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故事思淼
1.成语故事莼鲈之思
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吴郡吴江(今江苏苏州)人。 张翰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张翰为人纵放不拘,而有才名,写得一手好文章,都说他有阮籍的风度,所以给他一个称号叫做“江东步兵”。一日,会稽人贺循奉命前往洛阳,所乘船只停泊在闾门,贺循在船中抚琴一曲。张翰恰好经过,听到琴声,便上船拜访。两人虽素不相识,却一见如故,互相钦佩和喜悦。张翰问贺循的去处,方知是要去洛阳,于是他说:“正好我也有事儿要去洛阳。”便和贺循同船而去,连家里人也没有告知。
齐王司马冏执政时期,征召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告诉同郡的好朋友顾荣说:“现今天下纷纷扰扰,灾祸战乱都没有停止。您名声远播四海,想要退出政坛很难。我本来就是生活在山林之中,对现实社会没有抱持期望。您要明智地来思虑前进或是后退的规划。”顾荣握住他的手怆然说:“我也想跟你一起采南山的蕨草,饮用三江的清水。”
张翰一日见秋风起,想到故乡吴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够适合自己的想法,怎么能够为了名位而跑到千里之外来当官呢”,于是弃官还乡,著有《首丘赋》,诗文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不久,齐王司马冏兵败,张翰得免于难,世人都认为他的弃官是看准时机。政府因为张翰是私自离开职位就开除了他的公职,张翰却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愿意为了名利去束缚自己,有人问他说,“您可以一时生活很快乐,难道你没想过百年之后的名声怎样吗?”张翰回答说:“给我百年之后的名声还不如现在给我一杯酒。”,这时,世人才认为他的旷达很难得。
张翰是个孝子,五十七岁那年他的母亲一病不起,张翰太过哀痛,竟身染重病,不治而逝。
张翰《思吴江歌 》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张翰虽在洛阳的时间不长,却留下了“莼羹鲈脍”这个用于怀念故乡的成语!
李白有诗赞之曰: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莼鲈之思” 为美食而辞官的一段历史佳话 。
张翰,字季鹰,吴江人。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因为思乡,怀念家乡的美食,竟然辞官回乡,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
张翰是个才子,诗书俱佳,写江南的菜花,有“黄花如散金”之句,李白很佩服他,写诗称赞:“张翰黄金句,风流五百年”。不过,张翰留名于世,还是是因为莼菜和鲈鱼。关于“莼鲈之思”,他自己有诗为证:“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这是他在洛阳思念家乡时发出的慨叹。这莼鲈之思,后来有很多人在诗中提及。把思念故乡的情感,和莼菜鲈鱼联系在一起,确实诗意盎然。
2.谚语故事
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里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里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还有一个..嫦娥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3.求知恩图报的成语,谚语,故事
鸦能反哺,羊知跪乳 当家方知柴米贵 养儿才晓父母恩 1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2 饮水不忘挖泉人 3 怀着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 4 千恩万谢 5 感恩戴德 戴:尊奉,推崇。
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6 恩深义重(ēn shēn yì zhòng):恩惠、情义极为深重。也作“义重恩深”。
褒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因爹妈执意不从,故把儿子玉郎假妆嫁来。
不想母亲叫孩儿陪伴,遂成了夫妇。恩深义重,誓必图百年偕老。
清??袁于今《西楼记??卫行》:崎岖古道,教伊浪游,繁华别院,与奴遣愁,义重恩深难消受。 7 恩重泰山(ēn zhòng tài shān):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也作“恩重如山”。褒义。
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
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8 大恩大德(dà ēn dà dé):恩:恩惠;德:恩德,好处。
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褒义。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恩同再造(ēn tóng zài zào):再造:再生。
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也作 9 “再造之恩、恩若再生”。褒义。
《宋书??王僧达传》: 10 “再造之恩,不可妄属。”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再造之恩,恨无所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1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萨克雷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日本谚语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 日本谚语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 日本谚语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 中国谚语 小时候就听说过的一则“千人糕”的故事,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大人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小孩稀奇得不得了,等到糕上台,却原来是普通的年糕。
于是大人说,这个糕是由许多人做成的,试想,糕是米磨成的,米是农民种出来的,农民的工具又是由许多工匠做出来的,这些工匠的原料又是由更多的人做成的,现在台上的糕何止“千人”所做。前年去苏州灵岩山游玩,到山顶的时候刚好是僧人们的用膳时间,我有幸目睹了他们的用膳过程。
