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凤姐求祝福求鼓励

    1.罗玉凤求祝福全文

    “你要认命、这就是你的命。”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我脑子里总是想起我妈当年的这句话,她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农村妇女,她叫我认命,现在想想其实也是为我好,虽然我妈不晓得“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这句话,但是生活的艰辛早就让她懂得这个道理。她让我认命,其实也是为我好。

    从小,她对我确实也没什么期待,小的时候她只是希望我带好妹妹;长大一点,她只是希望我不要让家里为难,不要读高中去读师范;我能做一个乡村教师,一个月能挣几百块钱的工资,能寄点钱回家已经是满足了她对我所有的期望;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能理解我为什么选择从奉节那所小学辞职去上海打工,更不能理解之后发生的事情,“她之前没有受过啥刺激,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妈当时是这么对记者说的。

    其实我没有受什么刺激。 家里很穷,日子很苦,一家五口人只有7厘地,我恨过老天爷为什么让我家这么穷,但我从来没有怨过我妈,我继父没本事,相反,我很感激他们,即使这么困难,他们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供我读书,还记得我读綦师时,继父在綦江水泥厂上班。

    我每个月都会去他那里拿150元生活费,有一天我去找他,人家说你爸爸在里面倒铲煤。我进去看到爸爸了,他穿得很脏,推着个车,里面装满了渣滓,水泥厂空气很浑,噪音很大,爸爸出来给我拿生活费。

    这个场景时常都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梦境里。 别人说如果一个人开始频繁的懊恼过去做的决定,开始想“如果当时我……那么现在也许……”就说明这个人开始老了;我发现我现在开始老了,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当时我不离开学校,我今天会怎么样;看到我当年那些教院的同学都变成晒儿党的时候,我也确实对当初的决定有过后悔。

    有时候一想到自己漂洋过海的到美国,这么久了,还是一个人,我也会情绪低落,也会很烦躁,甚至也会后悔,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真的因为是受了什么刺激。 可是每当我把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掰开了,揉碎了来想,我的那些决定真的不是因为我受过什么刺激,我只是不认命。

    对,只是不愿意认命。 我从小生活的洋渡村,一墙之隔就是重庆钢铁公司綦江铁矿。

    国企职工子弟衣着打扮,言行举止与农村人完全不同,处处透着精致;和他们相比,我们这些洋渡村的人处处土里土气的,重钢的子弟们用“农村娃儿”来表达对我们的轻蔑;虽然他们看不起我们,但是我们,至少是我,却很想成为他们,因为当时的我认为工人子弟长得就是比农村孩子漂亮,学习成绩比农村孩子好,家庭条件就是比农村孩子要富裕(只有这条,小时候的我猜对了。)只是我家很穷,没有办法给我买漂亮衣服,漂亮的文具,我只能认为如果我学习成绩好,爱读书,也许他们就会接纳我,我也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后来的事实教育了我,我还是太天真了,这是我第一次感到强烈的挫败感,那时我还只是一个中学生。

    我读教院的时候,很幸运的结识了互联网,也学会了写诗,开始知道海子、顾诚、博尔赫斯,那个时候我很少和同学交往,主要是和论坛的诗友们交流,现代诗不仅是一场朦胧的美梦,也让我做了一场“我成了他们”的美梦;有一次重庆的诗友聚会,我也去参加,诗友们请我吃了顿肯德基,吃到一半的时候,诗友们告诉我,这顿她们请客,她们还有事,先走了。 “梦幻(我当时的笔名),你慢慢吃哈,我们先走了。”

    我要说,那些诗友是好人,她们看出了我的窘困(那时我在教院勤工俭学,一个月能挣150)没有让我AA,我为了这次聚会带了100块钱;只是现实又一次告诉了我,会写诗并不意味着“我能成为他们”,当然也不意味着我就有男朋友。这种强烈的挫败感一直伴随着我到奉节的学校工作。

    因受这件事的刺激,那个时候的我还小小的愤青了一下,曾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体面的城里人。 奉节的学校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是,那个地方经济很差,辣条都能上桌当一个菜,但是比起我家来说,其实也并没有差到哪里去。

    工资收入其实还算可以,我只是不甘心想一辈子就这样,我只是很想成为“他们”。(“罗玉凤的妈妈正在一个破旧的小窝棚内煮饭。

    屋内昏暗无光。灶是用泥土和砖垒起来的,一口大铁锅里装满猪食,另一边架着的一只锑锅,煮着清水白菜,没有丁点油水。

    灶面上卧着一只肮脏的老猫……”这是后来我征婚后记者到我家采访时的素描,大家感受一下。) 最后,我做出了辞职去上海的决定,为什么选择上海?只是因为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

    “都认为我就这样了,那我就到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去,让你们承认我也可以成为你们。”这就是我当时很中二的想法。

    到了上海后,现实第N次教育了我,不是到了上海,就能成为一个体面的城里人,恰好相反,到了上海,才发现以我的学历,我的条件,我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在上海务工的,还是土里土气的“农村娃儿”,我从来没有像在上海那几年那么沮丧,生平第一次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是不是该认命了?幸好,我内心那股强烈的欲望抵消了我的沮丧,甚至更加激发了我的斗志。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征婚了,一夜之间,我爆红了。

