并且把对鹰的崇敬和喜爱之情融入民族舞蹈的表演之中:舞者展开双臂,像雄鹰般的勇猛矫健;身姿的起伏舒展、快速变化又表现了鹰起隼落的跳跃和扶摇直上的连续盘旋。

    塔吉克族舞蹈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是受特定的生态环境、民俗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各种要素,印刻着民族所独有的标志,是民族认同的语言符号。 2.音乐 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表演艺术,它的基本手段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有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响结构形式。

    音乐中体现的丰富情感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劳动生活、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成为表现民族心理的特定符号。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素材主要是以民间玛祖尔舞曲为基础的,表现了“人民的灵魂”。

    玛祖尔舞的音乐节奏通常是强烈多变的重音,它可以落在小节的任何一拍、两拍甚至有时落在小节的所有三拍上,最常见的是重音在第二拍。这些好像“顿脚”一般的强烈重音,活现出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民间舞蹈风格,形成鲜明的音乐气派和风格。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叶,俄罗斯出现了一批发展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强力五人组”。在音乐上除了继承和借鉴西欧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传统外,主要强调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民族的题材和民族形式,描写民族的。

    谚语民族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