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谚语论文

    1. 议论文常用名言警句

    谈勤奋 1、如果你富于天资,勤奋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奋可以弥补它的不足.——乔·雷诺兹 2、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陶潜 3、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也会生锈.——老舍 4、科学的心灵,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懒汉.——华罗庚 5、勤奋是生命的灵魂.——狄更斯 6、人类为求取幸福,所不可避免的条件是勤奋.——列夫·托而斯太 7、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8、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勤奋又谦虚的一代.——巴甫洛夫 9、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在掌握了所读东西的记忆特征后唯有勤奋二字了.——茅以升谈惜时 1、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道师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李白 4、少年辛苦终成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5、一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孙中山 6、如果有什么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富兰克林 7、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盲人作家:海伦·凯勒谈礼貌 1、礼貌是快乐地做事情的方法.——爱默生 2、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一切学识都重要.——贺拉斯 3、得饶人处且饶人.——曹雪芹 4、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5、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穆尼尔·纳素夫谈青春 1、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巴金 2、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青年时代要比其它任何时代更能接受高尚的和美好的东西.谁能把青春保持到老年,不让自己的心灵冷切、变硬、僵化,谁就是幸福的人.——别从斯基 3、青年是一个美好的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4、如果你浪费了自己的年华,你是挺可悲的.因为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儿时间.——王尔德 5、人人都有可惊人的潜力,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和青春,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万事全赖在我.”——纪德 6、我顿时想起我那忘却的青春岁月……那时,我也是这样的孤独,但却充满着惬意,富有诗情.——海塞 7、充满灵魂的青春,是不会那么快消失的.——卡落莎 8、岁月流逝,青春的美酒并不总是清澈的,有时它会变得浑浊.——莱格 9、春天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中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寒罗谈幸福 1、人生幸福,是人生自身出力造成的,非是上帝所赐,也不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陈独秀 2、人的精神上的忍受力是极强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彻底地消灭人们对幸福的希望.——希尔德烈斯 3、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会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果戈里 4、如果你能够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乌申斯基 5、所有的人和一切生物一样,都希望获得他们的本性或体质所能容许的最大幸福…… ——欧文 6、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而灵魂的美的音乐是慈悲.——罗曼·罗兰 7、真正的幸福绝不定居于一处,探寻无着,又无处不在;金钱买不到,却又唾手可得.——波普 8、在这人世,流泪未必为了绝望,往往为了借自己所流的眼泪,感受自己的幸福.——陀思妥耶夫斯基 9、我学会了寻求幸福的方法:限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设法满足他们.——弥尔顿 10、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罗曼·罗兰谈天才 1、天才杂逆境中才能显出,富裕的环境反而会埋没它.——贺拉斯 2、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 3、修凿可以是道路平直,但只有崎岖的未经修凿的道路才是天才的道路.——布莱克 4、有些人是无所事事的天才,有些人是勤勤恳恳的天才.——哈里勃尔顿 5、天才出自勤奋.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谈纳谏 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我们决不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并坚信成功的个人、团体和事业,必定是从错误的改正中磨炼出来的.——周恩来 3、我们到不怕承认自身的“弱”,愈知道自身弱在哪里,愈好来尽力加强它.——闻一多 4、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怕一次又一次地改正这些错误,这样,我们就会登上山顶.——列宁 5、即使批评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真理,也应该欢迎.——斯大林 6、君之群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王符 7、批评和呼吸一样,是人类少不了的东西.——艾略特 8、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德谟可利特谈改革创新 1、科学所以叫做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斯大林 2、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

    2.

