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小寒节气谚语

    1.关于小寒气节的谚语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 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春季在寒冬之后,盛夏之前,这时南方已热,北方还冷,南北的温度差别全年最大。

    因此,北方的冷空气,南方的热空气,常易发生冲突,造成锋面,发展成气旋。气旋来了,天便下雨;气旋去了,天又转晴。

    春季的气旋最多,天气也就变化无常,好像孩儿面,忽哭忽笑的样子。 冬天的冷风、乌云,非常可怕,好像后娘的凶相。

    这是因为冬天北风盛行,在福建省内,正是半稳定性极锋来回往复的地带,所以又多乌云,海面上更多暴雨,天空景象是非常可怕的。 ——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全年二十四个节气,在阳历的月日是确定的,在阴历是不一定的。

    清明节在阳历四月五日,在常年是阴历三月初。如果碰到有闰月的阴历年,很可能在阴历二月初。

    那末,阴历二月行的是阳历四月的天气。三月行的是阳历五月的天气,比较平年的二月三月,要暖得多了,所以说清明在二月,野外一片青;清明在三月,大地还未回春。

    ——广西贵县 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广西贵县 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 根据我国习惯,阴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认为是春的开始日。

    在阴历连续平年之后,立春就在阴历十二月中,和阴历正月初一隔着半个月的时光。这半个月在阴历年底,还是冬天。

    这就是“两春夹一冬”的意思。 查历年纪录,长江流域在阳历一二月之交,天气最冷。

    立春在阳历二月五日左右,长江下游的最冷天气行将结束,天气就可变暖了。但是照习惯说:这时还是残冬岁底的时候,所以有此一说。

    ——河南开封 未到惊蛰先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 相传惊蛰是全年初雷之期,实际上不可一概而论,要看各地方各年份而定的。愈北的地方,初雷愈迟;愈干冷的年份,初雷也愈迟。

    假使那一年,南方气团来的特别早、特别强,初雷之期也可提早。南方气团既经北来,此后下雨的机会自然多了,但是不一定有四十八天。

    ——湖南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这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

    大凡纬度愈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愈迟。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江苏常州 反了春,冻断筋 反了春,是立春之后下雨的意思。立春在阳历二月初,这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

    冷天下雨,因为潮湿关系,所以觉得格外冷。

    2.求小寒节气的谚语大全

    小寒节气谚语:谚语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

    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这往往预示大寒要冷,广西群众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谚语。根据小寒的冷暖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不少。

    如“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等。根据小寒节气阴雨(雪)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有:“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

    群众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小寒大寒与小暑大暑的天气对应关系。如湖南省的“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山东省的“小寒无雨,小暑必旱”等。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腊七腊八,出门冻煞。

    腊七腊八,冻死旱鸭。腊七腊八,冻裂脚丫。

    三九、四九,冻破碓臼。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

    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腊月三场白,家家都有麦。

    腊月三白,适宜麦菜。 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九里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九里的雪,硬似铁。

    腊月三场雾,河底踏成路。三九不封河,来年雹子多。

    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天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不怕家里少,就怕不去找。草木灰,单积攒,上地壮棵又增产。

    干灰喂,增一倍。腊月栽桑桑不知。

    麦苗被啃,产量受损。避免畜啃青,认真订奖惩。

    牛喂三九,马喂三伏。薯菜窖,牲口棚,堵封严密来防冻。

    数九寒天鸡下蛋,鸡舍保温是关键。小寒鱼塘冰封严,大雪纷飞不稀罕,冰上积雪要扫除,保持冰面好光线。

    小寒农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北风吼。窖坑栏舍要防寒,瓜菜薯窖严封口。

    薯窖十到十五度(℃),十三正是好火候。畜棚禽舍十度上,畜暖禽温身不抖。

    大棚瓜菜控温湿,番茄黄瓜卖大流。林木果树看管好,腊月栽桑好时候。

    牲畜啃青要避免,制定规则人人守。 农家副业大开展,男女老少都动手。

    及时扫除冰面雪,鱼塘光线要明透。冬季培训系统搞,学习争先又恐后,农业技术学到手,科学应用夺丰收。

    3.求二十四节气谚语:小寒谚语

    小寒谚语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腊七腊八,冻死旱鸭。

    腊七腊八,冻裂脚丫。三九、四九,冻破碓臼。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

    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腊月三场白,家家都有麦。

    腊月三白,适宜麦菜。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九里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九里的雪,硬似铁。

