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出花园祝福

    1.我明天是15岁‘出花园’

    我记得那时候父母会搞顿好吃的`如果大排场的话`请亲朋好友`如果自己一家人吃的话`会非常丰富`鸡`鸭少不了`到哪个时候`那一天也许是你人生最开心的`没人跟你抢吃的`父母会先把鸡头`鸭头给你咬`表示你长大了`如果你不吃的话也可以`把最大的鸡腿鸭腿给你吃`记得那一天`是我15年来感觉没人跟我抢鸡腿 鸭腿 的一天 那一天`你要穿全身新衣服`然后还会带你去拜神`感谢神灵``接下来`就收红包`哈哈哈`然后就开饭咯``哈哈哈`这`就像人生结婚一样`一生一次`也许婚姻能结几次`但是`出花园`真的只有一次`。

    2.潮州人生礼俗——出花园,里面的植物寓意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为虚岁15 岁的孩子举办的特有的成年礼俗。“出花园”的

    日子一般在农历的七月初七,也有另择吉日良辰的。

    按照大多数地区的风俗,要用花草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饶平使用的是榕树

    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 种;愚潮州湘桥有些地方使用

    的是榴花、仙草、龙眼叶、千日红、榕叶、竹叶各一对;舆汕头是用苞、围、榕、竹、

    石榴花合为5 种好花;余惠来使用的花草可以是12 种或8 种,通常是榕树枝、竹枝、

    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春草、芙蓉花、杨梅花、栗草等各一对。此时必不可少的

    是芙蓉花、栗草、石榴花。传说百花有花神,让鲜花的芬芳之气洗净孩子身上的稚气,

    有驱除邪气、保护平安的吉祥含义。对榕和对竹象征“出花园”的孩子像榕和竹那样

    富贵长寿、步步高升。俞潮阳使用的花草为12 种,可用任意花草,但多含有石榴花和

    仙草。

    在成婚前的各个阶段,双方无论商议什么事,都要写在红帖上,装在帖盒里,帖

    盒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揭阳渔湖,帖上应放一对仙草,篮内放一对大橘,仙草能避邪,

    大橘则表示“诸事大吉大利”。盂在惠来,送聘担饼食的圣格要放一对芙蓉花和干栗草

    花蕾、石榴花,表示“吉祥平安”的意思

    参加丧葬者回家时,要先用家人早已准备好放在门口的红花水或仙草水洗脸,饶

    平则用刺苋或其他带刺的植物代替红花和仙草,虞接着把洗脸水泼倒在外面路上,以

    示不让秽气缠身,之后方可进家门。

    在所调查的140 多种民俗植物中,石榴花(又称红花)、仙草(又称抹草,学名小

    槐花) 备受潮人的青睐和崇奉。

    石榴花的枝条,无论有无花,潮人都称为“红花”。石榴花果并丽,长期以来,潮

    人把它视为吉祥之果,故有“无榴不成乡”的说法。在旧社会,许多穷苦人家即使温

    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他们也还是会想方设法种上一棵石榴树或仙草,仿佛那就是他们

    的希望之树。因此,在民间形成了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

    石榴花和仙草是潮人最广泛、最普遍、最常用的吉祥植物,在红白喜事、游神赛

    会以至各种生产生活实践中都经常被用来纳吉除邪。

    俗语云:“红花是皇帝,红花避邪气”,就是说用石榴花可以祛除邪气,保平安。

    3.成人礼习俗

    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年龄满一定岁数(各国有所不同)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

    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各式各样成人礼。 韩国成人礼: 在韩国,虚岁20即为成年。

    韩国成人礼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礼仪的影响,从高丽时代开始就有了分别为男女青年举行“冠礼”和“笄礼”的风俗。1985年,韩国政府将每年5月第3周的星期一定为“成年日”。

