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形容贵州风土人情的谚语

    1.急,请问有没有关于贵州风土人情或民俗的谜语,谚语之类的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浓的高原豪放之气。在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本民族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乡土风俗,节日庆典和文艺活动方式,民族民间工艺,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贵州高原风情画,成为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宝贵旅游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有10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斗雀、摔跤、赛龙舟、玩龙灯、演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节;彝族火把节;水族端节;瑶族盘古王节等。这些民族节日是展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节艺术的百花园。

    贵州的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择偶、婚嫁都有不同的习俗。苗族的“游方”和“跳场”、瑶族的“凿壁谈婚”和“埋蛋择婿”、布依族的“丢花包”等,都各有特点,饶有风趣。

    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所唱的歌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低回婉转,优美抒情的“游方歌”,更有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侗族的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且因词选调,歌与词水乳交融,既有独唱,也有合唱。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而且注意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苗族、侗族所跳的芦笙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舞姿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总之,贵州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相联,与各民族古老的历史,生产、生活环境相关,多为欢庆民族节日的活动内容,粗犷、淳朴,充满着酽酽的生活情趣,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主要的体育活动项目有苗族群众喜爱的武术,有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侗族的“抢花族”;苗、侗、彝族群众喜爱的摔跤;苗、土家族群众喜的龙舟竞赛等,

    贵州的民族文化艺术和工艺丰富多彩,主要的有饮誉海内外的苗族、布依族的蜡染、刺绣以及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首饰等,它们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贵州的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贵州,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随处可见。苗、布依、侗、水、瑶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布依族、仡佬族的石板房、彝族的土司庄园,瑶族的歇山顶茅屋,苗族的大船廊、木鼓房、铜鼓坪、芦笙堂、妹妹棚、跳花场,侗族的鼓楼、花桥、戏楼、祖母堂,布依族的凉亭、歌台,彝族、水族的跑马道等,从多侧面、多层次反映了贵州各族人民的社会文化和创造才能。

    贵州省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节目名称日期(农历)民族活 动 内 容

    根今正月初四至十五布依族文节演出、赶表(谈恋爱)、吹唢呐

    跳场正月初九苗族跳芦笙

    芦笙会正月初六至十八苗族跳芦笙、敲木鼓、斗牛、赛马

    地戏节正月十五布依族演唱地戏

    翻鼓节二月首亥日苗族敲木鼓、敲铜鼓、吹芦笙

    三月三三月初三侗族跳芦笙

    芦笙节三月十九至二十一苗族跳芦笙、斗牛、赛马

    四月八四月初八苗.布依吹芦笙、对歌

    盘古王节

    (达努节、祖娘节、瑶年)五月二十九瑶族做糯米饭、吹芦笙、跳舞、唱歌

    六月六六月初六布依族赛歌、赶歌会

    踩歌堂六月中卯日苗族对歌、赛马

    吃新节六月第二卯日苗族吃新米、庆丰收

    爬坡节六月十九苗族跳芦笙、斗牛、赛马

    火把节六月初六前后,六月二十四前后彝族燃篝火、赛歌、摔跤、斗牛、敬酒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的亥日水族宴客饮酒庆丰收、赛马、击铜鼓

    苗年十月第一寅日苗族吹芦笙、敲铜鼓

    2.关于风土人情的谚语

    风土人情谚语: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井淘三遍吃甜水,人走三省见识高。

    济南趵突泉,美名天下传。

    泰山看山,曲阜看古。

    泰山五岳尊,不到灵岩不成游。

    丹崖山上蓬莱阁,美妙仙境堪称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到了苏杭,忘了爹娘。

    湖广熟,天下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也学王摩诘,也当陆放翁。 也流忧国泪,也吹田园风。