    腊月三场雾,河底踏成路。三九不封河,来年雹子多。

    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天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不怕家里少,就怕不去找。草木灰,单积攒,上地壮棵又增产。

    干灰喂,增一倍。 腊月栽桑桑不知。

    麦苗被啃,产量受损。避免畜啃青,认真订奖惩。

    牛喂三九,马喂三伏。薯菜窖,牲口棚,堵封严密来防冻。

    数九寒天鸡下蛋,鸡舍保温是关键。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

    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这往往预示大寒要冷,广西群众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谚语。根据小寒的冷暖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不少。

    如“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等。根据小寒节气阴雨(雪)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有:“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

    群众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小寒大寒与小暑大暑的天气对应关系。如湖南省的“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山东省的“小寒无雨,小暑必旱”等。

    注:更多内容请关注三联栏目。

    4.关于小寒气节的谚语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 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春季在寒冬之后,盛夏之前,这时南方已热,北方还冷,南北的温度差别全年最大。

    因此,北方的冷空气,南方的热空气,常易发生冲突,造成锋面,发展成气旋。气旋来了,天便下雨;气旋去了,天又转晴。

    春季的气旋最多,天气也就变化无常,好像孩儿面,忽哭忽笑的样子。 冬天的冷风、乌云,非常可怕,好像后娘的凶相。

    这是因为冬天北风盛行,在福建省内,正是半稳定性极锋来回往复的地带,所以又多乌云,海面上更多暴雨,天空景象是非常可怕的。 ——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全年二十四个节气,在阳历的月日是确定的,在阴历是不一定的。

    清明节在阳历四月五日,在常年是阴历三月初。如果碰到有闰月的阴历年,很可能在阴历二月初。

    那末,阴历二月行的是阳历四月的天气。三月行的是阳历五月的天气,比较平年的二月三月,要暖得多了,所以说清明在二月,野外一片青;清明在三月,大地还未回春。

    ——广西贵县 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广西贵县 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 根据我国习惯,阴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认为是春的开始日。

    在阴历连续平年之后,立春就在阴历十二月中,和阴历正月初一隔着半个月的时光。这半个月在阴历年底,还是冬天。

    这就是“两春夹一冬”的意思。 查历年纪录,长江流域在阳历一二月之交,天气最冷。

    立春在阳历二月五日左右,长江下游的最冷天气行将结束,天气就可变暖了。但是照习惯说:这时还是残冬岁底的时候,所以有此一说。

    ——河南开封 未到惊蛰先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 相传惊蛰是全年初雷之期,实际上不可一概而论,要看各地方各年份而定的。愈北的地方,初雷愈迟;愈干冷的年份,初雷也愈迟。

    假使那一年,南方气团来的特别早、特别强,初雷之期也可提早。南方气团既经北来,此后下雨的机会自然多了,但是不一定有四十八天。

    ——湖南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这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

    大凡纬度愈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愈迟。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江苏常州 反了春,冻断筋 反了春,是立春之后下雨的意思。立春在阳历二月初,这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

    冷天下雨,因为潮湿关系,所以觉得格外冷。

    5.二十四节气彦语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立春节气谚语: 立春晴,雨水匀。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雨水节气谚语 ◆ 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赣)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赣) 雨水明,夏至晴。(湘) ◆ 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长江流域及江南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也有不少,例如: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春分。(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

    (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 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这方面的谚语有: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

    (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浙)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

    (苏、浙) ◆ 有关夜(晚)雨的气象谚语有: 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赣) 雨打夜,落一夜。

