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处暑的含义及谚语

    1.处暑的意思及主要主要特点

    1.处暑,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2.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3.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我国许多地区将陆续开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转换。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们,期盼着秋天的到来。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秋天总是让人感到姗姗来迟,还会经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扰。

    4.处暑日期计算公式:[Y*D+C]-[Y/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13,20世纪=23.95。

    举例说明:2088年处暑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处暑。

    2.24节气的含义和谚语

    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66336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01 立春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02 雨水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03 惊蛰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冷惊蜇,暖春分。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04 春分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05 清明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有霜梅雨少。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06 谷雨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07 立夏 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08 小满 小满大满江河满。

    小满无雨,芒种无水。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09 芒种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10 夏至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夏至下雨十八河。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水。

    11 小暑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12 大暑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13 立秋 六月六秋,早收晚丢。

    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立秋节日雾,长河做大路。

    14 处暑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15 白露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16 秋分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分天晴必久旱。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秋分有雨来年丰。一场秋雨一场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17 寒露 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

    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过了重阳节,一怕霜来二怕雪。

    18 霜降 晚稻就怕霜来早。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露凝霜,树叶飘地层,蛰虫归屋去,准备过一冬。

    19 立冬 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20 小雪 立冬小雪,抓紧冬耕。

    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

    压砂换土,冻死害虫。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

    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21 大雪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

    冬季雪满天,来岁是丰年。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

    22 冬至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赣)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23 小寒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

    24 大寒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不冻,冷到芒种。

    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3.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代表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也就是说处暑代表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节日时间:每年8月23日前后。

    气候特点:气温下降,秋老虎,雷暴。

    4.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相关谚语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 (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

    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祖先们依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生产,同时有着许多谚语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谚语: 春谚: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

    (乌云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

    (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

    (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

    (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夏谚: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后,海水浪潮渐大。)

    秋谚: 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七一,一雷九台来。 五月蝶,讨无食。

    (五月花季已过。)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

    (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秋靠露,冬靠雨。

    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冬谚: 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后阴转晴。

    午后下雨,就会到半夜。) 霜降,出无齐,牵牛犁。

    (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

    懒女人工作不完。) 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

    (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送月雨,后月无焦土。

    (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落霜有日照,乌寒著无药。

    (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5.处暑是什么意思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6.处暑节气的“处”有什么含义

    chǔshǔ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

    《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

    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

    这也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著有《清嘉录》的顾铁卿在形容处暑时讲:“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

    意思是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这时太阳黄经为150度,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从农业角度看,更有“谷到处暑黄”“家家场中打稻忙”的秋收景象。另外,处暑后的绵绵秋雨时常会光顾我们,所以农民朋友要特别注意气象预报,抓住每一个晴天,不失时机地做好秋收工作。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之的。

    但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的重视就很少有人通晓,其实,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 中医的睡眠理论从唯物的形神统一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统一的功能状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

    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之中,其表现为昼夜的交替出现,昼为阳,夜为阴。而人体的阴阳之气也随着消长而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

    寤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灵枢·营卫生会》言:“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零枢·口问》对此又进一步解释为: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二、睡眠的生理基础是营卫运行;人的寤寐变化是以人体营气(营气是行于脉中,富有营养作用的气)、卫气(卫气是行于脉外,具有保卫功能的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以卫气运行最为相关。

    《灵枢·卫气行》曰:“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夜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而《灵枢·营卫生会》也有相同得说法:“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这里说的“起”指起床,止即入睡。由此可见,当卫气行于阴时则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形静而入寐(人体进入相对静止状态而欲睡);行于阳,则阴气尽而阳气盛,故形动而寤起(人体进入动态而睡醒)。

    所以说人体的睡眠与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神静则寐,神动则寤;情志过极则难寐。 现代医学研究将睡眠分为四期:①入睡期,②浅睡期,③中等深度睡眠期,④深度睡眠期。

    当你进入①和②期时是在朦胧状态,易被唤醒,③与④期则处于熟睡状态,一般地说熟睡时不易被叫醒。 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马王堆出土的《十问》医书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雁、粛霜(鷫鸘)、蛇檀(鳝)、鱼鳖、耎(蠕)动之徒,胥(须)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可见不但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

    也就是说没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睡眠的作用包括五个方面: 一、消除疲劳 睡眠时,人提的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若五脏安舒,则气血和调,体温、血压、心率均相对下降,呼吸及内分泌也明显减少,使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二、保护大脑 大脑在睡眠状态中的耗氧量大大减少,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脑细胞能量的储存,帮助恢复精力,提高脑力效率; 三、增强免疫 睡眠不但是智力、体力的再创造过程,还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

    睡眠中能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现代医学常把睡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治疗顽固性疼痛及精神疾病; 四、促进发育 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儿童的生长速度在睡眠状态下增快,所以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儿童身高增长的条件之一; 五、利于美容 睡眠对皮肤健美有很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在睡眠的过程中,皮肤表面分泌和清除过程加强,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加快了皮肤的再生,使得皮肤因劳累过度所造成的颜面憔悴、皮肤出现的细碎皱纹在睡眠中得以恢复。

    所以说,睡眠也是皮肤美容的基本保证。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具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

    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这是符合养生学的观点的。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认为子午之。

    7.24节气中的处暑是什么意思

    24节气中的处暑是夏天过去的意思。

    1、处暑简介: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尽管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北京地区白昼的时间也减少到了13小时25分钟。

    2、气候特点:到了秋天,在西伯利亚一带,大陆内部气压逐渐加强,一股股的冷空气常常侵入东南地带,和暖湿空气相遇,形成了云雨。冷空气越来越多,形成雨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接连下了几场雨,这即说明本地区已受冷空气控制,因而地面的温度将渐渐降低,天气也就一天比一天寒冷起来。另外,随着季节的转变,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白昼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白天受太阳照射的热量,也一天比一天少,越来越不足以弥补黑夜里的散失,连原来地面的积蓄热量也逐渐减少,因此,使得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

    3、农业谚语: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 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8.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是什么意思

    原发布者:乐图数据

    篇一:二十四节气之处暑介绍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介绍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

    处暑的含义及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