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萧何追韩信谚语

    1.关于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一句话

    “不是寒溪一夜涨,哪得炎汉四百年”

    话说韩信 在项羽帐下征战,虽然多次给项羽建言献策,却总是不受待见,于是一气之下,投了刘邦。可是在刘邦麾下,虽有萧何慧眼推荐,却也不受待见,于是再次负气出走,单骑北上。

    走到这凤凰山下寒溪河畔,倒霉的他却遇到了河水暴涨。过不了河,正在河边溜达的时候,萧何追来了。于是乎,萧何百般劝说,韩信回心转意,刘邦汉中拜将,大汉灭楚建国。最终,虽然成就了一番事业,韩信却也掉了脑袋。

    不论怎样倒霉,韩信的故事总算千古流传。而“萧何月夜追韩信”更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寒溪夜涨,成就了韩信传颂至今的英名,成就了萧何汉室忠臣良相的美名,也成就了刘邦的千秋伟业。如果没有寒溪夜涨的阻拦,如果韩信顺利渡过寒溪,如果萧何月下追不到韩信,那么很可能就谈不上以后的楚汉相争,秦末以后的历史就有可能重写。清《汉中府志》载:“马道河:(褒城)县北九十里,源发驿西山峡中,东流合褒水,古名‘寒溪’。昔韩信亡汉至此,水涨不能渡,萧何故追及之。谚曰: ‘不是寒溪一夜涨,哪得炎汉四百年’。”

    2.萧何追韩信

    (1)信数与萧何语:数(几次)

    (2)上不我用,即亡:亡(逃亡)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度(认为)

    (4)追信,诈也:诈(胡说)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那些将军容易得到,但象韩信这样的人,天下奇才,天下少有 )

    3.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人们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因为那时刘邦带的军队多是从家乡带来的,被封在蜀中,离家千里,很多士兵和将军都思乡而逃亡,所以萧何去追韩信,人们也以为是逃亡了)

    3.解签 萧何追韩信

    第三十四签、丁丁、中吉。

    萧何追韩信。

    春夏才过秋又冬,纷纷谋虑搅心胸,

    贵人垂手来相接,休把私心情意浓。

    圣意:

    讼解忧、病渐瘳、财禄有、忌远谋、行人动、婚莫求、防口舌、免闷愁。

    解曰:

    此签谋望难成。徒劳心力。幸有贵人接引。必须托以心腹。不得又听邪佞之言。私心拟议。进退不决。失此机会也。

    释义:

    春夏秋冬。总计一年之久。谋虑纷纷。日久无成也。贵人相接。是好机缘。私意情浓。是自己游移无主。听信不实也。戒占者切勿如此。则贵人可靠。谋望有成矣。

    解签:

    至少已经持续一年了,在你心里不上不下,无法解决,就这样日复一日,时间越拖越久,心里越磨越烦,总是无法处理,好不容易有贵人出现,你必须敞开胸怀,真心以待,才能解决。如果你心存怀疑,又加上道听涂说,让自己犹豫不决,只是会失去这个机会,让自己陷入深渊之中。目前出现的贵人是相当可信的,不要失去这个可贵的机会,则会有所成。

    东坡解:

    一岁营谋、未有发达、方得贵人、垂手提挈。

    渐渐亨通、可免激聒、莫信私人、巧语间谍。

    碧仙注:

    讼解忧兮病渐瘳、财物凋零莫妄求、行人动作婚难就、口舌须防免唧啾。

    4.萧何追韩信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译文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 汉中的“拜将坛”

    “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5.萧何追韩信翻译

    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6.萧何追韩信 文言文翻译

    原文: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译文: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

    汉王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

    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

    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

    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扩展资料:史籍所记 一、史籍并不载张良访信、荐信之事。实际上,鸿门宴后,刘邦入蜀,张良送到褒中,因张良世为韩人,刘邦即“遣良归韩”(《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当时韩王仍在项羽那里,项羽为张良曾从刘邦故,不许韩王归国,后又将其杀害。张良借项羽派他同新的韩王郑昌去韩地的机会,在给项羽写了一封信后,才“间行归汉王”(同前)。

    其后,他一直未离开刘邦左右,也没有刘邦让他去寻访元帅之事。在楚汉战争的许多关键时刻,张良给刘邦出了不少好主意,刘邦也曾称赞他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本领,他同萧何、韩信一起,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在 刘邦统一中国的事业中卓著功勋。

    历史家曾记载了 张良青年时期在 博浪沙刺秦皇,亡命下邳在圯桥纳履之事,这本来就富有传奇意味了。可能也正由于此,到了小说家的笔下,张良就更被蒙上了一层神仙般的色彩,成了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大明英烈传》中的刘伯温一类的人物了。

    《追韩信》一剧中,张良虽没有出场,但他的一封角书,却是韩信能否拜将的关键之物。二、夏侯婴结识韩信不是在“招贤馆”中,而是在韩信犯法当斩之时。

    史传上 也没有刘邦在蜀“招贤”之事。夏侯婴这个人物,《史记》、《汉书》中均有传。

    他同萧何、曹参一样,是刘邦在沛时的故交,跟从刘邦起义,因屡立战功,“赐爵转为滕公”(《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楚汉彭城之战,刘邦大败,欲丢弃自己的子女,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赖夏侯婴多方保护,二人才免于难。

    汉统一后的第二年(公元二零一年。)刘邦被匈奴困于平城,夏侯婴护驾亦有功。

    至汉文帝初年,夏侯婴方卒。从夏侯婴的经历来看,他是一员能征惯战的将官,在京剧中,应当扮作武生、武净之类的角色,而实际上,他却由丑角应工。

    这是因为,在多次战役中,他总是遇危而安,属于一个“福将”。这样的人物,在戏曲中,往往被 扮成一些诙谐、滑稽的角色,象隋唐戏中的程咬金一样。

    至于小说和戏剧中让他主持招贤馆,恐怕是要多方面突出韩信是个人才,这是小说、戏曲中常用的“衬托”的方法。事实上,首先发现韩信有才。

    7.萧何月下追韩信后面那句话是什么

    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

    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

    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

    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

    韩信的军事谋略,最终得以发挥,他也因此而深得汉王刘邦的赞扬。正是韩信的征战,汉军才在天下争夺战中所向披靡,最后成就了汉王的一世功业,也成就了韩信一世英名。

    但是在大汉建立之后,韩信因为功高震主,被萧何诱骗到吕后处被诛杀,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由来。

    扩展资料: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刘邦与韩信率领大军,迅速占领了关中,正式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先后平定了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又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从此天下尽归刘邦之手。

    刘邦得到天下后,韩信功高盖主,被人诬陷,告发他谋反,刘邦贬其为淮阴侯。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以韩信谋反之事的借口将其骗入长乐宫。

    斩于钟室,并夷其三族,结局相当凄惨。据《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追韩信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