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中医的谚语

    1. 中药谚语与歇后语

    一、中药谚语

    1、采集与来源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茎叶宜在夏;花采舍苞中;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用”;“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这两首谚语总结了各种中药采集的最佳时间与最佳地域。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指出茵陈采集的最佳时间是农历三月,过时不但功效迥异,甚至完全失去药用价值。

    “知母好刨,就怕拔毛。”指出了采收知母时应注意的问题。

    “黄牛有病有牛黄,”指出了只有生病的牛才可能生有牛黄。

    2、识别、炮制与用量

    “粗皮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简明扼要地道出了西洋参的特征。

    “雄黄见火毒如砒。”指出了炮制雄黄时切忌火煅,煅烧则会分解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有剧毒。 “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提示我们临证不可贸然大量应用细辛,一般不宜超过1钱(即3.125克左右)。

    3、功用与主治

    “有毛能止血(如紫珠草),有刺善驱风(如钩藤),肿节治跌打(如九节茶),粘潺拔毒功(如木芙蓉),藤茎黏风湿(如海风藤、络石藤),中空消水肿(如通草、木通),花叶能升散(如桑叶、菊花),子实专下行(如苏子、枳实),麻辣治蛇咬(如两面针、九里香),芳香功止痛(木香、沉香、香附),酸涩可收敛(如五倍子),甘味补气雄(如黄芪、甘草),苦寒泻火热(如黄连、大黄),辛辣善温中(如干姜、胡椒),咸味能软坚(如海藻、昆布),质重能镇静(如珍珠母、龙骨)”;“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这两段谚语指出了中药形状、性,味与治疗作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二、中药歇后语

    口吃青果——先苦后甜。

    花椒大料——两味。

    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三钱的胡椒——一撮儿。

    五月初六卖菖蒲——过时货。

    六月吃薄荷——好良(凉)心。

    九月的菊花——黄灿灿。

    十月的鸡冠花——老来红。

    药铺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没有根的浮萍——无依无靠。

    惊蛰的蜈蚣——越来越毒。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蜜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花粉飘香——春天到了。

    天黄地黄——尘土飞扬。

    西山一点红——日落。

    握着蒺藜死不丢——不拍扎手。

    百合田里栽甘蔗——苦根甜苗。

    2. 中医的有什么名句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匮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 作者: 82年的酒 2007-7-5 09:14 回复此发言 -------------------------------------------------------------------------------- 2 中医名言名句 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

    3. 有关中医养生的常识,俗语,谚语

    谚语多为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虽简洁通俗,但其中的道理非常深刻,现代人若从中吸取营养,将大有益处。

    在谚语中关于运动养生的比比皆是。如“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健身走在先,百练不如一走”,“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寒从脚下起”。从这些谚语中透出一个道理就是,人老腿先老,养成健身走路的生活习惯,多走路,能强化体能,促进心肺肠胃和四肢活动,使人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大,从而激发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活动。

    而关于四季调理养生的谚语也有不少。仅就穿衣来讲,就有“冬不蒙首,春不露背”,“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冬练日出最佳时,雾中锻炼身受伤”。这些谚语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穿着中要注意些什么,才有利健康。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头部保暖,因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所以老人冬天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

    谚语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此谓人生的真实写照,关键是看自己怎样去对待。在我国的谚语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心宽才能体胖”,“笑口常开,青春常在”,“时常开口笑,寿比南山高”,“遇事不恼,长生不老”,“不气不愁,活到白头”。放眼古今长寿者,多为乐观处世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启迪。

    4. 有关医学的谚语

    笑口常开,祛病消灾。

    *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 自古一笑解千愁。

    * 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 若要身体好,不能吃太饱。

    * 吃饭吃个七成饱,包你无病活到老。 * 人老多吃粥,多福又多寿。

    * 宁肯在锅里存放,不要把肚皮吃胀。 *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 边吃饭边生气,等于花钱买拉稀。 *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 早晚动一动,包你少生病。 * 少吃油,少吃肉,多吃蔬菜瓜果豆。

    * 不太甜,不太咸,清清淡淡保平安。 *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

    * 粗茶淡饭少生病,青菜豆腐保平安。 * 病人不忌嘴,跑断医生腿。

    * 管不住你的嘴,管不住你的腿, 灾神紧紧跟,病魔使劲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