    虽然那个时候网上骂声一片。

    2.凤姐赚20万全捐了是怎么回事

    近日,在美国打拼的凤姐,发布的一篇名为《罗玉凤:求祝福,求鼓励》的文章,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很多人感到再次认识了凤姐,也对她送出了祝福。

    凤姐,资料图

    近日,在美国打拼的凤姐,发布的一篇名为《罗玉凤:求祝福,求鼓励》的文章,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很多人感到再次认识了凤姐,也对她送出了祝福。不过凤姐这篇文章发布在公众号时,文末开启了打赏功能,她一下子收到了20万的打赏,也引发了不少质疑。

    14日,凤姐公众号再次更新,发表文章《罗玉凤:我做了两个决定》。她的两个决定分别为,为了证明自己并非用写文章的手段敛财或是向别人乞讨,一是愿意将收到的20余万元赞赏钱全部捐给大凉山的孩子们;二是永远关闭赞赏功能。

    罗玉凤在文章中称自己没想到《求祝福,求鼓励》的那篇文章的阅读量会达到320万,收到赞赏20.48万元。因为在她看来,这篇文章只是“把我过去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让网友看到我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凤姐《罗玉凤:我做了两个决定》原文:

    我没有想到我一篇文章阅读竟然能达到320多万,也没有想到本以为是对我写作一点小小鼓励的赞赏竟然能收到204806.44这么多,关注我的人一下子多了20万;老实说,这三个数据我最初看到的时候感到的不是高兴,而是沉甸甸的压力,还有些许不安,尤其是这个赞赏金额。

    长久以来,我一直觉得微信这个赞赏功能就是相当于付给作者的稿费,我每次赞赏也就几百块,我觉得这个钱我拿着心安理得,毕竟我付出了劳动;但是这么多,我真的没有想到的。

    我写那篇文章的初衷正如我在文章里说的那样,就是因为年纪大了爱回忆过去,我只是把我过去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让网友看到我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其实大家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对于钱,虽然我目前并不富裕,但是我也没有必要向网友要钱。

    3.罗玉凤为什么要去美国

    可以通过罗玉凤的自传来看到他为什么要去美国。

    《罗玉凤:求祝福,求鼓励 》全文: “你要认命、这就是你的命。”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我脑子里总是想起我妈当年的这句话,她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农村妇女,她叫我认命,现在想想其实也是为我好,虽然我妈不晓得“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这句话,但是生活的艰辛早就让她懂得这个道理。

    她让我认命,其实也是为我好。 从小,她对我确实也没什么期待,小的时候她只是希望我带好妹妹;长大一点,她只是希望我不要让家里为难,不要读高中去读师范;我能做一个乡村教师,一个月能挣几百块钱的工资,能寄点钱回家已经是满足了她对我所有的期望;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能理解我为什么选择从奉节那所小学辞职去上海打工,更不能理解之后发生的事情,“她之前没有受过啥刺激,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我妈当时是这么对记者说的。 其实我没有受什么刺激。

    家里很穷,日子很苦,一家五口人只有7厘地,我恨过老天爷为什么让我家这么穷,但我从来没有怨过我妈,我继父没本事,相反,我很感激他们,即使这么困难,他们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供我读书,还记得我读綦师时,继父在綦江水泥厂上班。我每个月都会去他那里拿150元生活费,有一天我去找他,人家说你爸爸在里面倒铲煤。

    我进去看到爸爸了,他穿得很脏,推着个车,里面装满了渣滓,水泥厂空气很浑,噪音很大,爸爸出来给我拿生活费。这个场景时常都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梦境里。

    别人说如果一个人开始频繁的懊恼过去做的决定,开始想“如果当时我……那么现在也许……”就说明这个人开始老了;我发现我现在开始老了,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当时我不离开学校,我今天会怎么样;看到我当年那些教院的同学都变成晒儿党的时候,我也确实对当初的决定有过后悔。有时候一想到自己漂洋过海的到美国,这么久了,还是一个人,我也会情绪低落,也会很烦躁,甚至也会后悔,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不是真的因为是受了什么刺激。

    可是每当我把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掰开了,揉碎了来想,我的那些决定真的不是因为我受过什么刺激,我只是不认命。 对,只是不愿意认命。

    我从小生活的洋渡村,一墙之隔就是重庆钢铁公司綦江铁矿。国企职工子弟衣着打扮,言行举止与农村人完全不同,处处透着精致;和他们相比,我们这些洋渡村的人处处土里土气的,重钢的子弟们用“农村娃儿”来表达对我们的轻蔑;虽然他们看不起我们,但是我们,至少是我,却很想成为他们,因为当时的我认为工人子弟长得就是比农村孩子漂亮,学习成绩比农村孩子好,家庭条件就是比农村孩子要富裕(只有这条,小时候的我猜对了。)

