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谚语与民族性

    1.言语的时代风格突出表现在哪些语言要素上

    言语风格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创作作品时或在交际时呈现出来的风貌和格调。言语风格大体上可分为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表现风格四种类别。

    言语的民族风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本身的民族性,即语言要素上的民族特点;一是语言运用上的民族性,即在言语修辞上的民族特色。言语要素的民族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语音、语汇和语法三个要素上。

    (1)在语音上,各民族语言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以及风格手段;

    (2)语汇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汇体系;

    (3)语法上,汉语属于非形态语言。

    言语的时代风格突出地表现在语汇上。比如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皇帝”、“皇宫”、“太监”、“宫女”,建国初期的“互助组”、“高级社”,五十年代后期的“人民公社”、“大跃进”,文革时期的“红卫兵”、“红小兵”、“大字报”、“革委会”、“走资派”,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众多新词,诸如“特区”、“高端”、“双赢”“软着陆”、“黄金周”、“弱势群体”等,都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2.如何引入谚语

    众所周知,谚语乃是一种语言的精华,寓意深刻,表达隽永。

    在英语写作中如能适当地引用一些英语谚语,可以为文章增辉添彩。在写作时如何把平时积累的谚语恰当地引用到文章中去呢?以下总结了英语中常见的引用谚语的地道表达法,供同学们写作时模仿使用。

    谚语在英语中叫proverb,引用时经常会在其前面酌情加上old, Chinese, English, Russian之类的形容词;动词一般用go, say, state, has it, put it等,在这些动词后面用逗号或冒号皆可。谚语可加双引号(这时谚语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也可不加双引号(这时第一个字母一般不大写)。

    引用谚语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 A proverb goes / says, …… As a / the proverb goes / says, …… A Yiddish proverb goes, “Better to lose with a wise man than win with a fool.” 有一句依地语谚语说得好,“宁输智者,不赢傻子。” A proverb says, “Medicine cures the man who is fated not to die.” 有一句谚语说,“命不该死有药救。”

    As a Chinese proverb goes, “Don't climb a tree to look for fish.” 正如中国的一句谚语所说,“不要缘木求鱼。” As the old Chinese proverb says, “If you do not enter a tiger's den, you cannot get her cubs.” 正如中国的一句谚语所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 As a / the proverb has it / puts it,…… A proverb has it that …… As a Spanish proverb has it, “Flies don't enter a closed mouth.” 正如一句西班牙谚语所说,“祸从口入。” As a Navajo proverb puts it, “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 正如纳瓦霍族的一句谚语所说,“一报还一报。”

    As a local proverb here in Chad puts it: A woman who is pregnant has one foot in the grave. 正如乍得当地的一句谚语所说:女人怀宝宝,鬼门关上走一遭。An old proverb has it that “if the thorn doesn't scratch when it first emerge, it will never scratch.”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如果荆棘刚长出时不扎手,那么它就永远不扎手。”

    (3) There is a proverb: …… There is a / the proverb that goes / states, …… There's an African proverb: “Educate a boy, and educate an individual. Educate a girl, and you educate a community.” 有一句非洲的谚语说:“教育好一个男孩,仅教育好一人。教育好一个女孩,则教育好一群人。”

    There's a Russian proverb that goes: you must support the most talented people because untalented people will support themselves. 有一句俄罗斯谚语说,你须拥戴贤人,庸者仅会自顾。 There is an old Jewish proverb that states: “A Shekel is always better in my pocket than in yours.” 有一句古老的犹太谚语说:“金币在我口袋里总比在你口袋里强。”

    (4) ……, a / the proverb goes, …… ……, goes a / the proverb, …… “A river is deep,” an old African proverb goes, “because of its source.” 有一句古老的非洲谚语说,河有源泉水才深。 To kill a snake, goes an old African proverb, you must first crush the head. 有一句古老的非洲谚语说,打蛇先打头。

    (5) …… have a proverb that goes, …… There exists a proverb. It goes, …… The Arabs have a proverb that goes, “When the sultan's dog died, everyone marched in his funeral. But when the sultan himself died, no one marched at all.”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当苏丹的狗死了,人人都为之送葬。而当苏丹死了,却无人为之送葬。”

