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高青谚语

    1.孝德名人名言有哪些

    孝德名言1. [原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春秋)《论语·学而》[译文]少年弟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做事要兄弟和睦。2. [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清)李毓秀《弟子规》[译文]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3. [原文]首孝弟,次谨信。

    ——(清)李毓秀《弟子规》[译文]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其次要谨慎,守信用。4. [原文]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宋)林逋《省心录》[译文]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5. [原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清)《增广贤文》[译文]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吴亚,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6. [原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译文]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7. [原文]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先秦)《孝经》[译文]孝是天经地义的。8. [原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译文](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的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二)以及推人9. [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上》[译文]孝顺自己的老人,并要把这份感情推及别人的身上;养育自己的孩子并要把这份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孩子身上。10. [原文]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先秦)《孝经·天子章》[译文]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古代24孝故事精典全文01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

    2.孝敬长辈的格言或谚语

    24孝算不算?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08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09 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

    3.孝亲敬长的名言

    孝敬父母名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欧洲) ●摇动摇篮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美国) ●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母亲在家事事顺(阿尔科特) ●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约·谢得) ●人最终总要离开母亲(贺拉斯) ●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儿行千里母担忧 ●河里孩子岸上娘 ●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英国) ●宁死做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 ●母亲的击打决不会使孩子残废(犹太人)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 ●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英国) ●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英国) ●母爱最高尚(德国) ●母爱之爱,春天常在(法国) ●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萦福克勒斯) ●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女是娘的罗裙带 ●娘挂闺女,记在心里,闺女挂娘,急断肝肠 ●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个像娘 ●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有其母,必有其女(英国) ●要想赢得女儿的欢心,必须先从她母亲着手(英国) ●母勤女懒(日本) ●喧骚之母,必养成懒惰的子女(拉丁美洲) ●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父亲是大自然规定的银行家(欧洲) ●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华兹华斯)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英国) ●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伯·罗索) ●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忒壬斯) ●没有几个父亲对子女是关心备至的,至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金钱更加关心(切斯特菲尔德) ●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米南德) ●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福尔克斯) ●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欧洲) ●对做父亲的人来说,失去父亲不一定就是不幸;对做儿子的人来说,没有儿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切斯特菲尔德) ●一个父亲能管好一百个儿子,而一百个儿子却难管一个父亲----(欧洲) ●每一代人总是反抗自己的父辈,却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父亲的名声有时无助于儿子,却反而会淹没他:他们彼此站得太近,阴影扼杀了成长(本·琼森) ●只要父亲在世,你总是年轻 ●父子无隔宿之仇 ●雏凤清于老凤声 ●弯竹子生直笋子 ●养儿强于父 ●有其父必有其子 ●爷娘惜儿女,好比长江水 ●茄子花朵朵结果实,父母话句句是真话(日本)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父母的心在儿女,儿女的心在外头 ●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十个指头个个痛 ●手板是肉,手背是筋,两面一样疼 ●手心手背都是肉 ●我们为孩子的美丽和幸福感到极大的欢乐,这欢乐使我们的心灵博大到躯壳难以容纳的程度(爱默生) ●子女是父母的至宝(英国) ●父母天地心,大小无厚薄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不记当初娘养我,但看今朝自养儿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父亲健在的时候,不知有父亲的可贵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儿子娶妻后就是自己的儿子,可是女儿终身都是自己的女儿----(英国) ●你若想了解女儿,只要看她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英国) ●养女容易嫁女难(英国) ●一个男孩比十二个女孩增添的麻烦还多(英国) ●独柴难烧,独子难教 ●一个猪娃不吃糠,两上猪娃吃得香 ●生的亲,养不亲 ●皮里生的皮里热,皮里不生冷似铁 ●儿要亲生,田要冬耕 ●十个叔叔抵不过一个老子,十件褂子抵不得一件袄子 ●再甜的甘蔗不如糖,再亲的婶子不如娘 ●狗养狗疼,猫养猫疼 ●一畦萝卜一畦菜,各人养的各人爱 ●猫养的狗不亲 ●晚娘的拳头,六月里的日头 ●谁身上的肉谁疼 ●虎毒不食子 ●龙生龙,凤竹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将门出虎子 ●怎样的模,印出怎样的糕 ●坏谷无好种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

    4.孝的故事与名言

    24孝的故事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

    高青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