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相声谚语

    1. 有趣的语言艺术的相声和谚语

    谚语: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理不短,嘴不软。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谚语第三缉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月缺不改光。

    2. 有趣的语言艺术的相声和谚语

    谚语: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理不短,嘴不软。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谚语第三缉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月缺不改光。

    3. 谚语 相声

    《常言说》 表演者:尹卓林、赵炎

    尹 常言说得好啊

    赵 啊

    尹 这叫笑一笑十年少 愁一愁白了头

    赵 还真有这么一句

    尹 嗨

    赵 这相声啊要让你乐得痛快 这甲乙双方得配合的相当默契

    尹 常言说得好 这叫秤杆离不开秤铊 老头儿离不开老婆 嘿嘿

    我这人喜欢说常言 喜欢说常言

    赵 要正经说常言哪 你可差远了

    尹 嗯 要讲说常言 你可差多了

    赵 要真是这样咱们当场比一比

    尹 怎么比

    赵 我请你到我家做客

    尹 好 到你家去我保证句句不离常言

    赵 你要没常言 你别说我轰你出去

    尹 没问题 让在座的观众当一个评判

    赵 那咱们现在开始

    尹 开始

    哎呀哎呀

    赵 你牙疼啊 哎呀哎呀 说常言

    尹 忘了说常言了

    这个常言说得好啊 常言说 常言说这个 亲戚越走越近 朋友越处越深

    我来看看你

    赵 喔嗬 还真让你找着一句

    尹 怎么样 常言

    赵 那请进吧

    尹 好

    赵 出去

    尹 怎么又出去

    赵 常言哪

    尹 还得说

    赵 当然了

    尹 常言说得好 常言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赵 我们家是虎窝啊

    尹 啊 咱们先进门再说呗

    赵 进来吧进来吧

    尹 好 好

    赵 你什么事儿啊

    尹 有事儿啊 常言说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赵 嗯 不是那个什么

    尹 无事不登三宝殿

    赵 这话还差不多 哎 你看我们家这个房子可是小点

    尹 房子小点 小点怕什么 常言说得好呀 你这个就是庙小妖风大

    赵 嗳 那个什么

    尹 室却

    赵 什么

    尹 不是那个 室雅无需大 花香不在多 花香不在多

    赵 诶 你别看这房子小啊 这装修起来还花了不少钱哪

    尹 我看出来了 哎哟 你这房子多豪华呀 嗳 这就叫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 草不肥吗

    赵 我这钱来的还有问题啊

    尹 房子好 房子好

    赵 那好 那好 咱们就站这聊会儿

    尹 好 常言说 站着说话不腰痛

    赵 呀 还挑理呢

    尹 嗯

    赵 那请坐吧

    尹 唉哟 坐着不如倒着 好吃不如饺子

    赵 唔 他还饿了 嗳 喝杯水

    尹 好 常言说 君子之交淡如水吗

    赵 抽根儿烟

    尹 哟 男人不抽烟白在世上间

    赵 喝点儿酒

    尹 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

    赵 吃点儿饭

    尹 男人不吃饭活不了两天半

    赵 哪儿有这词儿啊 哎呀 我说你来就来吧 还提着东西干什么啊

    尹 唉哟 也没什么东西 这就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赵 哟 就给我送堆鹅毛啊

    尹 鹅毛怎么了 这就是瓜子不薄识人心

    赵 哦 瓜子啊

    尹 也不是瓜子 就是珍珠虽小价值千金

    赵 送的珍珠

    尹 鸭鸭梨

    赵 鸭梨 你费这么大劲干什么

    尹 我们说常言哪

    赵 我呀 想给你聊聊我们家的事

    尹 唉哟 你可别提家里事儿 常言说 清官难断家务事

    赵 不是啊 我那孩子学习太差劲

    尹 这叫子不教父之过呦

    赵 我还有责任啊

    尹 嗳

    赵 你说他将来怎么办

    尹 这叫少小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呗

    赵 要这样儿的 那他长大了非是傻子不可

    尹 有其父必有其子

    赵 嗳 我是傻子呀

    赵 就为这孩子啊 我们夫妻经常闹矛盾

    尹 唉哟 马勺没有不碰的锅沿儿的

    赵 就在前两天我们还动了手哪

    尹 怕什么呀 打是亲骂是爱 爱得不够才用脚踹呐

    赵 要照这样发展下去 我们的关系极危险哪

    尹 没关系 人家常言说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吗

    赵 我们要离婚 我找谁去啊

    尹 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呀

    赵 没听说

    4. 谚语 相声

    甲:汉语中有三大支柱,是独一无二的。

    乙:什么三大支柱?甲:这三大支柱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也不能比拟的。而我们说话、写文章是谁也离不开的。