    西湖十景美,天下久闻名。

    龙井茶叶虎跑水。

    镇江美味人皆晓,水晶肴肉和汤包。

    庐山烟雨浙江潮。

    阳澄湖,蟹肥美。

    3.形容贵州的诗句

    1,《贵州杂咏》 明代 杨慎

    绮缯缠髻作雕题,铁距穿鞋学马蹄。清晓樵斤探虎穴,黄昏汲瓮下猿梯。

    译文:用美丽的布条缠绕着发髻在额上刺花纹,穿着铁制的鞋子学着马蹄走路。清晨时分樵夫去探虎穴,黄昏的时候老人从长梯下去打水。

    2,《次贵州二首 其一》宋代 李纲

    青枫夹道鹧鸪啼,古郡荒凉接岛夷。

    译文:道路两旁长满枫树,鹧鸪在不断的啼叫,以前的县城连着着小岛荒凉无比。

    3,《贵州》元代 范梈

    离思久不惬,幽情晚旋添。天宜明月独,山与宿云兼。

    译文:离开家乡很久很不舒服,到了晚上思念家乡的心情更是加深。天色宜人一轮明月高挂,山峰和云彩连接在了一起。

    4,《题贵州南山岩》 宋代 曾丰

    崒嵂穷头与汉齐,谽谺深处著招提。

    译文:高山峰顶与天空齐平,山谷深处有很多的沼泽。

    5,《到贵州》宋代 赵希迈

    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

    译文:长途跋涉从长亭到短亭,用了二十天的时间才抵达贵州城。白鹭在江面旋转飞过,白云在青山空缺处露出来。

    4.贵州的风土人情有哪些

    1、苗族剪纸

    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她们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入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

    2、美食文化

    贵州菜又称黔菜,由贵阳菜、黔北菜和少数民族菜等数种风味组成。在明朝初期,贵州菜已趋于成熟,许多菜式都有600多年的历史。

    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酸汤则有爽口提神、杀菌消毒、去油腻化脂肪、健脾防结石的功效。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菜、卷心菜等。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

    3、民族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超过10万的有汉族(2191.17万,占62.2%)、苗族(429.99万,占12.2%)、布依族(279.82万,占7.9%)、侗族(162.86万,占4.6%)、土家族(143.03万,占4.1%)、彝族(84.36万人,占2.4%)、仡佬族(55.9万,占1.6%)、水族(36.97万,占1.0%)、白族(18.74万,占0.53%)和回族(16.87万,占0.5%)。

    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

    扩展资料

    贵州著名人物:

    1、张之洞: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兴义府,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2、何应钦: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

    3、王阳明:(1427~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4、李端棻:晚清著名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人。1898年,因力主变法,被授予礼部尚书之职。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撤职查办。1901年返回贵阳。在贵阳以开启民智为己任。主持经世学堂的教学工作。

    5、丁道衡:字仲良,贵州平远(今织金县)牛场镇人,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5.一篇关于贵州风土人情的议论性散文

    时光,一直不紧不慢的倾泻着如瀑的鎏金岁月,在飘过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天后,便把光阴凝聚成六月眉心里一粒殷红的朱砂。不知何时,一直安眠在心房里的蓝蝶儿,悄然褪去了凡尘的烟火,脱胎换骨的羽化成蝶,在熠熠的眸子里美艳斑斓,也栩栩如生的鲜活了起来,一朵精灵般的娉婷菩提树下的三生石上,不知疲倦,也不曾懈怠的眷恋着那一株绽放于生命里如禅、也如昙的千年沉香。

    门庭外粉紫色的蔷薇,原来一直攀援在侧门女儿墙上的。花开时,只见一墙粉紫,叶花生香,密密匝匝,华叶如盖,张扬而热烈地怒放在可攀爬的高度,轰轰烈烈的炫耀着生命的痕迹,那情景,像极了身着长裙、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女郎,燃情似火,独领风骚的占尽了风光。尤其在眼下江南如诗如画的烟雨季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那是怎样一种自在和谐的意境!也许,陇下君如玉,陌上颜胜花,流连此岸、彼岸遥遥对望的刹那,即便只是淡扫蛾眉的莞尔一笑,入眼一刻,也一定是入了心、入了骨的美丽,哪管是瞬间的擦肩还是日后寂寞的守望,也早已胜过了白娘子修行百年、千年的红尘道场!

    走进六月的花巷,风,便有了撩人眉眼的微醺。雨借风情,也媚眼如丝的顺势多情起来,不是经典,却胜似经典的如丝、如线、如帘,缠缠绵绵,飘飘逸逸,每一滴雨落的姿势都极尽完美,恍如蒹霞水湄里古老的诗经,云翳水榭的穿插在天地之间,时而袅娜娉婷,时而婉转腾挪,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旷达与辽远,演绎着水至柔至刚、虚渺、且空灵的意境。“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逢”,多情的六月,就这样吟唱着来自于天籁的云水谣一路走来,只待花红花谢的诗意走过,也一定会被记忆雕琢成美丽且难以忘怀的旧时光。