    谚语作为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一些在汉语中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却未必为西方人所理解。

    所以在引用汉语谚语时,如果中国特色过于浓厚,则可舍其形而取其意,写成英语中与之意思对等的西方谚语。例如,有的同学想表达这个意思:本性难移,于是写道:As a Chinese proverb goes, a dog cannot change its habit of eating shit. 这样写不但失之粗鄙,还会让爱犬的西方人大惑不解。

    所以,这个意思宜写成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 或者A fox may grow gray, but never good.。

    3.日文翻译..高分..

    良いです.今私は私の文章を発表することを始めます.

    私の日本语はあまり良くありません みんなに闻くことを我慢してもらうようにしましょう.

    日本语世界のいかなる1つの言语の种类と同じにただ人类の交流のツール、当て推量をしてそれとその他の言语の种类を比较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くて、言语の民族性、地域性および习惯が一般化する性は言语の当省の特徴と表现の习惯を决定して、本质は相违がなくて、あの1种の言语が存在しないで、あの1种の言语の简単な问题が难しいです。あなただけが必要で

    す: ①は缲り返して読みます:闻くところによると訳す基础を书くので、缲り返し力なことを信じて、缲り返しようやく本当の技量を训练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②は1册の教材を认定します:缲り返しの训练を行って、教材は优劣の分けることがありますが、しかし初心者にとって、教材を选ぶために精密に気を使うことに働く必要はなくて、中国が出版するのは结局あまりに気軽な事ではありませんて、まして日本语は中国でまだ深く入り込まないことを研究して、出版者はすべて一定の技量があるのでさえあれば、安心して大胆に长期のリードオンリーの1册の本を坚持して、急进的に向こう见ずに进んで移り気な方法に反対します。

    ④が大胆に読みます、大胆に言います、大胆に书きます:外国语を学ぶのは容易ではありませんて、谁がすべてかつて问题を出して、肝心な点は面目を失うことが恐くなくて、実はあなたを取り消すことにも人がいないで、あなたが初めて学んだのなことを理解します。

    ⑤が多く头を使うのが考えて増加します言语の理解力とに対して敏感です:日本语はひとつの科学的な学科で、特に自身の法则があるシステムの特徴、あなたは至る所に多く头を使ってきっといくつか秘诀を探し当てることができることを注意するのでさえすれ(あれ)ば。

    ⑥の雨垂れ石をうがつ気力:日本语を学んで雏に似ていて米をくわえなければならなくて、1粒1粒食べて、根気よくやきもき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ので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⑦は最もあら捜しをすることをやめます:日本语を学ぶ最も重要な目的は交流が相手の情报に伝达するので、その基本的な机能はツールです。

    多くの人.自分が言うのがそんなに良いと思っています.だから言いません.

    “a.私がもっと良くなったもう1度言うことを学ぶことを待ちます.”“私はまだあまり优れていません.间违いの恐らく耻ずかしいこと”のこのようなを言ったのは実はなんとかして间违いです.

    言语.学习の时.どうしても间违いが起こります.

    しかし恐らく间违いが起こらないでください.直面するべきです.

    自信を持っています. 勇気を取り出します.あっさりしているのは输出を言います.

    ずっともし沈黙するならば 言わない话.

    长所になることができないのです.

    以上です

    4.饮食谚语方面的问题,要求认真回答问题,满意的可追加100分

    吃着碗里的,瞧着窝里的。本义:在吃碗里东西的时候,眼睛却盯牢盘里的东西。引申:心凶,要心重,私心重。

    吃饭三碗,闲事勿管。本义:一顿吃三碗饭,别的事情就不管了。引申:光吃饭不做事情,懒惰或超脱。

    晴带伞,饱带饭。本义:晴天出行要带上雨伞,吃饱了饭出门还要带上饭包点心。引申:凡事必须先要有所准备。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本义:吃热豆腐时不能心急,以免受烫。引申:做事不可以心急,急于求成。

    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意思是说过了端午节,还会出现较低气温的天气,注意防寒。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形容懒惰。