僧人用膳前面对食物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我想他们肯定是在感谢上苍赐给他们美食,感谢劳苦大众的辛勤劳作。 “喝水不忘掘井人”的名言似乎人人知道,但每件事都想到感恩的也许不多。
每每取得成绩,人们总想到的是自己吃了多少苦,经过了多少个人奋斗,才取得了如此的成果,这些人是否想到这成绩是许多人集体的智慧,大家的帮助呢?你取得成绩应该感谢帮助过你的人。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血肉之躯,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父母为了子女,舍得付出所有的,我们难道不能表示一点感恩吗?前不久后塍高级中学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这一做法很有积极意义,值得提倡。
我们还要感谢师长学友,是他们给了我们健全的头脑,没有他们,我们将处在原始的混沌之中,只是具有动物的属性。每年的教师节给了我们感谢教师机会,很多学校单位都进行了感恩教育,社会逐渐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氛围。
我们要感谢苍天大地,是它们给了我们生存所需要的一切。有多少人为了蓝天碧水而奋斗,有多少人为衣食住行而操劳,我们无法离开为我们服务的劳苦大众,我们享受着他们的成果。
我们时时想着感恩,就会时时想着图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没有谁不懂得。
知恩图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如果人人把这个通俗的格言落实在行动上,那么我们的后代必将是人格健全的建设者,我们的社会也必将是和谐的社会。 快乐没有本来就是坏的,但是有些快乐的产生者却带来了比快乐大许多倍的烦扰。
伊壁鸠鲁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
4.饮鸩止渴的成语故事
【成语】: 饮鸩止渴
【拼音】: yǐn zhèn zhǐ kě
【解释】: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成语故事】:
东汉时,担任过廷尉的霍谞,从小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读了大量儒家经书,在当地出了名。霍谞有个舅舅名叫宋光,在郡里当官。由于他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从而押到京都洛阳,关进监狱。宋光下狱后,霍谞的心情一直不平静。当时霍谞虽然只有十五岁,但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他从小常和宋光在一起,对舅舅的为人非常清楚,知道舅舅不可能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他日思夜想怎样为舅父伸冤,最后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辩白。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宋光作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得到朝廷的任用。怎么会冒触犯死罪的险去篡改诏书呢?这正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呢?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进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很有道理,对霍谞的才学和胆识也很赏识,便请求顺帝宽恕宋光。不久,宋光被免罪释放,霍谞的名声也很快传遍了洛阳。
5.成语故事《拾金不昧》
成语故事《拾金不昧》:
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于是把钱还给了他。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拾金不昧的成语解释:
【成语】:拾金不昧
【拼音】:shí jīn bù mèi
【简拼】:sjbm
【解释】: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出处】: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灯》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示例】: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的好品德。
【近义词】:路不拾遗
【反义词】:贪得无厌、财迷心窍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贪财
6.怙恶不悛的成语故事
【注音】hù è bù quā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卫国联合宋、陈等国进攻郑国。郑庄公为了离间卫国的盟国陈国,就派使者去与陈桓公要求和好结盟。陈桓公瞧不起郑庄公,拒绝结盟。郑庄公率大军攻打陈国,打败陈军。史学家评论陈桓公长期做罪恶的事是自食其果的。
【典故】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左传·隐公六年》
【解释】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做坏事
【近义词】死不改悔、罪大恶极
【反义词】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英文】besteepedinevilandrefusetorepent
【成语例句】
◎ 一方面,对那些罪大恶极,怙恶不悛,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重大刑事犯罪分子,需要判处死刑;另一方面,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并规定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7.成语故事 羿射九日
羿射九日的故事
尧的时候,天上出了十个太阳,暴烈的日光把草木庄稼都晒得枯焦了,人们没有一点吃的东西;再加上郊野之外有许多凶禽猛兽危害百姓;使那时人民的生活痛苦极了。尧为了救民于水火,便找到一位善射的英雄——羿,让他除灭这些祸患。羿十分勇武,不仅杀灭了各种各样的毒蛇猛兽,而且一口气把天上的太阳也射掉了九个。灾害消除了,万民才得安居乐业。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羿上射九日,下斩猛兽,消除灾害,造福万民,他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英雄。后常以“羿射九日”的典故比喻威武雄豪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