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对文化的影响
1.谚语有什么作用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谚语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谚语一般凝练、通俗,富含哲理,因此,即便是没有念过多少书的人,用起这种语言来,都达到了十分娴熟的程度,由此可窥见谚语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中,谚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一、形式优美,表现力强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这句谚语,在形式上对称工整,语言简洁,所表达的意思不言自明,着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用这样的谚语来“论证”,往往胜过冗长而枯燥的说理。像“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也是这类谚语的典型。在大量的谚语中,较多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借代、对偶、排比、夸张等,这使得谚语在形式上更为生动活泼,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折射哲学思想,具有教育功能
“谁往天上吐痰,掉下来说会落在他自己脸上。”,这句谚语通过日常行为的简单描写,但反映出的哲理却是深刻形象的,让人深深体会到“害人终害己”的基本道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说开始时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这句谚语说明,事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与“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言简意赅,富含深意
“隔行如隔山。”寥寥五个字,却道出: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家合万事兴。”,这句家喻户晓的谚语,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家庭和睦是至关重要的,是事业兴旺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重要之保障。
当然,由于谚语是时代的产物,因此,不免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有的不一定全面,不一定科学,在学习与运用时,需要我们进行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加以看待。此外,由于语言具有相通性,一些谚语和俗语、惯用语、成语相互渗透,难分彼此,融为一体,但是,这并不影响谚语本身的使用,相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些谚语的表现力已经大大扩张,成为广为流传的佳句。
2.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我认为,孔子的以下三点主要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积极乐观的有为精神;第二,对于道德价值的高度重视;第三,伟大的教育思想。
孔子承认天命,但又不把一切寄托于天命,相反,却强调人的自觉努力。“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知命是孔子思想中重要的一面。然后,他并不把一切委之于天命。面对天下无道的局面,他努力去改变这种局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说明了他的这种态度。关于仁,他说“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由此看出,他强调仁德的修养完全依靠自觉的努力。推而广之,推行仁道也要依靠人的主观努力。孔子说:“人能弘道”。孔子一生,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他表明自己的心迹:“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不甘心默默无闻。他周游列国,屡遭危难挫折而不改初衷,时人说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反映他积极有为的心态。孔子的这种积极精神,反映了春秋时期人们对待社会问题的一种新态度,即从天命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转而从人事方面寻找答案。从孔子开始,依靠人的主观努力而不是依靠天命鬼神的思想,就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和一个突出的特点,不断得到丰富发展,最后形成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传统。
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重视道德价值的观点,他宣称“君子义以为上”,“好仁者无以尚之”,这就是认为道德是最有价值的,而最高的道德规范是“仁”。关于“仁”,孔子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过论述。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简言之,就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出了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原则:以社会利益为上,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主要表现在:第一,“见利思义”。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人应追求品德的提高,不应只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第二,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就是说,凡符合仁义要求的,于社会利益有利的,应该积极勇进,不可犹疑退缩。第三,“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社会利益的要求,就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以致生命,不能因个人求生而损害社会利益。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养成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的美德和为国家为民族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古代志士仁人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言壮语,尽管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有着极大的不同,却都渗透着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举几例:第一,求实的态度。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今中外,不论什么人,不论对待什么问题,要想真正得到一点知识,都必须抱这样的态度。又如:“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都体现了这种精神。第二,学而知之。孔子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提出对学习应抱的态度是“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他赞扬孔文子“不耻下问,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第三,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出了二者不可偏废,反映了学习、求知的规律。第四,教育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的因材施教的方法。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当然,孔子处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时期,其思想也有不足,如“述而不作”,对于创新重视不够;强调德治,对军事重视不够等。这些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一定影响。这里不再论及。现在的中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尊孔的封建时代已经过去,十年动乱时期盲目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3.关于文化的名言及解析
1、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
——里德 2、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 3、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
——马大·安诺德 4、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 5、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
——阿诺德 6、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森谷正规 7、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毛泽东 8、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9、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爱献生 10、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11、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
——印度 12、中国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东 13、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
——马洛利 14、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
布克哈特 15、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尔基 16、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
——《世俗智慧的艺术》 17、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爱献生 18、道德文化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
——Charles Darwin 19、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20、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
——邱吉尔。
4.八处文化格言警句征集
关于文化的名言警句
1.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除非文化能使品性变为高尚、有力。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它的目标不是美,而是善。 (毛 姆)
2.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 (里 德)
3.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 (爱默生)
4.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愚昧无知的一层裱糊纸。
(马洛利)
5.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爱默生)
6.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 (邱吉尔)
7.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8.大众媒体提供的,不是流行的艺术,而是像食物一样要被消费的娱乐,然后忘记掉,再被新的菜式所替代。 (奥 登)
9.新闻流行着,但它主要作为虚构流行。生活是一个世界,报纸上看到的生活是另外一个世界。 (切斯特顿)
10.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人;做一切想做的事,这是神。(拿破仑)
11.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
(查尔斯·布劳尔)
12.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但只有傻瓜才坚持错误。 (西塞罗)
13.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 (恩格斯)
14.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 (泰 勒)
15.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 (许思园)
16.人与文化是一种共在关系,即人是有文化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人的存在离不开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的存在。 (李金齐)
17.文化作为人最核心的内在因素,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此人之所以非彼人。占有文化、支配文化、创造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彰显着人与人的根本差别。
(彭文山)
18.文,错画也。 (许 慎)
19.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刘宝楠)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 子)
5.文化以什么方式影响我们
从大的层面来讲,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表现在对人们可观察的外在物品的影响上,如不同文化中人们的服饰、习俗、语言等各不相同。
第二个层次表现在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上,不同文化下人们的价值观有差异。
第三个层次表现在对人们的潜在假设的影响上,这种作用是无意识的,却是文化影响的最终层次,它决定着人们的知觉、思想过程、情感、行为方式。
再具体些讲,则文化从六个方面影响着我们: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活动;
文化对人格系统中信息处理机制,如知觉、认知及逻辑思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所以不同环境下的人们对相同事物有着不同的反应。如,企业员工如果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则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符号表征行为把文化看作是一个行为场,这个场中的任何物质内容,均具有内在的文化意义,环境、服饰、故事、传奇、谚语等都有着内在文化的意义;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和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在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中,文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刚走进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刚刚转入一个新行业或新企业的员工,就面临着职业化的过程,学习和接受职业规范和企业规范;
世界是多元化的世界,多元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性,也包括同一文化内部不同的子文化。如果我们充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则有助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文化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文化通过人的日常适应机制,影响个体的健康行为,如压力的管理。
所以也有观点认为: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历史传承,是一群人的传统,文化是一种规则和规范,文化是一种社会或组织结构,文化是一种心理概念。
6.文化的名言警句
1、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德
2、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
3、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马大·安诺德
4、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
5、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6、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森谷正规
7、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8、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9、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献生
10、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11、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印度
12、中国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东
13、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马洛利
14、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15、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尔基
16、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世俗智慧的艺术》
17、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爱献生
18、道德文化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Charles Darwin
19、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20、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
7.关于文化的名言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2373865,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