    楼主您好,针对您提出的情况,以下是我的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写语言学研究中理解起来不那么难的系统功能语法,这一类的参考资料中英都很多,可以用中文资料做理解,英文的当做引用文献.题目可以写《对系统功能语法习得的认知与分析研究》之类的.写语言学研究中韩礼德的成果相关问题探究,这一类在国内的认知度比较高,认可度目前也很高,写起来也就相对轻松一些.资料方面不用担心,不会很少,但也不是想文学评论似的特别多.题目可以写《对韩礼德中西语言学对比研究的分析与探讨》之类.目前这两个比较好,如果还有需要,欢迎追问;如满意,望采纳~谢谢。

    3. 关于谚语作文600字文章

    我喜欢的一句谚语

    在我房间的写字台前贴着一则客家谚 语“闲时唔烧香,临时抱佛脚。”这条客家 谚语就像一条鞭子,时刻鞭策着我,学习 来不得半点虚假,要脚踏实地,日积月 累,才能学到丰富的知识。 记得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学了,我还沉浸在寒假的 玩乐之中。上课时脑海里总想着放鞭炮的情景,老 师讲的功课一点也没有听进去;下午放学回到家, 书包一扔,拿出鞭炮就往外跑,把作业抛到九霄云 外去了。直到妈妈催我回家吃晚饭,我才磨磨蹭蹭 地回家。晚上突然想起作业一点也没做,可是坐在 灯下却直打哈欠,作业便马马虎虎随便应付。很快 二个星期已过去,要准备第一单元考试了,这时 候,我才心急火燎。在考试前一天晚上,一直到深 夜11点都没复习完。这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 说:“宇浩,你这样‘闲时唔烧香,临时抱佛脚’是不 行的,只有平时认真读书,刻苦 学习 ,才能取 得好成绩。”

    果然不出所料,那次考试我考砸了,我深 深地吸取了教训,从此以后,养成了好习 惯,当天的作业当天做,做完作业后认真 复习 、预习。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 的成绩慢慢提高了。

    “闲时唔 烧香 ,临时抱佛脚。”这句客家 谚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前都要做 好充分准备,并且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 才能获得成功。

    4. 关于"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的论文

    语是劳动群众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后的口头总结。

    它广泛地反映了群众的智慧,展示了群众的想像力。谚语中所包含的思想、知识、经验以及情感,对他人和后人都有长久的莫大的教益。

    气象谚语或天气谚语,是人民群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积聚下来的宝贵经验。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仔细观察风、云、雷电,雨、雾、冰、霜,日、月、星、雪,不停地思索它们活动的规律,以简明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形象,描绘它们的千变万化,预测它们的来龙去脉。

    我的祖父就是一个善于观天察地的业余气象观测者。他积累了满肚子的气象谚语。

    什么“燕子低飞蛇过道,鸡不回笼喜鹊叫”,什么“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什么“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什么“谷雨不雨,交回田主”等等,我最早就是从祖父那里听来的。 县气象站的李站长,操外地口音,身材瘦高,每天下午四五点钟,照例兴冲冲来找我祖父。

    我祖父慢条斯理抬头看看天,看看村前的大片田野,然后一五一十发表他对天气的观测与预报。李站长拿个本子,认认真真地做记录。

    我聆听广播的天气预报时,暗暗地想,那里面肯定有祖父的一份功劳。我为此感到自豪。

    那时我正在上初一,才十三四岁。有一天放早学回家,碰见我姑姑,姑姑悲伤地告诉我:“阿平,你爷爷去世了。”

    我感到十分惊愕,虽然我知道祖父在患病中,但昨天晚上祖父还坐在灶堂里吃了晚餐,似乎并无大碍。想不到今晨却永远离我们而去! 县气象站送来了花圈。

    下午举行追悼会,李站长亲自来参加,并向他老人家三鞠躬。 三十二年过去了,我时常会回忆爷爷的音貌笑貌,总是定格在他昂头看天的姿势里。

    我隐约记得他曾经留下一本气象谚语,是李站长编写送他的。因为几次搬家,夹在几千本图书里,难觅它的芳容。

    二OO五年元月的一天,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我把它找出来了! 这是一本纯粹的天气谚语集锦。作者在前言中说,几年来,他“跑遍了连平、和平县内各地,发现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他把群众零碎的看天经验变成较有系统的东西,“期望再通过一番努力找出指标来”。落款是1968年8月3日。

