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中古欧洲有句谚语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古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

    (1)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西欧封建社会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2)材料一中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依次为国王--贵族(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农民(农奴).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以土地为纽带.(3)由材料二“法兰克的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当上了法兰克国王.为了回报教皇的支持,丕平将罗马附近的拉文那地区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可以看出教皇获得土地的方式是封建主的捐赠;除此之外,教皇还通过巧取豪夺方式占有大量土地.(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教会和国王的关系是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教会和国王的关系是教会和国王相互勾结(合作关系),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教会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故答案为:(1)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2)农民(农奴).土地.(3)封建主的捐赠.巧取豪夺.(4)关系:教会和国王相互勾结(合作关系),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教会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地位: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在中世纪的德国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StadtLuftmachtfrei)!」

    这句流传千古的话,说明了当时的「自由城市」如何界定了城市人的状态;"frei"这个字,不仅仅说出人从封建王权底下解放的感受,还指向了人自身价值的正面确立。``

    由来:欧洲城市的复兴是从十世纪开始的。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在交通要道、渡口、城堡、教堂等这些地方定居下来进行经营活动。这就是城市的雏形,这些脱离了农业生产的人们也逐渐形成了市民阶层。但城市的土地还是属于封建领主的,所以市民阶级为取得城市的独立与封建主进行的斗争贯穿了欧洲城市早期发展的历史。

    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城市代表了更好美好的生活,城市象征着文明,进步,自由。它以开放的姿态,吸引着不愿继续过田园生活的人们,尤其是渴望自由的农奴们纷纷汇集的城市中来。逐渐产生了一个习惯法:只要农奴逃到城市里居住超过101天,他就是自由的了,即使他的主人也不能再抓他回去。这就是“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一语的由来。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关键在于城市提供给人们新的不依赖土地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城市是对所有人开放的。随着城市和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商品经济在整个社会取代了自然经济,欧洲的封建制度最终土崩瓦解。

    3.中世纪的欧洲流行一句谚语:“德国是教皇的乳牛

    D试题分析: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德意志尤为严重,因此选D。

    点评: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是德意志首先兴起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上,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许多高级教士本身就是拥有领地的封建贵族。

    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这一时期德意志的白银产量很高,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

    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财政收入。

    而教廷从德意志榨取的财富,归根到底都来自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所以更恶化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在政治上,德意志除了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337373630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

    罗马教廷为了控制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局面。因此,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而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

    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天主教会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普遍憎恨。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共同要求,也是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中古欧洲有句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