    吃了人家的口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东西,收了人家的礼物,遇事往往会袒护人家,不能够坚持原则。

    生米做成熟饭。引申:事已定局,无法更改。

    5.成语`谚语`俗语`有什么区别呢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谁读了这则谚语不打心眼里热爱北大荒呢?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五种: 一、知识学习 实践经验(一)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二、知识学习 实践经验(二) 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4.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5.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6.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7.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8.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9.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10.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11.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12.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1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15.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16.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17.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18.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19.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20.先学爬,然后学走。

    21. 心坚石也穿。 2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3. 勤勉是成功之母。 24.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25.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26.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27.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28.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9.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30.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31.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32.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33.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34.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35.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6.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37.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38.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39.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40.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

    (南斯拉夫谚语) 41.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42.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

    (亚美尼亚谚语) 43.知识好像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44.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尼泊尔谚语) 45.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日本谚语) 三、知识学习 实践经验(三) 1.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 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6.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7. 有钱难买少年时。

    8.失落光阴无处寻。 9.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10.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11.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12.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13.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14.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15.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16.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17.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19. 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20.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21. 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22.懒人嘴里明天多。 23.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四、意志、干劲、科学态度(一) 1.有志者 事竟成。 2.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3. 志在顶峰的人,不在半坡留连。 4.理想是力量,意志是力量,知识是力量。

    5.没有松柏性,难得雪中青。 6.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7.决心要成功的人,已成功了一半。 8.鹰飞高空鸡守笼,两者理想各不同。

    9.鸟有翅膀,人有理想。 10.有志飘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11. 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12.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13.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15.好儿女志在四方。 16.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17. 人若无志,纯铁无钢。 18.没有铁锨挖洞难,没有志气进取难。

    19.不怕知浅,就怕志短。 20.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21. 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22. 决心攀登高峰的人,总能找到道路。

    (亚洲谚语) 23.没有目标的生活,就象没有舵的船。(英国谚语) 24.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

    (朝鲜谚语) 25.聪明人把希望寄托在事业上,糊涂人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上。(阿拉伯谚。

    6.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语言 :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2.言语 :说的话或说话。

    3.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组合关系也称句段关系,可比作横向水平关系,指一个语言元素与另一语言元素同时排列在言语链条上,构成语言要素在现场的组合,如在“快来”这个句子中,“来”和“快”的关系。

    4.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5.语言机制 :语法是人大脑中的语言知识,是人脑认知体系的一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的一种模式。人脑的进化使其认知体系中形成专门掌管语言的机制。该机制的特征:⑴人类进化的产物,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先天机制,受UG原则的支配和调节;⑵以模块(modular)形式运作,每个模块掌管一定的语法功能,模块间既独立又相互作用。如句法和音系属不同模块,它们各自的表达式由各自模块的原则支配,模块之间又有接口;⑶语言机制具有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此状态须在语言环境中激活,所以儿童必须经历语言获得(language acquisition)过程(最终达到“完备状态”ready state)。激活受时间限制,过了临界点(critical period 10-12岁)就失效。⑷支配语言机制的普遍语法原则简单明了,它们不会因为说话者之间的差别而受到影响。

    6.语言能力:“语言能力”这一概念是乔姆斯基在彻底否定行为主义语言理论的基础上创建转换生成语法时提出来的。乔姆斯基认为,在语言研究中应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本族语者所习得的语言知识,这种知识往往是隐含的(implicit),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后者则指本族语者的实际语言运用,也即本族语者具体的说话和听话行为。语言能力是语言行为的基础,语言行为则反映语言能力。然而,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并不总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实际语言运用并不总是他的语言能力的确切反映,因为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如疲劳过度、注意力不集中、过于激动或过分紧张等),人们往往会出现“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失误现象。例如一个会说英语的人可能会因某种原因把句子“Itook the book home.”说成“I took the hook bome.”这类语言运用中的失误显然不能表明人们不具备这方面的语言能力。因此,乔姆斯基等转换生成语言学家们主张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区别开来,并认为语言研究的目的在于对人类所特有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而不是像结构主义的描写语言学那样仅仅满足于对语言行为作出描写和分类。