    本书小32开,油印,共34页,约22700字。全书分云、雾、风、雨、雷、电、霞、雹、雪、霜、露、虹、日、月、星等十几个部分,每部分列举他收集到的气象谚语,并分类加以解释。

    关于云的谚语,有“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日出东边白,雨停云消散”等等。作者解释说,早晨东南方灰黑云层势如海潮汹涌而来,或大清早就有对流云出现,都是坏天气;如果东南云层起托或开裂,天脚白里透光,天顶开,有雾气,都是天气晴好的征兆。

    关于风的谚语特别多,分东风、西风、南风、北风及其他几大块。作者分析说,和平县山高谷深,风的走向往往受山脉的摆布。

    各地处于山脉背向不同,因此,在同一天气条件下,各个地方风向会有差异。风从山谷来,故夏季多吹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

    东南风势弱,带阵性;北风干冷,来势凶猛。他举例说,“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大南风时只要下几滴雨,就杀住;北风在晴朗无云光照强烈时,气温迅速升高,其力量就要减弱,正是“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关于雨的谚语有:“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大水无雷,浸崩屋”等等。作者以1964年的和平大洪灾为例,加以说明:三月中旬至夏至,艳艳延延无大水的天气是难转好的。

    柔柔和和的小雨落久了,就将酝酿一场大水。大雨的前一天,从早到晚雨连续的下,时大时小,云天显得愈来愈沉,茫茫一片,接着就是一场连夜倾泻的大雨。

    连续性的降水,终于泛滥成灾。 有些谚语作者注明了它产生的具体地点。

    如“乌云过岗,风大就落雹”,“岗”指和平北部雪山嶂,海拔846米。又如“黑龙过岗落雹”,“龙”指积云,“岗”指俐源北部杨梅嶂,海拔825米。

    又如“掘龙虹(短短一段),不出三天大风雨”,大坝上镇断虹属于旱虹。再如“一朝蒙雾,三朝雪”,作者注明出于长塘镇。

    现在我已经无从知晓,这本和平天气谚语集锦中罗列的谚语,有哪些是我祖父提供的。但我可以肯定,作为农民的素面朝天的祖父,曾经无私地把自己毕生探索天气变化规律的感性经验,献给了和平的气象事业,为和平的气象预报,为农业生产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后来我对气象乃至天文地理方面的兴趣,或许跟童年少年时代的这段经历有关。我曾买过《天文知识》科普读物来阅读,也曾浏览过《风云可测》等专讲天气知识的读物,对《十万个为什么》图书中的气象知识,物候知识也多有涉猎。

    近日一段时间里,必定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气象》节目,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却如饮甘霖,清爽无比。五分钟的节目,把气象、文学、历史知识烩成一炉,令我流连忘返,念念不忘。

    提到气象谚语,不能不想到竺可桢。他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气象日记,终于创立了物候学,为我国气象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通过物候学,我们对民间口耳相传的。

    5. 关于谚语的文章或演讲稿.

    浅论谚语及其语言特点 徐蕾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教育 九七本三 97A11331 【摘要】语言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社会,反映生活。

    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以精炼的语句,通俗的语言反映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从谚语的性质、历史、内容上对其有个整体了解,并进一步分析谚语的语言特点,研究谚语与比喻,谚语与对偶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我们的认识。

    【关键词】谚语 特点 谚语比喻 谚语对偶 一 谚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谚语性质的界定,历来就有许多说法,诸如: “谚,俗语也。”

    (《礼记•大学》释文) “谚,俗言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释文) “谚,俗所传言也。”

    (《汉书•五行志》) “谚,直言也。”(《文心雕龙•书记》) 这是从广义上来说的,指出谚语是一种流传于群众中并世代口耳相传的通俗而简练的语言形式。

    至于狭义上的谚语,也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郭绍虞先生在《谚语的研究》里下过这样的定义:谚语是人的实际经验之结果,而用美的言词以表现者,于日常谈话可以公然使用,而规定人的行为之言语。①后来许多论著沿用这个说法。