    风过,雨停,天地一片湿漉漉的绿意葱茏,水袖长衫的掩过高山,漫过水岸,在不远处的弄堂口里轻卷珠帘,放眼六月的花巷深处,立时有了一股古朴淡远的馨香之气,山为德,水为性的安坐于云雾山中辩经论道,回环在花为媒的柳巷里追古溯今,春夏交替的六月,嫣然一幅张大千临摹的水墨画,丝丝缕缕都黏附有田园风光的妖娆,小桥、流水、人家的往来穿梭在时光的织布机上,入诗、入画又魅力十足的刺绣着唐诗宋词里婉约的味道。

    墨韵如烟,风骚画骨,郁结着文字气息的丁香,弥撒着与生俱来的淡雅香息,如生长在骨子里的一缕傲气,千折百回也无怨无悔的绽放出一朵芬芳,花开霓光的美艳,钟灵毓秀的逍遥,匍匐在一树枝蔓里充盈纯澈。也许沐浴了天地的灵气,也许丁香漂染了文字的灵性,字里行间,每一个字符都沾满了质感和情韵。即使透过纸墨飞花的文字,也能感受到六月花里清澈如水的洁净,柔美、静雅与从容。

    6.贵州的风土人情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浓的高原豪放之气。

    在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本民族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乡土风俗,节日庆典和文艺活动方式,民族民间工艺,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贵州高原风情画,成为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宝贵旅游资源。

    贵州的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择偶、婚嫁都有不同的习俗。苗族的“游方”和“跳场”、瑶族的“凿壁谈婚”和“埋蛋择婿”、布依族的“丢花包”等,都各有特点,饶有风趣。

    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

    苗族所唱的歌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低回婉转,优美抒情的“游方歌”,更有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侗族的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且因词选调,歌与词水乳交融,既有独唱,也有合唱。

    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而且注意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苗族、侗族所跳的芦笙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舞姿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总之,贵州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风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3933格的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相联,与各民族古老的历史,生产、生活环境相关,多为欢庆民族节日的活动内容,粗犷、淳朴,充满着酽酽的生活情趣,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贵州的民族文化艺术和工艺丰富多彩,主要的有饮誉海内外的苗族、布依族的蜡染、刺绣以及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首饰等,它们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扩展资料:社会保障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280.32万人,全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23.6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7.75%,比2016年末下降3.17%。启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建成“组组通”公路2.5万公里。

    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8.17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164.59万人,其中企业职工337.82万人,增加27.9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8.55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45.47万人。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0.42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20.6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90.92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7.14万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2.48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27.46万人,其中农民工92.88万人,增加5.51万人。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44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6732元,比2016年提高612元。

    年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0.93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3580元,比2016年提高396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7.贵州古谚语

    关于贵州,谚语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确,贵州是中国唯一

    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山之国,几乎找不到大一点的平整土地,“

    地无三尺平”的说法虽不免夸张,却也近乎实情,省会贵阳就建在群山环抱的“坝子”里

    山民生活虽然相对贫困,却也悠闲自得。贵州像个大公园,到处悬崖峭壁,峡谷川流,

    气魄雄伟。雨水虽多,但说“天无三日晴”却不免有些夸张。省会贵阳冬暖夏凉,气候在

    全国仅次于昆明,夏天30度就是高温,冬天很少零度以下,又不象昆明那样多风,所以避

    寒避暑都是好去处。 作为省会城市,贵阳人口过百万,面积却小巧玲珑,五脏俱全,很

    是繁华,有都市风情。在云贵川三省中,贵州饮食习惯和语言都更接近四川。贵州可算移

    民省份,除了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外,本省汉族多是历史上几次人口迁徙迁进去的。由

    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开发晚等原因,贵州古代出的人才很少。

    近代以后,贵州的清山秀水,倒也熏陶出一些才子才女。国民党的国防部长何应卿、文化

    部长张道藩等都出自贵州。处在内陆大山中的贵州人,精壮能干,敏于新潮,与四川人一

    样悠哉游哉,却缺少四川人那种吃苦精神,“麻将在手,小吃在口,三天两头,狐朋狗友

    ”,对本省的落后处境缺乏足够的危机感。贵阳女孩也同重庆女孩一样妩媚时髦而又带点

    “辣妹”气质,其烈度,可以在下面一首民歌中反映出来:“吃菜要吃白菜头/嫁郎要嫁

    大贼头/半夜听得钢刀响/妹穿绫罗哥穿绸”。

    形容贵州风土人情的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