    为了使仪式最大限度保持原汁原味,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1999年韩国对成人礼进行了标准化规定,分为相见礼、三加礼、醮礼以及成年宣言等内容。 日本成人礼: 每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日本的“成人节”,在上一年里度过自己20岁生日的新成人都要在这一天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庆祝活动。

    每年的“成人节”,日本东京明治神宫都会举行日本古代成人礼仪式——“元服礼”。“元”意为“头”,“服”意为“穿戴”,“元服”即成人加冠。

    成人节在日本是个隆重的节日,它受到本人、家庭以及社会的普遍重视。这天,年满二十岁的日本男女青年,都要穿上漂亮的传统和服或西装,集合在市民会馆前,举行成人礼仪式,以庆祝自己被纳入成年的行列。

    有成人青年的家庭,一般都要举行家庭庆祝会,或在餐厅举行。各城镇、乡村的政府机构,也会在这天,把成人的青年集中起来,举行庆祝活动。

    在日本政府机构举行的成人式活动中,日本政府官员除了祝贺、勉励青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他们在今后不平坦的生活道路上勇往直前的同时,还往往强调要珍视首次取得的选举权。 英国成人礼: 西方社会成人礼舞会的传统由来已久。

    最早的成人礼舞会来自英国,只限于贵族家庭年满18岁的少女参加,她们会在一次郑重的仪式上被介绍给维多利亚女王,并从此获得参加社交舞会的资格,而这样的舞会往往是贵族之间联谊、相亲的平台。 1957年,法国也出现了成人礼舞会,香水企业“巴杜屋”公关经理安德烈·塔博牵头组织了这样的活动,由著名舞蹈家雅克·琴佐每年推荐一些出自名门的少女参加。

    然而好景不长,1968年法国爆发左翼风潮, 成人礼舞会被认为是剥削阶级的象征受到千夫所指,被邀请的少女均不愿与会,这项活动也由此衰落。1990年,经过法国的社交大师奥菲利亚·勒鲁阿重新包装,把原本只限于法国本土贵族参加的“名门千金成年舞会”,打造成了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年度盛会。

    每年的11月,位于法国巴黎协和广场的克利翁酒店总会有一个特殊的夜晚。世界各地的名门贵族、各界名人明星在这晚聚集在一起,举行一个盛大的舞会。

    这就是著名的克利翁舞会。数百年前,英国贵族社会中有这样一个传统:年满18 岁的贵族少女会在指定的一天,穿上她们最漂亮的衣服,拜见女王。

    这表示这一年中社交季节的正式开始。这些少女被称为“debutantes”,意为“初次踏入社交界的人”。

    基诺族成人礼: 基诺族很重视成人礼,女孩子到了十五岁那天,她的围裙就换成夹层的,发式也要改变成一条独辫,这样才可以背筒帕(挂包)。男孩子满十六岁的那天,必须把帽子换成包头,父母还送他一个绣着彩色图案的筒帕。

    从此,他们才正式成为村社成员,享有恋爱的权利。 举行过成年礼的青年,必须参加一种社会性的青年组织,组织里有一定的村社法规:要团结互助;串姑娘时对竹楼里的老人要尊敬;在大家集中的地方不讲脏话等。

    经过成年礼和参加组织后,青年们便取得了谈恋爱和到男女聚会场所去玩的资格。 普米族成人礼: 对于年满十三岁的普米族孩子来说,过大年对他们特别重要。

    因为过大年要为他们举行“穿裤子”“穿裙子”礼,以后他们就是成年的小伙子、小姑娘了。 女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裙子礼”,由母亲主持。

    小女孩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粮袋和猪膘上,右手拿着耳环、串珠、手镯等装饰品,左手拿着麻纱、麻布等日常生活用品,手上的物品象征妇女将有享受的权利和承担家庭的义务。接着巫师向家祖和灶神祈祷,母亲给女孩脱去麻布长衫,换上麻布短衣,穿上百褶长裙,系上绣有图案的腰带。