    归纳起来给谚语下个定义,我们可以说:谚语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定型的现成话,具有通俗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谚语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完善。

    早在远古时期谚语便已经产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清代学者杜文澜在《古谣谚•凡例》中说:“谣谚之兴,其始止发乎语言,未著于文字。”

    说明最初的谚语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没有文字可以记录。即使在文字出现以后,被记入典籍的谚语也不多。

    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影响下,士阶层著书立说大量引用民谚民谣,少部分谚语才得以保存。如《左传•宫子奇谏假道》中记载有“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谚语。

    随着不断的发展,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俗话”、“俗谚”更是多姿多彩。这些谚语流传千百年至今仍然充满着生命力,特别是那些被吸收到书面语言里的,像“不痴不聋,不成姑公”,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慎到的《慎子》里就已出现,作“不瞽不聋不能公”。

    后来一直沿用不绝。 与此同时,谚语集子也是层出不穷。

    自先秦以来,每个朝代都有集结成册的集子。汉有《汉谚》,唐有《唐谚》,更有周守忠的《古今谚》,杨慎的《古今谚谣》以及《通俗谚》、《恒言录》、《古谣谚》。

    而翻开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谚语到处被点缀在字里行间。这些名家大量采辑谚语入文,既为“我”所用,使语言简捷精练,生动活泼,又在客观上为谚语做了可贵的收集工作。

    高尔基说过:“谚语和歌曲经常是简朴的,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可以写出整部书来。”谚语的内容纷繁,题旨广泛,涉及到社会、历史、生产、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大致可归为社会谚语和生产谚语两大类。

    有关社会斗争的谚语,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几乎都作了概括和总结。如揭露旧制度的不合理现象的,“穷人饿断肠,富人胀破肚”;人民反抗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官场黑暗的“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等。

    还有军事谚语“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学习谚语“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以及一些修养谚语。有教人修德养性的“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有教人谦虚谨慎的“天不言自高,低不言自厚”;有教人做事处人的“听话听音,看人看心”。

    至于生产谚语,也包括天气、时令等实用性很强,简直就是劳动人民的科技课本,是研究农业科学、气象学、林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 二 语言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社会、反映生活,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有其自己的特点。

    有人曾说,谚语得具备三个S:SHORTNESS(短小),SENSE(意味),SALT(风趣),这是对谚语特点总的概括。但实际上看来这远远的不够,谚语的涉及面还要广阔得多,它触及一些民族、地域特征。

    因此,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谚语的语言特点。具体来看,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精练性 有句话说得好“泉水最清,谚语最精”。

    谚语“以片言明百意”,从而避免了说教式的冗言赘语,鲁迅谓之“炼话”。这种精练性是从句式上而言的,谚语的句式整齐,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

    单句形式如“没有不透风的墙”,“趋热好打铁”,“一个将军一个令”,“有志者事竟成”等等都阐述了一些简单而又普遍的真理。在这些句子中,抽象的概念被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言浅意深,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单句并列组合成的复句式谚语,根据组合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单句依靠语序直接组合而成,多为两个单句组合,也有三四个单句组合的形式;另一类是借助关联词组合而成。前一类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官向官,民向民,和尚向着出家人”,“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等,后一类如“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便是如此。

    其中“宁可……不可……”表选择关系,“虽”表转折。 谚语中还有一些紧缩复句的习用格式,或两部分压缩在一。

    6. 谚语地理论文 天气

    我国是气象观测开始最早的国家之一,殷代的甲骨文里已有许多卜雨问晴的记载。

    有人对317片甲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104片是与气象有关的。其中卜雨的有93片,卜晴的有4片,卜暴风雨的有5片,卜雪、卜雹的各1片。

    这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气预报。 中国论文网 /6/view-5949544.htm 人生活在大气之中,天气气象条件是影响人体生理、心理感觉的一种重要因素。

