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谚语
1.中文谚语大全
学生谚语大全 一、朋友与敌人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邻居好,赛金宝。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6.交人交心,浇花浇根。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11.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12.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13. 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14.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15.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6.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二、时间与金钱17.不怕慢,就怕站。
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20.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2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3.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
24.浪费时间,等于缩短生命。三、求知与学艺25.无事不登三宝殿。
26.精益求精,艺无止境。27.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31.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32.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33.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3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3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37.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38.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四、学习方法3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4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41.好学深思,心知其义。
(多思)42.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多问)43.三人行,必有我师。
(多问)4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45.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
(多读)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47.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
(多写)五、美好与丑恶48.人过留名,雁过留声。49.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50.多行不义必自毙。51.家丑不可外扬。
52.三分像人,七分像鬼。53.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六、勤劳与懒惰54.勤劳是个宝,一生离不了。55.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56.细水长流,吃穿不愁。57.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58.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59.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
60.勤人睡成懒人,懒人睡成病人。61.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
62.饭来张口,衣来伸手。63.天上掉下馅饼来。
七、诚实与虚伪64.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65.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66.挂羊头,卖狗肉。67.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68.猫哭老鼠假慈悲。69.当面是个人,转脸是个鬼。
八、谦虚与骄傲7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71.满招损,谦受益。
7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7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74.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75.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76.满瓶不动半瓶摇。
77.好汉不提当年勇。九、礼貌与修养78.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79.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80.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81.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8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83.学文化,从字母开始;讲文明,从小事做起。8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
85.江山易改,本性难移。86.上梁不正下梁歪。
87.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十、生活哲理88.人心齐,泰山移。
89.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90.人在人前闯,刀在石上荡。
91.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92.离家十里路,各处各乡风。
93.办酒容易请客难。94.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95.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96.树挪死,人挪活。
97.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98.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99.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100.心慌吃不成热粥,骑马看不好《三国》。
2.中文谚语大全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中国谚语大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太多了。
省略。
由来 例: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
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
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
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
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
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
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
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
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
3.中文谚语
您好!!以下为最佳答案: 太多了! 谚语第一缉 ◆一等二*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理不短,嘴不软。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谚语第三缉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
4.汉语里的俗语,谚语,俚语,成语,歇后语,习语都指的
熟语idiomatic phrase 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 熟语是习用的词的固定组合,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习语(xíy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俚语(lǐyǔ)(Slang),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较生活化.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5.汉语中谚语的由来或发展史,越详细越好谢谢啦
所谓谚语是一些民间流传的常语,通常指一些含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有思想,有教育意义的俗语。例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它是先民们生活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这些谚语流传久远,虽然都以口语方式表现,但许多谚语对人们的影响并不下於四书五经。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深耪棉花浅耪瓜,不深不浅耪芝麻”。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官不贪财,狗不吃屎”、“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 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
6.汉语中一些表达上很有特色的歇后语和谚语.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半两棉花——免谈。
(免弹)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
(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
(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
(引起公粪)。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
(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
(妻凉)。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
(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
(龟举)。 花生--------------非吵不可。
(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
(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
(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
(庙)。 河边洗黄莲----------何苦。
(河苦)。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
(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
(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
(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
(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
(盲上加盲)。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
(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
(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
(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
(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
(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
(只有一锯)。 砖窑里失火----------谣言。
(窑烟)。 灯盏无油------------费心。
(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
(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62353431。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筋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着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着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里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霉。(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礼义廉——无耻 水泥匠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 阎王爷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见于粤语的歇后语: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 老婆担遮——阴公,即可怜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即可怜 单眼佬老婆——一眼睇晒 冬钱腊鸭——得个睇字 隔夜油炸鬼——无火气 番薯跌落风炉——该烩 湿水榄核——两头唧 水瓜打狗——唔见咁截 无掩鸡笼——自出自入 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烧旗杆——有排长炭(叹)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结他无线(湿水棉花)——无得弹,即无可挑剔 非洲和尚——令人讨厌(黑人僧),即令人讨厌 卖鱼佬冲凉/卖鱼佬洗身——无生(腥)气 船头尺——度水 亚兰嫁亚瑞——累斗累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老举埋年结——算数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开花(忽=屁股;烈=裂) 竹篮子打水—— 一场空。
苍蝇飞进花园里——装疯(装蜂) 帅哥跳舞——更帅。
7.汉语中有哪些是有特点的熟语,如歇后语和谚语的
下列成语和歇后语均出自于“三国”时期, 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合):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谚语、歇后语: 1、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过五关,斩六将;过关斩将;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6、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7、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8、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9、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10、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11、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2、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13、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派生的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合):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8.汉语中含有"白"的谚语
诸肉不如猪肉,百菜不如白菜。
鲤鱼不满斤,好象白菜根。
青鱼尾巴白鱼头。
立冬白菜赛羊肉。
吃葱吃白胖,吃瓜吃黄亮。
一白遮百目。
光栽不护,白费工夫。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如果一天之中没有一笑,那么,这一天就白活了。
不气不愁,能活白头。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愁一愁,白了头。
棉锄七道白如银。棉花锄得嫩,抵得上道粪。
豆锄三遍响叮当,棉锄九遍白霜。
白水挤不出油来,废话找不到内容。
红口白牙,尽说假话。
空口说白话,眼饱肚子饥。
娶了贤妻,衣服常是白的;娶了懒妻,胡子变成白的。
秋分白云多,处处好田禾。
白露前,快种麦。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谷子早种三天好,迟了三天就成草。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种薯不翻藤,白白累一年。
四月种芋,一本万利;五月种芋,一本一利。
贼在死时还说自己是清白的。
吃了猪肝想猪心,得了白银想黄金。
谷雨三朝蚕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