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

    1.哪里有中美或中英在文化某个层面上的比较,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中美电视文化比较 如果从20世纪20年代电视的实验播出开始算起的话,电视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

    在这期间,电视从一个只有少数人知道的新奇事物发展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最重要的传播媒介,表达国家意识形态的工具,文化工业的核心,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早在60年代中期,德国社会学家W.林格斯就把电视、原子能、宇宙空间技术的发明并称为“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件大事”认为电视是“震撼现代社会的三大力量之一”。

    事实上,从温尼克特客体关系理论来说,产生于工业社会,疯狂于后工业社会的电视之于大众的确成为了母亲的乳房之于婴儿、玩具熊之于幼儿这样的转换客体,它释放出来的潜在空间在宗教和文化上都起到了转换客体的功能。人们在电视面前感到安全,一种在嘈杂的充满陌生人的闹市或在暗流密布的关系网中感觉不到的安全。

    尼可能毁对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赞不绝口,也可能破口大骂,甚至认为它俗不可耐,但你决不会把它关掉。你有意识(或半意识)把电视当作一个保姆一样的形象:当你做饭或做其它事时,无论时间有多长,电视都被当作一种安慰,一个安全之处——这就是因为它们在那里。

    “在今天,电视已经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了——它差不多就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了。” 中国的电视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到现在,无论从电视机拥有量、观众规模还是节目数量来看,都已成为世界之最。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电视事业已经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毫无问题的状态。

    相反,我国电视文化的发展因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人们对电视文化不准确的定位而受到影响。美国是商业电视高度发达的国家。

    美国的电视业,不论规模还是影响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电视体系。许多世界上流行的电视节目都诞生于美国,如肥皂剧、情景喜剧、谈话节目等等。

    它电视节目的制作、商业运作、电视体系的成熟等都很值得我国电视业的借鉴。 要对我国电视文化作了解或研究,首先要明确我国现在存在的三种文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

    这三种文化通过电视这个媒介相互争夺市场份额、争夺文化领导权,它们之间是相互斗争和对立的,也是相互交织和补充的。要对美国电视文化有所研究就必须对美国社会商业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

    我们知道,国家控制着文化的制高点,规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如霍尔所说:“社会具有创造并支撑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利己主义的文化形态的能力……”而阿尔都塞的观点更为激进: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

    这种以表达国家意识形态为主的文化称作主导文化(主流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转变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经济的转变必然引起文化格局的演变。在这种条件下大众文化附着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欲望上迅速滋生。

    大众文化(即商业文化)是以商业诉求为根本旨归的文化,追求商业利润是电视大众文化的根本出发点,追求收视率则是它的外在表现。但同时,由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性质,政府实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这使得我国的大众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下不可能像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那样恣意横行,它不得不有所收敛,不可能跳出政府为它划的圈子翩翩起舞赚取门票,在半只脚踩出圈子的时候,自己就会胆怯地收回去,作无辜状;如果依然感觉良好,那么“上面”就会发动舆论攻势逼它回去。像一些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官方电台节目主持人对湖南电视台超级女生的痛批以及随后出现的有针对性的电视管理条例的修改。

    还有,电视剧回插播广告,但是也插播整点新闻。这是在美国不可能出现的,他们的剧集中只会插播广告,这说明了美国商业社会的本质,但美国电视剧并不是完全没有教育意义。

    相反,他们很强调家庭、人性、宗教等,而且在表现手法和处理上更为成熟,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有所启发。对比起来我国的电视教化得十分不高明:坐在电视面前总是感到后面好像有一个一本正经梳着油光可鉴的分头的先生在对你语重心长唠唠叨叨如何做人没完没了无聊之极。

    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在文化格局演变的过程中,国家安全是制高点,也是落脚点,所以这种无聊很有必要。 所谓精英文化指以艺术审美探索的不懈追求为目的的,也称严肃文化或高雅文化。

    它与大众文化的纷争更为剧烈。首先,人们对电视文化的定位并不一致:到底是像小说、诗歌、散文、古典音乐、绘画一样的严肃文化还是属于现代商品经济衍生的大众文化范畴呢?严肃艺术是其品格,还是大众文化是其品质呢?其次,我国对精英的定位也很模糊。

    不管怎样,它们的不合协是必然存在的:大众文化采用文化工业的生产方式,批量复制类型化、平面化的电视文化产品造成文化快餐的泛滥,这与精英文化追求典型性、独创性、纯洁性有本质的不同。就同一个问题来说,人民对超女的狂热也引起了知识分子的注意:中国演出家协会主席刘忠德先生指斥超女、超男是“对艺术的玷污”超女让年轻人受到毒害——不仅参加超女的被毒害,而且看节目的也不能“幸免”。

    2.中西文化差异 <交际用语>

    浅谈中西交际用语的差异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而语言便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媒介。

    因此,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也必须充分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简要分析中西方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从中揭示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阐明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强调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几种了解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的途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克服交际障碍 On Differences of Communicative express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comes closer and closer.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n which people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re engaged 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is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media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the language. It is unquestionabl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very close.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also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is country's culture. The degree of mastering this country's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influences directly one's capability of using the language. It is the premise of using the language properly. 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n it reveal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of everyday express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ers. It clarifies that language learning means culture learning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is cultural difference. It also recommends several ways to know the culture background of English countries.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anguage and 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ers, overcoming the obstacles in communication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同其他国家的交往也日趋频繁,人们开始重视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胡文仲,1999)各民族文化有其产生的土壤,发展的历史和群体认同的现状。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不同的文化现状。