    人类适宜生存的气象要素范围是有限的,当气象要素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阈值时,就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身体的不适、情绪波动,进而诱发疾病,促使旧病复发等。 早在2000年前,人类就开始观察天气与健康的关系了。

    我国《黄帝内经・素问》就阐述了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如书中“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就强调了人与自然界阴阳四时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人与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是一个动态的整体。 一些研究表明,气温过高或过低可以引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

    例如,大家都知道夏季当气温接近或高于人体温度时,如果身体不能及时散热,就会发生中暑。气温过低,可以造成冻伤,支气管炎的发病指数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在最冷月份发病最多。

    天气民谚中,有许多是预报温度变化的,如“奇热必有奇寒”是指入冬以后如果持续温暖,则一旦冷空气袭来,降温可能剧烈、持久。放眼于更长的时间范畴,如果连续数年暖冬,就得留心终归会来一个寒冬。

    天气民谚教会我们初步识冷暖,让我们对温度变化易引起的疾病能够提早预防。 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压的高低有关系。

    民谚中有“天气闷热不舒服,有雨不过午”的说法,即下雨前空气中水汽增大,气温湿热,人体中的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发,因而会引起不舒服的感觉。 空气湿度的大小,也直接影响人体各种生理机能。

    从民谚“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可知,不同风向的风会对当地的空气湿度产生不同影响。空气湿度大,流脑发生率低;但相对湿度过高,人体会缺乏自控力,感到烦躁不安;干燥空气使鼻腔、气管黏膜脱水,弹性下降,容易出现鼻腔流血。

    《金匮要略》说:“风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这说明风对人类健康也具有二重性,当然此处的风并非单一指气象意义上的风。

    有研究表明,死亡高峰时段多与风速高峰时段有关。 天气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有利的天气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天气条件,则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甚至会导致一些疾病和异常行为。例如,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

    资料表明,连阴雨天气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古语说“天昏昏令人郁郁”,意思就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人们的精神较懒散,心情也不畅快,影响工作效率。

    研究发现,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这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偷懒”,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天气气候有所差异,因此天气谚语流传于全国各地,北起黑龙江,南至南海诸岛,东起东海,西至新疆、西藏,随处可见天气谚语。

    例如南海的西沙群岛有不少关于台风的天气谚语,如“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到)”,“古龙晒太阳”是指在太阳下方有一束橙黄色的黄带;东海同样有很多关于长、中、短期天气变化的谚语,如舟山群岛的“上灯遇风暴,稻花风吹落”,是说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如果遇上偏北大风,则预示着六、七月早稻扬花或收割的时候会有台风影响;新疆、西藏也都有不少天气谚语,如新疆南部的“冬雪大,来年春暖多风沙”,西藏的“春天风沙大,夏天雨水少”等等。 天气谚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描述气候的,不少地方都有“十二月歌”、“九九歌”,如湖南省韶山地区就有“正月阴,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风,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寒潮节”;在华北和黄淮地区也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等。

    有些则反映了气象关系,“霜后暖,雪后寒”就是一例,意思是说,霜冻一般出现在冷空气侵袭后的高压控制下,霜后多是风小、天晴、阳光明媚的天气,自然比较暖和;下雪常是冷空气的前锋和暖湿空气相遇产生的,冷空气的主力还在后面,而且雪对太阳辐射能吸收很少,这也是雪后寒的原因之一。 许多谚语是关于长期、中期、短期天气变化的,在长期天气变化的谚语中,又有关于旱涝、降水和冷暖趋势的,关于降水过程和冷空气活动的,以及关于稻冻、大风、冰雹、台风的等等。

    分散流传在广大群众当中的天气谚语,其中绝大多数均有深刻的科学道理。例如“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的道理是:久晴时,空气中水汽一般较少,形成大雾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出现大雾,说明有外来暖湿空气向本地输送,天气。

