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清明节下雨谚语

    1.关于清明节的谚语

    1、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2、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3、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4、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5、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6、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7、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8、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9、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10、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11、清明有霜梅雨少。

    12、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13、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14、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15、清明响雷头个梅,清明下雨雨绵绵。

    16、清明冷,好年景。

    17、清明暖,寒露寒。

    18、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19、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20、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21、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23、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

    24、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

    25、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26、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27、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28、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29、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30、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31、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32、春雷日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

    33、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34、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35、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

    36、清明前挂金钱,清明后挂铜钱。

    37、清明晴鱼上高坪,清明雨鱼埤下死。

    38、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39、清明不拆絮,到老没成器。

    40、、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41、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42、清明晒得杨柳枯,十只粪缸九只浮。

    43、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2.关于下雨和不下雨的谚语

    呵呵,一般都是关于下雨的谚语,哪有什么不下雨的谚语?我慢慢写,你慢慢看: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

    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自然谚语 十二月初三,黑龟湳,落雨落甲廿九暗。

    (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24节气谚语 送月雨,后月无焦土。

    (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24节气谚语 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

    (晨下雨,午后阴转晴。午后下雨,就会到半夜。)

    24节气谚语 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24节气谚语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24节气谚语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

    (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24节气谚语 麻雀滚土洗个澡,下雨日子远不了。

    农民谚语 黄鼠堵洞口,下雨没多久。 农民谚语 灶烟不起,必定下雨。

    农民谚语 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 农民谚语 处暑下雨烂谷箩。

    农民谚语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农民谚语 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农民谚语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农民谚语 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时令节气谚语 夜里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时令节气谚语 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时令节气谚语 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经验规则谚语 刮风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民间谚语 立夏下雨,九场大水(浙)。 立夏谚语 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闽)。

    立夏谚语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云)。 立夏谚语 闪电强又猛,有云不下雨;闪电弱又多,雨水马上多 雷电谚语 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春天谚语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清明 春天谚语 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春天谚语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春天谚语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

    难估计。 春天谚语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

    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春天谚语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下雨谚语 头发响,风一场。 下雨谚语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下雨谚语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下雨谚语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下雨谚语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下雨谚语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下雨谚语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下雨谚语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下雨谚语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下雨谚语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下雨谚语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下雨谚语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下雨谚语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下雨谚语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下雨谚语 雨洒尘,饿死人。

    (河北) 下雨谚语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下雨谚语 雨洒中,一场空。

    (湖北) 下雨谚语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下雨谚语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

    (江苏常熟) *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下雨谚语 落滴起泡定阵雨。

    (江苏常州) 下雨谚语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下雨谚语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

    (湖南) 下雨谚语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下雨谚语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

    (河北、陕西武功) 下雨谚语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下雨谚语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

    (广西郁林) 下雨谚语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下雨谚语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

    (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下雨谚语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下雨谚语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

    (江苏无锡) 下雨谚语 晏雨不晴。(同上) 下雨谚语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田家五行》论雨) 下雨谚语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下雨谚语 早晨下雨,一天晴。

    (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下雨谚语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下雨谚语 鸡鸣雨,下不长。

    (浙江象山) 下雨谚语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下雨谚语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嘻嘻。

    (南京) 下雨谚语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下雨谚语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

    (江苏苏州) 下雨谚语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下雨谚语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

    (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下雨谚语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下雨谚语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浙江) 下雨谚语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下雨谚语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下雨谚语 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下雨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下雨谚语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下雨谚语 朝虹雨,夕虹晴。 下雨谚语 “蚂蚁搬家要下雨” 下雨谚语 “东闪空,西闪风,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下雨谚语 “大水无雷,浸崩屋”, 下雨谚语 “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 下雨谚语 “一日到暗。

    3.有关清明的气象谚语

    (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山东气象谚语)

    (2)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广西气象谚语)

    (3)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山东气象谚语)

    (4)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龙江气象谚语)

    (5)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龙江气象谚语)

    (6)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龙江气象谚语)

    (7)清明宜晴,谷雨宜雨(江西气象谚语)

    (8)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南气象谚语贵高原气象谚语)

    (9)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河北气象谚语、山西气象谚语)

    (10)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江苏气象谚语、湖北气象谚语)

    2.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1)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南气象谚语)

    (2)清明有霜梅雨少(江苏气象谚语)

    (3)清明有雾,夏秋有雨(江苏气象谚语、湖北气象谚语)

    (4)清明雾浓,一日天晴(河南气象谚语)

    (5)清明起尘,黄土埋人(山西气象谚语、内蒙古气象谚语)

    (6)清明响雷头个梅(浙江气象谚语)

    (7)清明冷,好年景(辽宁气象谚语、河北气象谚语)

    (8)清明暖,寒露寒(湖南气象谚语)

    3.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

    (1)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福建气象谚语)

    (2)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夏气象谚语)

    (3)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河北气象谚语)

    (4)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江苏气象谚语)

    4.谚语:清明前后的下一句

    清明前后的后一句是:种瓜点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一句农业谚语。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5.关于要下雨了的谚语

    蚂蚁搬家要下雨朝虹雨,夕虹晴。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嘻嘻。

    (南京)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鸡鸣雨,下不长。

    (浙江象山)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

    (江苏无锡)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

    (浙江义乌)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6.清明节的谚语都有什么

    1, 清明不拆絮,到老没成器。

    这个谚语出自清人王有光的《吴下谚语》卷二。它的意思是说,到了清明,春这个季节已经过了一半,夏天在逐渐的来到,棉被、裤需要拆洗了,让太阳晒掉里面一个冬天的阴气。春天是个很让人困顿的季节,很容易使人养成娇惰的性情,这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晏安鸩毒”,不振作起来是成不了大器的,到老也没什么出息。