    (浙) 夜雨三日雨。(浙) 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吉) 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陕) 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赣) ◆ 有关春雨的气象谚语有: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惊蛰期间的谚语 惊蛰描述着雷声将小动物惊醒,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关于惊蛰,有不少的谚语。

    农谚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年第一声春雷几时打响,在农民眼里是很重要的。

    在这儿介绍几个根据惊蛰何时打雷,推测未来天气和收成情况的谚语: 一是雷打在惊蛰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杭州),容易产生低温阴雨天气。但对于山区就不同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虽多,但对于山区农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

    二是雷在惊蛰当天响起,就不管种什么都丰收,如:“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三是惊蛰过了好多天都未听到响雷,那就会因缺雨水而影响收成。

    另外,再给出一些与惊蛰有关的其他谚语,供参考: ◇ 惊蛰至,雷声起。 ◇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 冷惊蜇,暖春分。

    ◇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 惊蛰不藏牛。

    ◇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春分节气谚语 ◆描写昼夜等长的,如: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根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有: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根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风夏至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清明节气谚语 ◆ 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

    6.有哪些与小寒有关的诗词谚语

    关于小寒的谚语三九、四九,冻破碓臼。

    三九、四九,冰上走。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

    腊月三场白,家家都有麦。腊月三白,适宜麦菜。

    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九里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九里的雪,硬似铁。腊月三场雾,河底踏成路。

    三九不封河,来年雹子多。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天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

    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不怕家里少,就怕不去找。

    小寒的典籍记载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

    月半则大矣。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雁北乡(xiàng)。乡,向导之义。

    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鹊始巢。

    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雉始雊(gòu)。

    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7.有关节气的农谚

    有关节气的农谚: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割谷子,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不行船;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收割,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封上; 立春阳气转,雨水落无断;惊蛰雷打声打声,春分雨水干; 清明麦吐穗,谷雨浸种忙;立夏鹅毛住,小满打麦子;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芒种万物播,夏至做黄梅;小暑耘收忙,大暑是伏天; 立秋收早秋,处暑雨似金;白露白迷迷,秋分秋秀齐; 寒露育青秋,霜降一齐倒;立冬下麦子,小雪农家闲;。

    8.

    今年小寒准确时间为5日19时9分,此时节,全国气温都处于最低时期. 所谓“小寒”是与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相比较而言的。

    “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经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此时冷气积久而寒,但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因而称小寒。其实,从历史气象记录来看,小寒却比大寒冷,是全年中最冷的节气。

    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 "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

    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气温最低的节气竟是大雪哩! 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 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

    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我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华南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不春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华南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

    只所以如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

    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6日左右(1月5日~7日)。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为什么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

    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成为大寒。

    冬至是北半球太阳光斜射最厉害的时侯,那为什么最冷的节气不是冬至而是小寒到大寒呢?我们知道,一个地方气温的高低与太阳光的直射、斜射有关。太阳光直射时,地面上接受的光热多,斜射时,地面接受的光热就要少,这是主要原因;其次,斜射时,光线通过空气层的路程要比直射时长得多,沿途中消耗的光热就要多,地面上接受的光热也就少了。

    冬天,对于北半球,太阳光是斜射的,所以各地天气都比较冷。太阳斜射最严重的一天是冬至,这样说来,冬至应该最冷?其实不然,最低气温却是出现在冬至后一个月左右的小寒和大寒期间。

    这是因为,冬至过后,太阳光的直射点虽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直射点仍然位于南半球,我国大部地区白天的热量收入还是顶不住夜间向外放热的散失,所以温度就会继续降低,直到收入和放出的热量趋于相等为止。这类似于一天中最高温度不是出现在中午而是在下午2点左右的原因。

    至于小寒和大寒节气哪个更冷?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历史资料统计表明: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要低于小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南方则反之。 小寒中的三候,其物候反映分别是:“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

    在候鸟中,一候,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但还不是迁移到我国的最北方,只是离开了南方最热的地方;二候,喜鹊此时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小寒节气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