    7. 我要写有关俗语的毕业论文,请帮助~~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

    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

    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

    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

    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编辑本段俗语举例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半斤对八两 半路上出家 饱汉不知饿汉饥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笨鸟先飞 鼻子气歪了 比登天还难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气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兵败如山倒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急乱投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气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识 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不够塞牙缝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真佛不烧香 不进山门不受戒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语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间烟火 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死也扒成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知道哪头炕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操心不见老 拆东墙,补西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叹不如慢磨 长添灯草满添油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 车到山前必有路 陈芝麻烂谷子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者王侯败者贼 秤杆离不开秤铊 秤有头高头低 秤铊虽小压千斤 吃饱了撑的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吃不了兜着走 吃错了耗子药 吃定心丸 吃饭想撑死,干活怕累死 吃力不讨好 吃了豹子胆 吃了迷混药 吃了枪药了 吃人不吐骨头 吃人饭,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吃软不吃硬 吃哑巴亏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丑话说在前头 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出家人不说在家话 出水才见两腿泥 出头的橼子先烂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一条裤子 船到桥头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窗户纸一点就破 吹胡子瞪眼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一时,彼一时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从刀尖上爬过来的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打不着狐狸惹身骚 打不着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 打倒不如说倒 打灯笼找不着 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打狗还得看主人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瞎子,骂哑巴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打肿脸充胖子 打着灯笼找不着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着矬子不说短话 刀架脖子上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枪药虽好,不破手为高 刀子嘴,豆腐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得理不让人 得了便宜卖乖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低头不见抬头见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鱼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斗大字不识一升 肚子疼怨灶王爷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恶人先告状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大不由娘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一添作五 翻脸不认人 反其道而行之 方是真的,药是假的 房顶开门,灶坑打井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长线钓大鱼 放屁砸了脚后跟 肥的瘦的一锅煮 肥水不流外人田 费力不讨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佛烧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 该吃九升,不吃一斗 干打雷不下雨 干的早不如干的巧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甘蔗没有两头甜 赶鸭子上架 赶早不赶晚 敢怒不敢言 刚出狼窝。

    8. 谁有潮汕谚语的论文

    从《周易》文化的源头挖掘潮汕民谚的文化内涵 从《周易》文化的源头挖掘 莫善朝 潮汕民谚的文化内涵 ——释 潮汕谚语“茶三酒四踢跎二” 广东汕头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 莫善朝 潮汕位于中国广东省的南海之滨,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工夫茶、国际驰名的潮菜酒筵和有山有海有平原的绮丽风景。

    反映这个地方风貌的潮汕方言有一句俗话:“茶三、酒四、踢跎二”(“踢跎”是潮汕方言,意谓游玩)。 用数目字三、四、二来给潮汕的茶艺、酒馔和旅游作规定,确实是潮汕文化的一大特色。

    然而这些数字究竟有些什么特别的含义,则少有人论及。 潮汕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

    其文化心态,尤其是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支配、制约和影响。离开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文化观念,我们对潮汕的一些文化现象便找不到准确可信的解释。

    本文尝试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用上古殷周时代《周易》象、数、义、理的思维方法,控掘这一民谚的文化内涵。 一、释茶三 《周易》是二千多年以前中国殷周时代第一本用文字记载的典籍,后来经过孔子的注解(后人考证是多人注解),成为对中国文化学术思想有重大影响的经典——《易经》。

    《易经》被今人称为中华文化智慧的源头活水。 “茶三”一般从表象可以理解为三人饮茶,而对数“三”的用法则一直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易经》著作之中。

    二、释酒四 “酒四”这句谚语表象的理解是指四个朋友一起饮酒。四友之说屡见古籍有载,《尚书大传?二》:“文王以闳夭、太公望、南宫括、散宜生为四友。”

    晋?陶谐《群辅录》:“闳夭、太公望、南宫括、散宜生。右文王四友。”

    《南史?谢灵运传》:“灵运既东,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颖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晋书、王衍传》:“时王敦、谢鲲、庚凯、阮修皆为衍所亲善,号为四友。”

