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龙的谚语
1.有关龙的谚语
一、龙的谚语1. 二月二,龙抬头2. 千万不要去招惹龙,无论你是什么3.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4.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5.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二、龙的歇后语: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比喻太晚来不及了)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比喻自己人由于互不了解发生了冲突、误会)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a扬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比喻力气或功夫没用在,点子上)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跳蚤变龙钟:冒牌货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叶公好龙:怕是真的龙门石窟里的佛像——老实(石)人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唱戏的穿龙袍:成不了皇帝大水冲了龙王庙:家人不认识一家人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跤龙头上搔痒:溜须不要命烂板桥上的龙王:不是好东西鲤鱼跳龙门:碰碰时气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鲁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比喻名声、地位大大提高了)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佘太君的龙头拐杖:有钱也买不至水淹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四海龙王动刀兵:里里外外都是水跳蚤变龙钟:冒牌货未草里头藏龙身:农家出英才蚊龙困在沙滩上:威风扫地要饭的给龙王上供:穷人有个穷心。
2.关于龙的谚语
1、强龙不压地头蛇。
解释: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2、一龙九种,种种有别。
解释: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各的爱好。比喻各人的品质、爱好都不相同。
3、大水淹了龙王庙 ,自家人不认自家人。
解释: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4、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解释:比喻冒死去做艰巨危险的事情。
5、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解释:你可以画龙画虎,但是很难透过他们的皮肉,直接画出骨头;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知道他长什么样,但是很难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 喻指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很难的或者是人心难测。
3.含有(龙)字的谚语
二月二,龙抬头
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龙虎交战,龟鳖受灾
龙肝凤胆拢歹医
龙行一步,草木皆舂
龙行一步,鳖爬十年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青山草木春。
龙虎相斗,鱼龟遭殃
龙虎相斗,必有一伤
扩展资料: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伤筋动骨一百天。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谚语
4.有关龙的谚语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是龙到处行雨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龙多思靠,人多思拗
●龙多死靠不下雨,人多死靠不做活
●龙多旱,人多了乱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麻雀生儿钻瓦缝
●龙不怕水深,虎不怕山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
●二月二,龙抬头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吃饭像条龙,做活像条虫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神龙见首不见尾
5.有关龙的谚语
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龙斗虎争,苦了小獐。
龙斗鱼损。
龙多旱,人多乱。
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龙逢浅水遭虾戏,凤入深林被雀欺。
龙怕揭鳞,虎怕抽筋。
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二月二,龙抬头。
龙下三泷,舟楫莫当。
龙行熟路。
龙眼识球,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
云从龙,风从虎。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龙生龙, 凤生凤,老鼠养儿沿屋栋。
龙是龙,鳖是鳖,喇叭是铜锅是铁。
龙生一子混九江,老母猪子多尽吃糠。
龙行一步,草木皆舂。
龙行一步,鳖爬十年。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青山草木春。
龙虎相斗,鱼龟遭殃。
龙虎相斗,必有一伤。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龙一条胜过蚯蚓一畚箕。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二龙相斗,鱼鳖虾蟹受伤。
独龙难斗两头蛇。(一作强龙。)
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
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
宁为蛇头,不为龙尾。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擒龙不怕浪涛涌,打虎不怕虎逞凶。
蚯蚓成不了龙。
涉浅水者得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身无斩龙刀,也敢下东海。
是龙来去大海,是蛇草里钻。
是龙到处行雨,是蛇到处伤人。
是龙就上天,是蛇就钻地。
一龙阻住于江水。
在家似龙,出外似鼠。
老虎嘴里拔脱牙,青龙头下拣明珠。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龙有蛇之一麟,不害其为灵;玉有石之一脉, 不害其为宝。
莫为霜台愁岁暮,潜龙须待一声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渊不两蛟。
积水成渊,蛟龙兴焉。
龙游凤舞,岁乐民喜。
龙之未升,与鱼鳖为伍;及其升天,鳞不可 睹。
龙与蛇师为亲家。
龙血入地为琥珀。
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往。
龙下频主旱,多龙多旱。
龙游苍海虎归山。
龙多死靠不下雨,人多死靠不做活。
龙多搁起雨,子多搁死爷。
批龙鳞易,捋虎须难。
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龙王爷卖酸菜——穷神。
龙王爷出阵——翻江倒海。
龙王爷发脾气——别(鳖)急了。
龙王靠边——人定胜天。
龙头不垃拉马尾——用力不对路。
龙灯胡须——没人理。
龙灯的脑壳——随耍。
龙灯要的好——靠头。
龙珠跟着龙尾转——不对头儿。
龙门阵缺了人——摆不起来。
龙王爷亮相——张牙舞爪。
龙王爷打呵欠——神气。
龙王爷打锤——百姓遭罪。
龙王爷的前站——瞎(虾)精。
龙王爷的帽子——尽是道儿。
龙王爷的后代——龙子龙孙。
龙王爷的帮手——虾兵蟹将。
龙王爷掉在海里——不消你劳(捞)。
龙王爷掉在河里——回老家了。
6.关于龙的俗语有哪些
1、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2、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是一句民间俗语,与其类似的还有虎落平阳被犬欺,落坡凤凰不如鸡等,比喻一个人在失势后被弱小的人所欺压。
3、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 比喻什么样的人就跟什么样的人结交朋友。
4、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吃饭的时候很亢奋,很有力的样子,但是做家务、劳动的时候就像一条虫子。
5、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首先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任何事物的存在或者是发展都是要依靠其他事物而进行的。
扩展资料: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 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在中国,龙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发展阶段: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佛教娜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在图腾崇拜阶段,中国远古的某些部落把龙视为图腾,作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有关传说,龙(原形为蛇)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太昊)部落的图腾。太暤部落是龙图腾崇拜最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在神灵崇拜阶段,农牧业逐渐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发展,从较为单一的图腾崇拜过渡到多神崇拜。龙图腾崇拜也发展为龙神崇拜。人们把龙神化,奉龙为水神、虹神。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秦汉时期,中国大统一,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龙崇拜便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
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这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对中国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