    换上新装的女儿向灶神和亲友叩头表示感谢,亲友送给礼品表示祝福。 男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裤子礼”,由舅舅主持。

    普米族保留许多母系社会遗俗,舅舅在家中地位最高。小男孩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边,双脚踩在猪膘和粮袋上,右手握尖刀,象征勇敢;左手拿银圆,象征财富。

    巫师向灶神和家祖祈祷,舅舅把男孩的麻布长衫脱下来,给他穿上麻布短褂、麻布长裤,系上腰带。换上新装的男孩也要向女孩一样给灶神和亲友一一叩头,用牛角酒杯向亲友敬酒。

    亲友们往往送他一只羊,祝贺他日后平安吉利,牛羊成群。 举行“穿裙子礼”、“穿裤子礼”时,女孩或男孩的父母要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参加的亲友客人。

    他们端给客人每人一碗骨头汤,一块肉和一些猪心猪肝,表示大家是至亲骨肉,心肝相连。宴会后,仪式才算结束。

    举行了“穿裙子礼”和“穿裤子礼”,小女孩和小男孩算是成人了,成了小姑娘和小伙子,可以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成为家族的正式成员。

    4.成人礼要怎么庆祝

    中国成人式 冠礼和笄礼 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

    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这么说,不懂礼义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

    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漆齿和文身 漆齿是傣族、布朗族等成人礼的组成部分。

    漆齿,实为染齿,不染者不能公开参加社交活动。染齿前,需先吃些酸性水果,或用酸汁涂抹一遍牙齿,再点一束松明,让松脂滴在瓦块或木片上,再将黑烟熏齿,连染数日,直至将雪白的牙齿染成墨黑之色。

    与此不同,布农族的孩子长到十五、六岁时,要拔掉两颗门牙。 文身和绣脚是傣族、布朗族男子的成人礼,指在身上、腿上刺纹。

    民间有谚语说:“蛙腿尚有花纹,男人之腿怎可没有花纹。”男性以文身为荣,身上不刺纹者,人格低下,不如水中青蛙,会被姑娘们视为懦夫,很难得到女性爱慕,只能孤独终生。

    文身一般在十四五岁时举行。刺纹时,受刺者需服用一些带有麻醉性质的药物,文身师用墨在肌肤上绘出图案轮廓,以针蘸上颜料扎入皮肤,让颜料残留于皮肤内,形成永不消退的纹痕。

    换裙和换裤 摩梭族、纳西族、普米族、彝族等都通过更换服饰象征成年,女的换裙,男的换裤,换过之后,方可谈情说爱。 摩梭族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民间传说,古时天神向地球上所有生物赐寿,人只能活13年,而狗却能活60年。后来,人与狗换寿,13岁成了人的成年标志。

    成年礼仪式一律在农历大年初一凌晨举行。行礼时,男孩站在正房左边“男柱”下,女孩站在右边“女柱”下,一只脚踩着猪膘肉,一只脚踩着粮袋,象征终生吃用不尽。

    女孩由阿妈为其穿上漂亮的金边衣、百榴裙,扎上红腰带,盘缠发辫,佩上彩色项链、耳环、手镯等饰物。男孩由舅舅为其穿戴簇新男装,扎上腰带,佩上腰刀。

    纳西族、普米族的成人礼与此相似。 四川凉山彝族少女的换裙礼称为“沙拉洛”,意即换童裙。

    彝族妇女把换童裙和出嫁视作女性一生非同小可的两件大事,换童裙一般由母亲或长辈妇女主持,并只请女亲戚、女友和老年妇女参加。换童裙仪式有3个方面的内容:改变发式、改变裙式和穿戴耳饰。

    宰牛唱诗 基诺族男孩长到十五六岁,便由其家长秘密操办十分隆重的成人礼。届时,需购买一头牛,在寨内公开剖牛,以祭祀祖先。

    祭毕,将牛肉按村内老幼人头分派,受礼者的份肉用芭蕉叶包好摆在桌子上。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把受礼的男孩抓来,让其恭立桌前参加仪式。