    作为酒馔这种多人集合的社交活动。在潮汕文化中有一套礼仪。

    在用桌上便有许多讲究:比如不许用圆桌、长桌,而必须用四方桌。究其原因,大概也是来自《易经》。

    《易经?系辞》认为:占筮中所用的数字是以天地为依据的,其数为“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 十”。数字在我国古代,并不认为只是机械的、抽象的,而是有生命的,具有神奇的力量,象征着天地生生不息的活动。

    数字有奇数与偶数,奇数属于阳,偶数属于阴。天是阳,地是阴。

    奇数三为阳数可代表天,偶数四为阴数可代表地。 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凭肉眼观察,认为天是圆的,地是四方的,因此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酒四的四在古代可代表地,地有方形之说,四方桌便以其四面方正之形代表大地,而作为潮汕酒馔宴客的专用桌面。 四代表大地,在《易经》中是坤卦。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说,大地具有宽厚载物的德性,君子的胸怀应象大地一样广厚,能够承载,长养万物,也养成宽厚兼容的道德品质。 厚德载物就是宽容,宽厚的精神。

    中华民族以宽厚为美德。所谓宽厚,指人心胸广阔,器量宏大,宽容厚道。

    在人际关系上,讲究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计较别人的过失,不求全责备。这种宽容大度的襟怀,正是潮汕人热情好客的饮和食德的文化渊源。

    古籍《礼记?乡饮酒义》有言:“四面之坐,象四时也。” 四面是指东、南、西、北四个方面的坐位。

    所象四时,有二解。一指朝、夕、昼、夜四个时辰。

    《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众,昼以访问,夕以修会,夜以安身。” 二是指四个时令季节,即春、夏、秋、冬。

    《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逸周书?大武》:“四时:一春违其农,二夏食其谷,三秋取其刈,四冬冻其葆。”笔者同意四时是指四季。

    《易经》认为:“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通变莫大乎四时。”说的是能够取法的现象,没有比天地更伟大的了。

    能够变化通达的,没有比四季更伟大的了。 三、释踢跎二 “踢跎二”一般的理解是指二个人一起去游玩。

    将二个人一起去游玩这种社会现象以民谚的形式予以表达,说明潮汕先人认为这种现象有其典型性与特别的内涵。《易经》损卦六三爻爻辞可作这句民谚的注脚。

    损卦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孙振声先生在《白话易经》中注释这段话时说:“损卦是由泰卦转变而来,泰卦的下卦,减少一个阳爻,上卦增加一个阳爻,就成为损卦。亦即,泰卦下卦的三个阳爻,损失了一个。

    所以说,三人行,减损了一人。同时,泰卦的上卦,有一个阴爻下降,阴阳相遇,所以说,一人行得到朋友。

    天下万物,都是由一阴一阳结合而成,因而,一人单独前往,必定会遇到情投意合的朋友;三人一起前往,就会猜疑,不知道应当与那一人结为同志,其中的一人,就会因另外找到同伴而离去。亦即,平均的原则,是要损有余,益不足,三人就要减损一人,一人就得增益一人。