    不同的文化现状意味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行为准则。在中国人和西方人之就存在着一道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屏障,这道屏障导致跨文化交际者无法在交际中正确地译码,使交际出现障碍。

    语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罗萨莉·马焦在其文章 Bias-Free Language: Some Guidelines谈到: “Culture shapes language and then language shapes culture.”(“语言既塑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塑造。”

    )[1](P91)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又受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又反映文化。

    “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展现在眼前的乃是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及该民族对人生的想法、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的文化自然会迥然不同。

    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语言上。” [2](P82-83) 同时,文化又制约着语言的形式,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丰富和更新着语言的文化内涵,使语言变得更加精确、缜密。

    总之,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脱离特定文化背景和内涵的语言。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反之亦然。

    二、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 中西方(尤指中国与英美国家)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汉语和英语,它们各有反映着本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凝重的历史传统,因而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着许多差异。在此着重讨论,中西方语言交际中最常见的生活用语的差异。

    (一) 称呼用语的差异 正常交际的首要条件是正确、得体地称呼对方。得体的称呼可使双方缩小心理距离,使交际顺利进行。

    在中西文化中,因其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使其在称呼用语上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要注意的是:中西方姓名的排列顺序不同。

    “中国人的称呼以“姓”居首位,而英美人则以“名”居首位。

    3.中西文化的具体差异

    文化的载体是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有自己的独特历史,有自己的文化、科学、技术与宗教,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道德观念等等。这些内容反映在语言里,又通过语言给予表达与传播。

    在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应该对文化有所界定,并对文化进行分类。文化是主体和客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产物,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文化心态。

    同时,文化又是分层次的。总的说来,文化可以分为风俗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 而习语又是这三个层次的精髓。

    习语(idioms)从广义上说,它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惯用语、典故等, 是一种在结构上与意义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它是多民族语言中的精华与瑰宝,语言精炼,含义深刻且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同时,习语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其文化特征。当外国人来到中国时,面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刻舟求剑”、“茶壶里煮饺子”等中国的习语时,真是有种“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 不仅迷惑不解,简直是瞠目结舌。

    同样,英语习语,对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对这些习语的文化有所了解,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因此,从学习汉英习语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一步。 下而我们就看一下,习语在文化的这三个层次上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一、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受民族心理状态的支配。民族风俗是丰富多彩的,它构成了习语丰富的底蕴,是习语赖以滋生并获得顽强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许多习语就出自民俗。

    汉语习语“小菜一碟”和英语习语a piece of cake “一块蛋糕”都表示一件事情很容易。在这种意义中,汉语的“小菜”与英语的“蛋糕”都含有“容易(或轻松愉快)的事情”之意。

    但在习语中,两个民族对同一思想的表达采用的形式完全不同,这与两国的饮食习惯有关系。蛋糕是英国饮食文化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食品,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所以他们就用a piece of cake表示一件容易做的事情。

    在中国,蛋糕是近百年才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一种比较高档的食品,一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吃到。而小菜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重要地位,吃一碟小菜对中国人来说易如反掌,因此我们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一件事情很容易。

    正是由于这种饮食风俗习惯的不同,汉英习语在表达同一种源于饮食文化的意义时,采用完全不同的形式。 二、制度文化的差异 英汉习语所反映的中西制度文化上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本文主要就由动物寓意的差异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作抛砖引玉的介绍。

    由于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的具体自然环境不同,并受不同的宗教,历史的影响,对动物也往往赋予各种不同的寓意。比如:龙(dragon) 在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方面是一个典型。

    “龙”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甚至现如今, 我们用“腾飞的巨龙”来形容我们自己的国家。

    然而在西方文化字典中,对dragon作如下解释:(1).A fabulous monster represented as a gigantic reptile having a lion's claws, the tail of a serpent, wings and a scaly skin. (2) A fiercely vigilant or intractable woman。 由此可见,在西方中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

    《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在西方国家中,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 如: She is a real dragon, 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她是凶狠的母夜叉, 最好离她远点。

    因此,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所以,把“亚洲四小龙”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类似的动物还有凤凰(phoenix)。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 是百鸟之王, 人们用“凤凰”比喻“皇后”。

    所以在汉语中“凤凰”象征“吉祥”。然而英语中phoenix 寓意“纯洁”, 还有“再生、复活”的涵义。

    如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war .宗教就像凤凰一样,在战争的灰烬中又复活了。 英汉两种语言中,由习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动物的文化意义不同的还有很多。

    如:“夜猫子”在中国人的传说中,这种看了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神,就被当作是邪恶的象征,尤其在中国北方,被称为“夜猫子”的猫头鹰,简直就是一种凶兆,和吉祥全然无缘。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象猫头鹰一样聪明”这样的说法,表明西方人把owl 象征“狡猾”,“机警”,“聪明”。

    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猫头鹰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禽兽间的争端要猫头鹰来裁判,紧急关头找猫头鹰求教。

    而又比如:山羊在汉语中可代表“博学之人”,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老山羊。

    中国知网中西谚语在文化层面上的比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