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三月的谚语

    1. 关于三月的谚语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4、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5、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6、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8、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9、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10、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

    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14、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5、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1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1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18、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19、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雨水

    20、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2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22、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23、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4、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春分

    25、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26、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27、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28、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清明

    29、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爱美,才春天便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33、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34、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 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35、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36、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春天如果刮东风,将是阴雨天气,地上将雨水横流;夏天如果刮东风,将出现严重的旱情。

    2. 有关三月春天的谚语

    一,三月里的雪,收成如铁

    “收成如铁”就说明收获的粮食分量重,重的像铁一般。这就是说三月下雪绝对是个好事。传统文化里春季五行属性为木,主万物生发;夏季属火,主生长;秋季属金,主收敛;冬季属水,主收藏。

    二,农历三月二十四,大涝天大干

    说的是在农历三月二十四这一天,如果有大雨,致使土地洪涝,那么这一年就会天干物燥。那么反之则雨水充沛了。

    三,三月怕初七,四月怕初一

    代表着要想有个好年景,一年里有个好收成,好的气候好天气是必不可少的。对应庄家不同的生长时期,应该有不同的气候条件。三月应该下雨,而四月千万不能下雨。

    四,春雨贵如油

    春季还承接着秋、冬两个少雨季节,加上春天气温回升快,水分蒸发性较强,因此很容易形成连续性干旱,这时候下点雨就像食用油一样珍贵。

    五,开春三场雨,秋后万石粮。

    春天一般是少雨多旱的季节,春天还是越冬作物的返青灌浆期,此时急需更多的雨水来供应农作物。开春如果雨水充沛,自然为夏季丰产丰收奠定基础。“万石(音dan)粮,累死牛”意味着农业生产大丰收。

    3. 关于月份的谚语

    关于月份的谚语: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月防严寒 ,精喂细照管 。

    一月门窗要挡严 ,免得猪儿受风寒 。

    一月不怕满地风 ,就怕圈有大窟窿 。

    一月的风 不怕漏一片, 就怕漏一线 。

    一月食温四十度 ,天寒猪膘不减厚。

    一月公猪要喂好 ,配种确把性育保 。

    二月起圈搞卫生 ,春季防疫不放松 。

    二月母猪备分娩 ,分圈饲养精心管 。

    三月刮春风 ,饲料基地备好耕 。

    三月猪多产 ,要靠专人管 。

    四月仔猪将开食 ,预防下痢要及时。

    四月不加暖 ,防风且暂缓 。

    五月猪出牧 ,秋天猪膘一拳厚 。

    注月抓住膘 ,过夏轻悄悄 。

    六月门 ,仔猪离了群 。

    七月多青草 ,发酵饲料好 。

    七月伏草漫山道 ,晒干粉碎好饲料 。

    七月圈内多洒水 ,四周开通好来风 。

    八月秋高气爽 ,赶猪去找草场 。

    八月采猪菜 ,根下带根块 。

    九月检疫到实处 ,猪场禁止外人入 。

    九月秸选择足 ,用大力量搞青贮 。

    十月圈舍修补好 ,赶进克郎育肥膘 。

    十月仔猪把圈闹 ,天将寒冷多补料 。

    按着猪膘分管 ,十一月里是冬天 。

    十一月里扣大棚 ,猪儿贪睡暖融融 。

    十一月里垫细草 ,猪儿暖和睡的好 。

    十二月天寒地冻 ,大猪要防灾防病 。

    十二月里天寒地冻 ,小猪要保膘防冻 。

    十二月里天气寒 ,加料保膘好过年 。

    十二月里天气冷 ,小猪保膘莫放松。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 。

    十月南风是灵药,早晨起风晚上落。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4. 含有三的谚语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眼前。

    ◆打人两日忧,骂人三日羞。

    ◆行为不正经,舌头短三分。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偷来钱,两三天;血汗钱,万万年。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

    ◆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

    ◆一年算得三次命,无病也要变有病。

    ◆伶俐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

    ◆身穿三尺衣,说话无高低。

    ◆文官三只手,武官四条腿。

    ◆每日省一钱,三年并一千。

    ◆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缕丝线扯断难。

    ◆三勤一懒,想懒不得懒;三懒一勤,想勤不得勤。

    ◆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退。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三分人才,七分打扮。

    ◆井掏三遍好吃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5. 关于三月的成语

    桂林杏苑 古时乡试例在农历八月举行,考中称折桂;会试例在农历三月举行,考中称探杏。因以之指乡试、会试。

    出处:《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虎斗龙争,又见战征之事。”

    一日三月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出处:《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