    仪式请村社长老主持,长老带领大家唱史诗,内容有基诺族传统的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生产方法与技巧等,同时还包括婚姻恋爱和家庭生活的有关规矩,用说唱形式对青年人进行多方面的常识教育。仪式结束后,父母向儿子赠送一套劳动工具和更换一套服饰。

    度戒 瑶族男孩长到十五六岁,即要举行“度戒”成人礼,接受诸如“上刀山”、“过火炼”、“睡阴床”、“跳云台”等近十种危险考验。现在度戒仪式简化,以跳云台为重要内容。

    云台是将4根4米多长的木柱摆成正方形,一边扎以横木作梯。受戒者在师公的带领下登上云台,等师公念完戒词,受戒者发誓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掠、不奸女拐妇、不虐待父母、不陷害好人等,誓毕,将火掷进一个水碗令其熄灭,暗示受戒者如有不轨,其命运便如此火。

    然后,受戒者团身抱膝,从台上勇敢地翻至云台下那张铺有稻草的藤网,刚落下,下边的人就拉起藤网一齐用力旋转。此时四周欢呼雀起,赞扬孩子的勇敢无畏,祝贺又一个瑶山汉子走入了社会。

    身非菩提树,心非明镜台,纵使有尘埃,止留此轮回;轮回亦是空,牵挂作何哉?回首空灵处,顿时见如来! 出花园(之一) 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

    5.潮汕风俗(按时间)

    在广东潮汕地区,一直以来,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举行一个成人仪式----出花园。意思是说:你从今天起来,就从花园出来了,你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

    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出花园习俗,潮汕各地也略有不同。有些地方只给男孩子出花园,没女孩子的份;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潮安县要用12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要换新衣,穿红皮屐,围新肚兜(肚兜里藏桂圆和“顺治”钱);当日要躲在房子里。除拜公婆神,还要拜花公花妈。男出花园者,祭品中要有一只公鸡,女者用母鸡,要请亲族吃酒菜。澄海县风俗与潮安县大体相同。饶平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该县黄冈镇十五岁男女,凡经算命先生卜卦而不给出花园者,仅举行简单仪式,给孩子穿新衣,另买一只猪肚子煮熟让孩子躲在门后吃,俗称“换肠肚”,然后拜别公婆神,将香炉丢弃。揭西、普宁、惠来的出花园者,当天要吃炒猪肠猪肚,并邀请小朋友于地下围着“胶掠(竹箕)”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成人肠肚”,与童年告别。揭西县出花园者之家要给亲友赠送酵)踝、鸡鸭,亲友回敬布匹。揭西县客家没有出花园风俗,但一些靠近“福老”地区的乡村受影响,也有此俗。当地客家的成人礼在21岁时举行,称过21岁生日,不叫加冠礼也不叫出花园。海陆丰地区也有出花园风俗。公平镇出花园者的年龄定在16岁。中国古代汉族男子15岁“束发”“成童”,即少年成年加冠礼在20岁,女子成年“及笄礼”在15岁;各少数民族男女成年礼的年龄各有不同,一般在18~20岁之间。潮汕有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给15岁者举行成人礼,说明将成人岁数提前。潮汕地区过去的成人加冠礼,府县志多无记载,惟清嘉庆《澄海县志》有载,谓时在男子结婚之前,家人为其预备冠巾,冠巾由族长授予。举行仪式时,由赞礼的人致祝词,然后加冠。此俗仅在士大夫家庭中偶有举行,平民无此俗。女子则在将嫁时,用笄把头发簪上成髻,就是及笄,不论贵贱都这样做。上述记载可以说明,加冠礼不同于出花园,潮汕的成年礼已为出花园所代替。当代中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于1983年在广东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时,提到潮汕的出花园是一种特殊的成人礼。

    出花园祝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