    2, 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

    出自清人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到了清明的这一天,人人都会佩戴新折的柳条出门踏青、扫墓。妇女们会把这些柳条插在头发上,而男人们又总是把柳戴在衣襟上或用柳圈戴在头上,唐玄宗曾经说过这一天戴柳“可免虿毒”。这个谚语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时没有一个人不配戴的柳条的,因为不配戴,来生是要变成黄狗的,很戏谑的说明了事实。

    3,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这条谚语与上一条意思相近,但有点儿雅了,像是经过了文人的改造,所以在一些著作中流传更广,出于明代田汝成的《熙朝乐事》,清明这一天,谁要是不戴柳的话,小孩子也会变成老头了。如在清人顾铁卿的《清嘉录》卷三,“三月,插杨柳”条目下,这条言语被增加了一个字,成了“清明不戴杨柳,红颜成皓首”。

    4, 清明前挂金钱,清明后挂铜钱。

    出自清人李光庭的《乡言解颐》,李光庭这样解释,他说,清明前后半月,吴俗都有“标插坟墓”的习俗,用纸钱配挂在上面,称为“寓钱”。它既不是金的也不是铜的,为什么却称为金钱、铜钱呢,这主要是用来表达哀思者的孝心。挂在清明之前,说明孝思深厚是最可珍贵的,其钱虽不是真的金钱却胜似金钱;挂在清明之后,说明孝薄而不值得提倡,这钱不是金的而是铜的了。

    明代的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里引用了有关清明的三点谚语:

    5,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这条在卷十一“农事,占候”条目下。徐光启说道,二月最怕夜雨,如果晚上是晴的,即使雨多,也没有什么妨碍,如果有十个夜晚以上下雨,乡下人都会叫苦连天了。初四下雨,叫做春水。初八前后,一定有风雨。因此他引用了这条谚语,意在说明天气的自然规律,天气是逐渐暖和起来了。这条谚语还出现在清人梁章钜的《农候杂占》、明人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荟》里。

    6, 清明晒得杨柳枯,十只粪缸九只浮。

    7, 清明无雨少黄梅。

    这条谚语,在梁章钜的《农候杂占》里给改动了一个字,“少”换成了“旱”。是说如果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的时候下雨的话,那么“必多梅雨”,这是农民们熟悉的一个气象谚语。

    8, 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出自梁章钜的《农候杂占》,他注为“闽谚”,由这条谚语可以看到,在农历四月份之前大都是很寒冷的,所谓“春寒”,此之谓也。

    9, 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

    出自清人翟灏的《通俗编》卷三“时序”条下。他在里面引用了田汝成《游览志余》里的一个说明,说是把这条谚语写好后,贴在堂屋前面的柱子上,到了夏天就不会有“青虫扑灯之忧”。呵呵,一个美好而幽默的想法罢了。

    10, 清明螺,抵只鹅。

    出自清人范寅《越谚》卷上。很好理解,是说螺蛳是随着季节而长大的,到了清明是最肥的时候。并不是说真的与鹅一般大,只是个比喻而已。要做一下说明的是,这里的“螺”,不是田螺,是螺蛳。

    好了,还有许多有关清明的谚语,比如:“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等,都很有意思,留待以后再说吧。

    7.为什么清明节总下雨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为法定节日。

    我国人民有“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据《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

    这一天,扫墓是最重要的活动。不过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妃子骊姬。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皇位,就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逃离了晋国,一路上受尽屈辱。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大臣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后捧给重耳吃。

    就这样,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终于在19年后回到了晋国,重耳后来成为历史上很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做了国君之后,对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进行了封赏。

    也许是大意了,他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有人提起此事,晋文公猛然想起,内心十分不安,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

    可是去了几趟,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来到介子推家,却见家门紧锁,一问邻居才知道,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

    于是,晋文公便让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来找去也不见踪影。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干脆放火烧山吧,火着起来,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来。

    于是,晋文公便下令烧山。谁也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介子推走出来。

    等火熄灭后,人们再次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告知全国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禁烟火,只吃冷饭。

    第二年,晋文公和大臣们来到介山祭奠介子推,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竟然复活了。晋文公为柳树赐名“清明柳”,并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其实,“清明”在我国是有双层意思的一天,它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民间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

    就是说,一到清明春耕播种就要开始了。清明节日的寒食迎来的却是清明节气的播种。

    为什么说清明节经常下雨? 清明是二十四气节之一,清明前后,气候一般比较湿润,适合于种植业,大部分人于这一天 对植物播种,或去野外踏青,而踏青也渐渐变为扫墓的习俗。 唐代大诗人便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绝句。

    但气象部门表示,作者写诗时只是记录当时所见,而不是记录绝对规律。是否有雨,还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如近10年来清明节,就有6年未有降雨。 清明时节江南遇雨的几率很大,清明节前后,东南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往往形成降雨。

    而且由于这个季节冷暖空气在江南上空交锋频繁,因此常出现绵绵细雨。武汉处于江南江北的中心地带,清明节受南方降雨的影响,天气阴晴不定,晴雨的几率几乎各占一半。

    清明节下雨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