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书法谚语

    1. 关于书法的谚语

    ●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 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字怕练,马怕骑 ●字无百日功 ●拳要打,字要练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2. 有什么关于书法的名言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清.松年《颐园画论》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清.王妤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

    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清.刘熙载《艺概》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清.刘熙载《艺概》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明.项穆《书法雅言》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柳公权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清.刘熙载《艺概》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得志不如得道。)

    ——唐.孙过庭《书谱》 ▲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清.松年《颐园论画》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清.刘熙载《艺概》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宋.朱文长《续书断》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唐.虞世南《笔髓论》 ▲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东汉.赵壹《非草书》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清.刘熙栽《艺概》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

    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宋.朱文长《续书断》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明.项穆《书法雅言》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明.项穆《书法雅言》 ▲ 试以人品喻之,谋猷谙练,学识宏深,必称黄发之彦。

    词气清亮,举动利便,恒数俊髦之英。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姿颜。

    筋力尚强健,姿颜贵美悦,会之则并善,折之则两乖。融而通焉,书其几矣。

    若其规模宏远,意思窈窕,抑扬旋折,恬旷雍容,元老无少,难乎名状,如天仙玉女,不能辨其春秋,此乘之上也。初视虽少,强观实老,丰采秀润,符束巍峨,引拂轻飏,气度凛毅,世所谓少年老成,乘之次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 ▲ 夫人之性情,刚柔禀殊,手之运用,乖合互形。谨守者,拘敛杂怀,纵逸者,度越典则;速者,惊急无缊;迟重者,怯郁不飞;简峻者,挺掘鲜道;严密者,紧实寡逸;温润者,妍媚多节;标险者,雕绘太苛;雄伟者,固愧容夷;婉畅者,又渐端厚;庄质者,盖嫌鲁朴;流丽者,复过浮华;纤茂者,尚多散缓;爽健者,涉兹剽勇;稳熟者,缺彼新奇。

    --明.项穆《书法雅言》 ▲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诸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今古,忠义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楷墨……太白书新鲜活泼,呼吸清淑,摆脱凡尘,飘飘乎有仙气。

    ……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

    质直者则挺劲不遭,刚狠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赛钝,轻琐者染于俗吏。——唐.孙过庭《书谱》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识安仁拜路尘。--元遗山 二 .临摹入门 循序渐进 ▲初学不外临摹。

    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

    3. 关于书法的名言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清.松年《颐园画论》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清.王妤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

    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清.刘熙载《艺概》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清.刘熙载《艺概》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明.项穆《书法雅言》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柳公权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清.刘熙载《艺概》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得志不如得道。)

    ——唐.孙过庭《书谱》 ▲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清.松年《颐园论画》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清.刘熙载《艺概》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宋.朱文长《续书断》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唐.虞世南《笔髓论》 ▲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东汉.赵壹《非草书》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清.刘熙栽《艺概》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

    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宋.朱文长《续书断》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明.项穆《书法雅言》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明.项穆《书法雅言》 ▲ 试以人品喻之,谋猷谙练,学识宏深,必称黄发之彦。

    词气清亮,举动利便,恒数俊髦之英。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姿颜。

    筋力尚强健,姿颜贵美悦,会之则并善,折之则两乖。融而通焉,书其几矣。

    若其规模宏远,意思窈窕,抑扬旋折,恬旷雍容,元老无少,难乎名状,如天仙玉女,不能辨其春秋,此乘之上也。初视虽少,强观实老,丰采秀润,符束巍峨,引拂轻飏,气度凛毅,世所谓少年老成,乘之次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 ▲ 夫人之性情,刚柔禀殊,手之运用,乖合互形。谨守者,拘敛杂怀,纵逸者,度越典则;速者,惊急无缊;迟重者,怯郁不飞;简峻者,挺掘鲜道;严密者,紧实寡逸;温润者,妍媚多节;标险者,雕绘太苛;雄伟者,固愧容夷;婉畅者,又渐端厚;庄质者,盖嫌鲁朴;流丽者,复过浮华;纤茂者,尚多散缓;爽健者,涉兹剽勇;稳熟者,缺彼新奇。

    --明.项穆《书法雅言》 ▲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诸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今古,忠义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楷墨……太白书新鲜活泼,呼吸清淑,摆脱凡尘,飘飘乎有仙气。

    ……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

    质直者则挺劲不遭,刚狠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赛钝,轻琐者染于俗吏。——唐.孙过庭《书谱》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识安仁拜路尘。--元遗山。

    4. 鲁迅先生写过一个关于书法的名言,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名言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名言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名言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鲁迅名言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鲁迅名言 勇者举刀向强者--鲁迅名言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名言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名言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鲁迅名言 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鲁迅名言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名言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鲁迅名言警句精粹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名言鲁迅名言警句精粹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名言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 ,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 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 情无结果. ——鲁迅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 迅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 鲁迅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 鲁迅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 鲁迅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鲁迅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 鲁迅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名言。

    5. 有关书法的名言

    蒋和:布白有三;字中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 陈绎: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 王羲之: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项穆: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书宜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 张怀瑾: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有离合之势。王羲之: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卫夫人: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钧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字怕练,马怕骑

    ●字无百日功

    ●拳要打,字要练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6. 关于书法的名言有哪些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

    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5、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

    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6、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

    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7、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8、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9、心粗气浮,百事无成。

    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10、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1、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2、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13、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14、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15、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16、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

    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17、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7. 有关书法的名言

    蒋和:布白有三;字中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

    初学分布,皆须停匀;既知停匀则求变化,斜正疏密错落其间。 陈绎: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

    王羲之: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项穆: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

    曰肥。曰瘦而已。

    若书宜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

    张怀瑾: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有离合之势。王羲之:二字合为一体,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卫夫人: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钧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书肇于自然(汉·蔡邕)●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字怕练,马怕骑●字无百日功●拳要打,字要练●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8. 书法名言警句、格言、古事

    ●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 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字怕练,马怕骑 ●字无百日功 ●拳要打,字要练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