    7.什么是汉语简答题求解

    《现代汉语》简答题[5] 中华考试网() 【大 中 小】 [ 2010年9月30日 ] 1.新时期产生的新词有哪些特点? 答:①数量多②双音节占优势③新词大多是复合式的,但词缀化新词明显增多④简称和科技方面的新词发展快 2.词义的发展变化有哪些表现? 答: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3.什么是惯用语,它与成语有什么区别? 答: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同成语的区别表现在: ①风格上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 ②表义上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 ③结构上惯用语可以拆开用,成语一般不可拆开用。 4.同音词与多义词有什么区别? 答:几个意义之间彼此无联系的是同音词。

    几个意义之间彼此有联系的是多义词。 5.简述现代汉语新词的特点。

    答:①数量多。②双音节占优势。

    ③新词大多是复合式的,词缀化的新词明显增多,简称发展较快。④新词的来源以科技方面的比例大。

    6.什么是熟语?主要有哪几种? 答: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主要有: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种类。

    7.什么是成语,它有什么特点? 答: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 特点: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

    来源: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 8.什么是歇后语,主要有哪几种? 答: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有喻意、谐音两种。

    9.什么是谚语,它与成语有什么区别? 答: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同成语的区别表现在: ①形式上谚语是句子,成语是短语; ②风格上谚语通俗,成语典雅; ③应用上谚语有地域性,成语有全民性。

    10.语法学分哪两部分?它们各研究些什么? 答: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词法研究词的结构规律、词的语法特征和类别等。

    句法研究短语、句子的组织规律和类型。 11.什么是语法?“语法”的含义是单一的吗? 答:①语法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的组织规律。

    ②两个含义:一个指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本身,一个指带有作者观点的语法书或语法学。 12.什么是语法?它有哪些性质? 答:语法是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的组织规律。

    语法的性质有: ①概括性②稳固性③民族性④系统性 13.什么是复句形式?什么是单句形式? 答:复句形式指的是没有完整句调,没有独立表达作用,而大于单句形式的语言单位,结构形式上象复句,实则是短语中的一种。 单句形式指的是没有完整句调,没有独立表达作用,只充当分句的一种语言单位。

    14.简述语法的系统性。 答:语言现象是有条理的、有系统的,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作为一个体系而存在的。

    我们可以从词的构成和变化中,从词与词的组合中,归纳出种种格式。这些格式彼此之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这样,一种语言的语法就形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这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体系。 15.简述词、短语、句子三者有何不同。

    答:①词是句法分析的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加上语调也能表示相对完整的意思,也成句子。

    ②短语是由若干词组成,多数短语加上语调就可形成句子。 ③句子是由词、短语构成的,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有一定的语调。

    ④词、短语是材料,是备用单位,句子是成品,是使用单位。 16.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都不带宾语,怎样区分它们? 答:形容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及物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如“惊慌”是形容词,可以说“很惊慌”;而不及物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游泳”、“休息”。 17.简述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答:①能直接修饰名词;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②不能作谓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作主语、宾语。

    18.汉语词类的划分为什么不能单凭词的词汇意义? 答:①从理论上说,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讲述词的用法,说明语句结构,词的意义分类则不能达到这一目的。 ②从实践上说,单凭意义给词分类也行不通: a用意义标准给具体词归的类不同,如“刚才”可归入名词,也可归入副词。

    b有些词单凭意义很难确定属于哪一类,如“突然”、“忽然”。 c凭意义标准划分词类,各种语言的词类数量应该相同,但事实则不然,如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里则没有。

    19.“爱、恨、希望”等是动词,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是形容词,却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为什么? 答:虽然多数动词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可以同程度副词组合,如:“爱、恨、希望”等。 当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就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

    20.“我们”与“咱们”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我们”有两种用法,一是包括式,二是排除式。 “咱们”一般只有包括式,即说话人都包括在内。

    21.划分词类的根据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根据词的语法特征。 (答“语法特点”,“语法功能”亦可) ②包括词的形态特征,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谚语与民族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