    这一爻,说明损有余益不足的原则。 福建师范大学黄寿祺和张善文先生合著的《周易译诠》对这段文字的“。

    9. 关于日语谚语论文

    1.“百闻不如一见”----「百闻は一见に如かず」(ひゃくぶんはいっけん にしかず) 2.“歪打正着”----「怪我の功名」(けがのこうみょう)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は蓝より出でて蓝より青し」(あおはあいよりいでてあいよりあおし) 4.“垂头丧气”----「青菜に塩」(あおなにしお) 5.:“光阴似箭”---「光阴矢の如し」(こういんやのごとし) 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の计は元旦にあり」(いちねんのけいはがんたんにあり) 7.“滴水穿石”---「雨だれ石を穿つ」(あまだれいしをうがつ) 8.:“功到自然成”---「石の上にも三年〕(いしのうえにもさんねん) 9.“满瓶不响,半瓶叮当”---「空き樽は音高し」(あきだるはおとたかし) 10.“火烧眉毛”---「足下に火がつく」(あしもとにひがつく) 11.“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を知り二を知らず」 (いちをしりてにをしらず) 11.“一叶落知天下秋。” ------ 「 一叶落ちて天 下の秋を知る」 (いちようおちててんかのあきをしる) 12.“一年之计在于春” ------ 「 一年の计は元旦にあり」 (いちねんのけいはがんたんにあり) 13.“马后炮”------「后の祭り」(あとのまつり)“事后搞庆祝活动” 14.“八九不离十”------「当たらずといえども远からず」(あたらずとも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 15.“昙花一现”------「朝颜の花一时」(あさがおのはないちじ) 16.“岁月不待人”----「歳月人を待たず」(さいげつひとをまたず) 17.“养子方知父母恩”----「子をもって知る亲の恩」(こをもってしるおやのおん) 18.“知子莫若父”----「子を知ること父に如くはなく」(こをしることちちにしくはなく) 19.“未雨绸缪”----「転ばぬ先の杖」(ころばぬさきのつえ) 20.“聪明反被聪明误”----「策士策に溺れる」(さくしさくにおぼれる) 2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触らぬ神に祟りなし」(さわらぬかみにたたりなし) 2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の堤も蚁の穴から。

    」(せんりのつつみもありのあなから) 23.“条条道路通罗马”----「すべての道はローマに通ず。」(すべてのみちはローマにつうず) 24.“脍炙人口”----「人口に脍炙する」(じんこうにかいしゃする) 25.“笑里藏刀”----「笑中に刀あり」(しょうちゅうにとうあり) 26.“久居则安”----「住めば都」(すめばみやこ) 27.“天无绝人之路”----「舍てる神あれば助ける神あり」(すてるかみあればたすけるかみあり) 28.“英雄出少年”----「栴檀は双叶より芳し」(せんだんはふたばよりかんばし) 29.“宰鸡焉用牛刀”----「大根を正宗で切るなかれ」(だいこんをまさむねできるなかれ) 30.“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门の虎、后门の狼。」(ぜんもんのとら、こうもんのおおかみ。)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の道も一歩より起こる。

    」(せんりのみちもいっぽよりおこる。) 32.“笑里藏刀。”

    ----「笑中に刀あり」(しょうちゅうにとうあり。) 33.“微乎其微。”

    ----「雀の涙。」(すずめのなみだ。)

    34.“可望而不可及。”----「高岭の花。

    」(たかねのはな。) 35.“口若悬河。”

    ----「立て板に水。」(たていたにみず。)

    36.“一贫如洗”----「赤贫洗うが如し」(せきひんあらうがごとし) 37.“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者の覆るは后车の戒め」(ぜんしゃのくつがえるは、こうしゃのいましめ) 38.“有备无患”----「备えあれば忧いなし」(そなえあればうれいなし) 39.“隔岸观火”----「対岸の火灾」(たいがんのかさい) 「川向いの火事」(かわむかいのかじ) 40.“天渊(壤)之别”----「月とすっぽん」(つきとすっぽん) 「云泥の差」(うんでいのさ) 41.“好事多磨”----「月に群云(丛云)、花に风」(つきにむらくも、はなにかぜ) 42.“画蛇添足”----「月夜に提灯」(つきよにちょうちん) 43.“一星半点”----「爪の垢ほど」(つめのあかほど) 4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れる水は腐らぬ」(ながれるみずはくさらぬ。) 45.快马加鞭----「駆け马に鞭」(かけうまにむち) 46.恩将仇报----「恩を仇で返す」(おんをあだでかえす) 47.子女不知父母心----「亲の心子知らず」(おやのこころこしらず) 48.对牛弹琴----「猫に小判」(ねこにこばん) 49.亡羊补牢----「火事の后の火の用心」(かじのあとのひのようじん) 50.丢了西瓜拣芝麻----「火事の后の钉拾い」(かじのあとのくぎひろ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