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有因必有果的谚语

    1.有因必有果 用诗词形容

    “有因必有果” 用诗词形容是:

    何必强求一时,但也未必等待一生。凡事追寻逻辑,一切自有安排。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释义】:每件事的结果都是有他的原因的 ,做了什么事 相应的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读音】:yǒu yīn bì yǒu guǒ

    【相关诗词】:

    1,《五言 . 因果歌》

    作者:聪聪-现代

    世上有善恶,人间有富贫。

    善恶有报应,富贫有果因。

    有因必有果,事出皆有因。

    有因若无果,此因非真因。

    善因结善果,恶果因恶因。

    2,《因果》

    作者:聪聪-现代

    今果隐前因,后果含今因。

    若解前世因,今生受者人。

    若知后世果,今生做者存。

    前孽今生报,今孽后世吞。

    劝君多行善,积德报三春。

    2.有因必有果什么意思

    有因必有果的意思是:做一件事情,选择了某种做法,就该预想到做这件事情的结果,就该去承担做这件事情的责任。就好比自已种树,如何去播种它,如何施肥,待树成长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这棵树的模样。而这颗树的模样就取决于我们如何播种这颗树,也就是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扩展资料

    有因必有果这句话出自于因果定律。

    有因必有果的意思: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在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事物如今结果全是过去的原因导致的结果。

    有因必有果的启示:

    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西班牙有句妇孺皆知的格言:"要什么便取什么,只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每个东西都有它的价格,想要得到它就需要付出代价。

    如去超市买东西一样,可以随便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可在出口处必须为此付出金钱。成功的天平也是如此,天平的一边放的是成功的硕果,天平的另一边放着为此付出的代价。

    有时候代价或许很大,可是要记住,不管目标是什么,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达到。这很公平,在成功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劳而获"和"坐享其成"等词语。

    2、任何经历都不会白费

    每个人每一次经历都是有价值的,失败了会留下教训,成功了会积累经验,这些经历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甚至是毫不相干的地方,显出它的价值,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定律"。

    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中国有句古语,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果定律的例证。比如说,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赢得了别人的好感和感激,当其有困难时,自然就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

    相反,一个人做了一件坏事,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别人很可能会对其心生恶意,说不准哪天报复其,即使不报复,风水轮流转其总有落难之时。

    善人即使生前没有得到褒奖,可其问心无愧,死后历史也终会给予一个名留青史的评判;恶人即使生前逃过了惩罚,可其问心有愧,死后历史也终会给予一个遗臭万年的评判。

    参考资料来自:搜狗百科-因果定律

    3.百因必有果的下句是什么

    百因必有果的下句是善恶终有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后果,多做好事不要做坏事,这也是对大众如何为人的劝诫。

    这是一句歇后语,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扩展资料:

    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

    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

    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

    4.关于: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因果定律的来源

    困果定律是佛陀在彻知四圣谛第一谛苦圣谛的基础上,通过天眼通以及缘起观智彻知了众生投生的因与果的关系,即第二圣谛苦集圣谛,亦即:困果定律

    因果定律并不是像您上述的文字那样在概念上分析的,它是一种自然规律,是适合任何对象的,不受空间、时间的制约。

    当然,人们在概念上理解因果时经常会遇到困难,比如您上述文字提到的那些。我只取其中一例来说明一下。

    "比如,这个人努力了,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其中肯定有导致它失败的原因,不管是他自己的还是其他任何方面的。总之肯定有其原因。"

    这里面有几点需要澄清:

    1. 什么是努力,努力只是世俗的概念。世俗中很多努力是不善的,那种努力是不善因,会得不善果。比如:努力的去赚钱满足自己的享受欲望,这就是不善的。

    2. 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对未来的期待是不善的,只有活在当下才是善的,我们把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待统称掉举。带着期待的心去“努力”是没有办法把当下的事情做好的。

    3. 而失败在佛教中应该归为体验果报。当人体验到不善果报(通常是令人不喜的)必然是有不善的因。一个会如理作意的佛教徒一定会审查自己的行为,之前哪里作的不如法,不善因是不善果的必然。

    4. 有些果报并不是在这一世所造作的因。通常来讲我们这一世作的因并不会在这一世成熟,也就是说我们当下所做的事情,所做的善法都是为了未来在积累。而我们这一世体验到的果报都是过去世所成就的。比如,人的丑美是和过去世有关的,再比如人的穷富和过去世的布施有关,再比如人的寿命和杀业有关等等。

    因果定律如果在没有了解苦圣谛的基础上去分析,去理解很容易混乱失去信心。建议贤友先迷信因果定律,在此基础上去多看相关书籍,去实修,再慢慢建立正见成就正信。

    深信因果定律的人不会对未来有任何的期待,只是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让善法连绵不断地升起,就不会造作不善因。

    补充一点:善与不善在佛教中也是有明确定义的,它们的标准是确定的,也不会随时间、空间而改变,同样属于自然规律。

    5.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

    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因果报应有三种方式:现报,生报,后报。异熟果即属于生报或后报。

    一次,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有人今世行善,到临命终时,他反而转生到地狱;还有一种人,他今世造作了很多的恶业,但是死后却转生到天上。”阿难尊者就不理解,为什么恶人到天堂去了,善人到地狱里去了,原因何在?善恶报应的原理怎么体现的?

    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就觉得没有因果报应。由于他就不相信因果,由此推演而不相信净土法门。这确实是相信因果的瓶颈。俗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此话虽浅显,道理却很明显。对此严肃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理论上圆满的解答,因果的法则就被推翻了。推翻因果法则,善恶行为都没有依据,大家就没有理由要行善。

    佛法对此问题的解答:这在法相唯识宗中称为异熟果。就是你现在造的业,是在不同时空态中报,即是异时异生而成熟果报。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三报论》讲到因果报应有三种方式:

    一、现报,二、生报,三、后报。异熟果即属于生报或后报。

    今世行善,死后堕地狱是由于他今世行的善还没有成熟,但他前世造的恶先成熟了。他堕地狱是他前世造的地狱因在今生成熟了,他先得下地狱的报。但今世所行善,会在以后时空态受报。

    今世造恶,死后生到天堂去是由于他今世的恶还没有成熟,但他前世善因先成熟了,先成熟则先受报。造恶的人前世的善先熟了,由这个善因生到天上。

    这一复杂的格局,我们凡夫看不清楚,就会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表示很大的怀疑,其实异熟果的情况在我们生命流转的过程当中出现很多。

    例如一个修行人生了重病,那是否表明他修行没有功夫,或者修行没有用?戒贤论师是古印度的高僧大德,但是他得了一种病,痛苦到要自杀。他要自杀时,感得文殊、普贤、观音等大菩萨现前告诉他:你原来曾作过国王,杀害了很多众生,按你的杀业本来是要下地狱,由于你今生修道的成就,重报轻受,受人间病苦的折磨,就把你下地狱的杀业给报掉,不是说你修行没有功夫。而且告诉他:“三年之后,大唐国玄奘法师要来向你求学。”这时候戒贤论师心境才稳定下来,慢慢忏悔业障,继续修行,病渐渐好起来。三年之后,果然玄奘法师来向他学法相唯识。戒贤论师的弟子向玄奘法师介绍戒贤论师生病的情况,由于实在太苦,那位弟子都哭得说不下去。

    有因必有果的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