    只是我家很穷,没有办法给我买漂亮衣服,漂亮的文具,我只能认为如果我学习成绩好,爱读书,也许他们就会接纳我,我也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后来的事实教育了我,我还是太天真了,这是我第一次感到强烈的挫败感,那时我还只是一个中学生。 我读教院的时候,很幸运的结识了互联网,也学会了写诗,开始知道海子、顾诚、博尔赫斯,那个时候我很少和同学交往,主要是和论坛的诗友们交流,现代诗不仅是一场朦胧的美梦,也让我做了一场“我成了他们”的美梦;有一次重庆的诗友聚会,我也去参加,诗友们请我吃了顿肯德基,吃到一半的时候,诗友们告诉我,这顿她们请客,她们还有事,先走了。

    “梦幻(我当时的笔名),你慢慢吃哈,我们先走了。” 我要说,那些诗友是好人,她们看出了我的窘困(那时我在教院勤工俭学,一个月能挣150)没有让我AA,我为了这次聚会带了100块钱;只是现实又一次告诉了我,会写诗并不意味着“我能成为他们”,当然也不意味着我就有男朋友。

    这种强烈的挫败感一直伴随着我到奉节的学校工作。因受这件事的刺激,那个时候的我还小小的愤青了一下,曾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体面的城里人。

    奉节的学校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是,那个地方经济很差,辣条都能上桌当一个菜,但是比起我家来说,其实也并没有差到哪里去。工资收入其实还算可以,我只是不甘心想一辈子就这样,我只是很想成为“他们”。

    (“罗玉凤的妈妈正在一个破旧的小窝棚内煮饭。屋内昏暗无光。

    灶是用泥土和砖垒起来的,一口大铁锅里装满猪食,另一边架着的一只锑锅,煮着清水白菜,没有丁点油水。灶面上卧着一只肮脏的老猫……”这是后来我征婚后记者到我家采访时的素描,大家感受一下。)

    最后,我做出了辞职去上海的决定,为什么选择上海?只是因为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都认为我就这样了,那我就到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去,让你们承认我也可以成为你们。”

    这就是我当时很中二的想法。 到了上海后,现实第N次教育了我,不是到了上海,就能成为一个体面的城里人,恰好相反,到了上海,才发现以我的学历,我的条件,我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在上海务工的,还是土里土气的“农村娃儿”,我从来没有像在上海那几年那么沮丧,生平第一次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是不是该认命了?幸好,我内心那股强烈的欲望抵消了我的沮丧,甚至更加激发了我。

    4.好累

    这个办法真不错,你一下子可以听到很多热心人鼓励的话,佩服!不过,我估计你再看这些东西时,心境可能已经不同了,也就很难以那时的心情来感受这些话了,是不是?或多或少是有一点的

    转入正题~高三我也刚刚经历过,有切肤之感 怎么说呢,高三的确是很考验人,有时甚至像在折磨人。我是上了两个高三的人,感受更加深刻。在那些日子里,考试成了家常便饭,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做题,在试卷堆里挣扎,看着那一道道叉,神经绷得就让人麻木。每天都在为每一分的成绩担忧,伤心,叹息,庆幸,似乎自己的脉搏都在跟着它们跳动。这真是一次透彻的心灵的锤炼!这些高三生活的真实写照,可能高三前半学期不会有这么深切的感受,但是等到了高三后半学期,当铺天盖地的试卷向你压来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但是我说这些是为了吓唬你,让你逃避退缩吗?当然不是!说这些只是让你有个心理准备,当着一切真正来临时,你就跟容易接受和适应

    高三生活完全要靠自己去面对,去经历,去承受。有时,当一个人默默地努力得久了,坚持得久了,特别是当你又遭受了挫折和打击之后,会感觉很孤独,心灵很累很累,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样的坚持是否有意义 高三有很多时候是一次次跌倒了又爬起来,再跌倒了又再站起来的过程,这要靠自己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不断地给自己树立信心 我的做法是每周写一次心灵报告 自己一个人静静地把自己当前的感受写下来,写一写自己上周都在做什么,有哪些是值得肯定和继续发扬的,哪些是需要及时纠正的,然后想一想下周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写着写着心里就逐渐开朗了,浑身上下立刻有劲了 高三我就是靠着这一次一次的心灵洗礼走过的,自己的心路历程、点点滴滴都记录在这样一个小本本中,它们让我变得坚强、从容和自信,这是高三留给我的最珍贵的东西,我懂得了如何享受孤独,如何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高三是一个人的征程,苦涩、辛劳没有人能替你分担,但当你真正地用心走过这段路程后,你会感觉分外的踏实,你会情不自禁地笑,为这段你真心走过的路,为你心灵上满满的收获,这时结果如何你不会再去在乎。

    但你切不可把自己封闭起来,以为这样可以避开外界的干扰。要敞开自己的心心扉,主动与自己的老师、同学沟通,积极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这样你会拥有一颗乐观、平静的心面对高三,高三生活也会变得轻松许多——少了压力,添了动力!

    呵呵~就啰嗦这么多吧。祝你的高三生活充实而轻松并有一个好的结果!加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