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孝敬长辈的格言或谚语

    1.孝敬长辈的格言或谚语

    1、子孝父心宽。

    (陈元靓) 2、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 4、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5、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还有名人名言: 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2.孝敬长辈的格言或谚语一句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 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 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意思是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意思是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意思是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意思是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意思是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孝敬父母的诗句、格言或谚语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3、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5、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0、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长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1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4.孝敬长辈的格言谚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给你这个,自己看吧.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46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

    5.孝敬长辈的格言或谚语要两句

    1、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2、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4、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5、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还有名人名言:

    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6.孝敬长辈的谚语或格言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出自(春秋)《论。

    7.十句孝敬长辈的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8.孝敬父母长辈的谚语或诗句

    耐心看看这两个故事,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孝感动天 舜历来与尧并称,是传说中的圣王。

    相传舜的遭遇很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继母弟弟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尧征询继任人选,大家就推荐了舜。尧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性格谦和,为人厚道,道德高尚,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相传他耕作的地方,山里的大象都来替他耕地,天上的禽鸟替他撒种。

    因而荒凉的历山中他居住耕作的地方一年就变成了村落,二年变成了郡县,,三年变成了人丁兴旺的都市。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许多礼物。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

    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

    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自鸣得意,后来舜回到家,父弟老大不高兴,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

    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极力推崇舜的孝行,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

    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二十四孝》中赞诗: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单衣顺母 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闵子骞年少时生母早丧,父亲续娶,闵子骞为后母虐待,两个弟弟也对他嗤之以鼻。

    冬天后母用不能挡寒的芦花絮棉衣给他穿,用棉絮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棉衣。一天,父亲出门,中途马匹受伤,闵氏兄弟轮流拉车,闵损拉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缰绳掉落地上,其父不知情,批评他娇气懒惰,用马鞭打他 ,打破棉衣芦花飞出,又查清后母之子都穿棉絮衣服,惭愧愤怒之极就想把后妻休了。

    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闵父十分感动才饶恕了后妻。

    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

    《二十四孝》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孔子也高度评价他,赞扬说:“闵损(子骞是他的字)平时不乱说,讲出话来就非常正确。”

    如果你喜欢曲艺的话,可以去听听已故老艺术家关学增的北京琴书《鞭打芦花》,历史典故经过艺术加工后更有感染力。这两位都是我国历史上以道德闻名于世的先贤,都受到过父母的虐待、兄弟的排斥,可是他们待以广大的宽容之心,并没有凭借血气之勇破坏再组合家庭的和睦,都是以自己的忍让恭谨来维系骨肉亲情,不失孝悌之义。

    从而能够名垂千古。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历来推崇道德高尚的人,虽然秦汉唐宋都是鼓吹忠君的封建王朝,可是历朝历代都是自誉“以仁孝治天下的”。

    民间也流传着“百善孝为先”的谚语,希望你以宽容忍让为怀,克尽子道,关爱兄弟。在邻里朋友间博得一份美名,日后必然有益。

    我们去看《西游记》中孙悟空刚刚出世四海访道时遇到灵台方寸山的樵夫,得知他终日斫柴养母后,也高度称赞他“是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可见神仙也敬佩赞赏人类社会中的具有高尚精神的凡人。更何况父母是你的监护人,兄弟姐妹是你后半生世上的至亲骨肉。

    想到这种关系,你的怨气是否减轻了一点呢?当然忍让也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父母兄弟的逼迫虐待穷凶极恶,你还是要请求法律帮助的。教给你一招,不妨把上述两则故事以你自己私人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故意使你的父母兄弟看到,我想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触动灵魂的。

    愚直之言,言语唐突,若有冒犯,望乞海涵。但是诚意全君孝节,拳拳之心,希望兄弟能够明鉴。

    孝敬长辈的格言或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