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说谚语的书叫什么作用

    1.谚语有什么作用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谚语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谚语一般凝练、通俗,富含哲理,因此,即便是没有念过多少书的人,用起这种语言来,都达到了十分娴熟的程度,由此可窥见谚语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中,谚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一、形式优美,表现力强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这句谚语,在形式上对称工整,语言简洁,所表达的意思不言自明,着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用这样的谚语来“论证”,往往胜过冗长而枯燥的说理。像“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也是这类谚语的典型。在大量的谚语中,较多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借代、对偶、排比、夸张等,这使得谚语在形式上更为生动活泼,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折射哲学思想,具有教育功能

    “谁往天上吐痰,掉下来说会落在他自己脸上。”,这句谚语通过日常行为的简单描写,但反映出的哲理却是深刻形象的,让人深深体会到“害人终害己”的基本道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说开始时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这句谚语说明,事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与“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言简意赅,富含深意

    “隔行如隔山。”寥寥五个字,却道出: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家合万事兴。”,这句家喻户晓的谚语,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家庭和睦是至关重要的,是事业兴旺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重要之保障。

    当然,由于谚语是时代的产物,因此,不免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有的不一定全面,不一定科学,在学习与运用时,需要我们进行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加以看待。此外,由于语言具有相通性,一些谚语和俗语、惯用语、成语相互渗透,难分彼此,融为一体,但是,这并不影响谚语本身的使用,相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些谚语的表现力已经大大扩张,成为广为流传的佳句。

    2.谚语的意义是什么

    一、意义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二、概括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

    3.有关书的谚语

    有关学习的谚语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有关卫生的谚语

    1.病从口入.

    有关品行的谚语:

    1、招满损,谦受益.

    2、吾日三省吾身.

    3、美德是勇敢的,善良从来无所畏惧。(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我只知道所谓道德是指你事后觉得好的东西,所谓不道德是指你事后觉得不好的东西。(美国作家 海明威.E.)

    6、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7、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8、齐心的蚂蚁吃角鹿,合心的喜鹊捉老虎

    9、想得越少的人,说得越多。

    10、一张嘴,两片皮,说好说坏都是你。

    有关自然现象的谚语:

    1.燕子低飞,要下雨.

    有关农耕的谚语

    身好谷穗大,母胖儿子肥

    种田不怕多,修坝别怕长

    一挑粪进,一挑谷出

    牛马年,好种田。

    麦盖三层被,头枕馒头睡。

    马不知自己脸长,牛不知自己角弯。

    参考资料:<<;谚语辞海>>

    4.有关俗语,谚语的语句区别和作用

    定义

    格言:含有劝戒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精练,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名言:著名的话.如至理名言.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警句:简练而涵义深刻动人的语句.

    相同点:四者都是有一定涵义的话,四者都是被广大群众接受认可并相对固定下来的话.

    不同点:四者不同点在于,各有表达上的侧重点和特点. 谚语主要强调它的出处来自民间,出自百姓之口,经过广泛流传而固定的语句 警句着重表达含义深刻生动,使人特别注意而告诫的句子,强调“警”就是使人特别注意

    名言是着重从言论的知晓度来说的,它是著名的,因此名言也常说成“名人名言”,往往名言不仅言论著名,且大家一般知道这句著名的话是谁说的 格言是含有教育意义的话,和警句相似,所以一般把格言和警句连起来合称“格言警句”.

    一个具体问题 关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谚语”吗? 严格说来,这句是名言不是谚语,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先由三国时董迂所说(见《三国志魏志》). 虽然这句话引用很广泛,但是非常奇怪,人们引用说明道理往往忽视了它的出处,所以许多人以为它来自民间,故许多人常在引用此语时灌之以“古语曰”、“有俗语曰”、“人们常说”之类的说法,连宋代大学者朱熹也没有提及此语之出处,只说“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朱子读书法》)看来,董迁之名不“著”,已经为后人所忘记,于是才把它当做了谚语.

    5.有关书的谚语有哪些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6.求一本专门讲中国谚语和成语的书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说谚语的书叫什么作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