    乙:你这么一说我知道了。你大概说的是成语、谚语、歇后语吧?甲:不错,这就是汉语的三大支柱。

    我问你,为什么叫成语?乙:那要讲起来可就麻烦了。少说也得四五个课时。

    甲:没那个必要。只要一句话就够了。

    乙:不能吧。怎么也要三四句。

    甲:不用,一句话就行。乙: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甲:很简单,简明扼要的说——现成的语言单位。乙:就这么简单?甲:就这么简单。

    乙:那什么叫谚语呀?甲:被事实验证了的词语。乙:啊?谚语的谚是那个验吗?一个言字旁一个马字旁,一点关系也没有哇。

    甲:起码读音相同。乙:照你这么说,歇后语就是歇一下再说后面的了。

    甲:对,对,对!你看,长知识了不是。与我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歇后语就是说了前半句,歇一下,再说后面的半句。乙:就这呀,别不害臊了。

    那我问你,歇后语都有哪些作用?甲:那作用可大了。首先,歇后语可以深化语意。

    比如说,有个人,人们都称他是企业家,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先富起来。于是又是赌博,又是吸毒,最后被关进监狱。

    乙:够可惜的。甲:我这样介绍一番,很一般。

    如果我加一句歇后语,你再品一品。乙:怎么说?甲:武大郎吃西餐——乙:怎么讲?甲:忘了本了。

    乙:这是怎么回事?甲:武大郎是干什么的?乙:在水浒传中是个卖炊饼的,也就是咱们现在的烧饼吧。甲:对呀。

    一个卖烧饼的能有多大的本钱,居然敢去吃西餐,岂不是忘了自己的本钱吗?乙:有道理。甲:其次是强化形象。

    比如说,你这个人思想有点保守,在改革开放中跟不上形势,用你吧,你挑不了大粱,不用你吧,又是个老同志,辛辛苦苦十几年了。可真是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

    乙:这也是你的写照。还有吗?甲:第三是点化幽默。

    比如,你和你的几个几个哥们,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整天东游西荡,简直是武大郎的脚趾头——乙:怎么讲?甲:一个好东西也没有。乙:你等等吧,武大郎招你惹你了,干嘛老拿武大郎说山呀?甲:有三条理由:第一、他好欺负。

    不是有这么句话吗?武大郎卖豆腐,乙:什么意思?甲:人傱货软呗。乙:这可真是老太太吃柿子——甲:我可不是专拣软的捏。

    主要是不惹官司。他绝对不会告我侵害他的名誉权。

    乙:那倒是。第三呢?甲:家喻户晓。

    别看他不打抖,他可是知名人士。说出来都知道,我要说个地方性的,你听得明白吗?乙:你说一个我听听。

    甲:李青山看信——足够一呛。乙:这是怎么回事?甲:老辈子,我们村有个叫李青山的,在村口遇到赶集回来的刘海山,提着一个小纸包,他问道:“刘子,买的什么,就买这么一点。

    我看看行不?”刘子说:“买了点信石,你没见过?”乙:是呀,过去农村播种的时候,不都是用砒礵拌种吗。甲:李青山打开纸包,闻了闻,说道“不错,真够呛的。”

    可巧,让路过的张大山听到了,他就创造了这个歇后语。后来,人们遇到困难碰到危险就用这个歇后语,乙:你要不解释还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甲:再说一个。朱喜儿叫门——乙:什么意思?甲:坑人到家了。

    乙:这又是怎么回事?甲:我们村有个叫朱喜子的,乙:怎么又是你们村呀?甲:要不怎么叫地方性呢。这个朱喜子小时候,得过麻疹出过天花,病好以后,落下一脸麻子。

    又是张大山给编了个歇后语,凡是骗人害人的都可以说,“简直是朱喜子叫门——坑人到家了。”这个歇后语要说三鹿奶粉不是很恰当吗?乙:还有吗?甲:有是有,就是更地方化了。

    我问你,你知道什么叫“格挤”吗?乙:不知道。甲:在我们那,“格挤”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看东西时一只眼睁,一只眼闭;二是说某事物特别好。

    我的邻居有个叫张三汉的,他就是一个格挤眼,无论看什么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张大山也给他编了一个歇后语……乙:怎么说的?甲:张三汉的眼——格挤。

    乙:有点意思。甲:就这,还占了歇后语一条创作方法呢。

    乙:什么方法?甲:双关呗。表面上一个意思,暗含着另外一个意思。

    像老太太吃柿子――嘬了;老太太吃铁蚕豆――闷了……乙:这会又和老太太摽上了。还有什么方法呀?甲:还有谐音呀。

    飞机上吊暖壶――高水平(瓶);宇宙飞船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播;姓何的嫁给姓郑的――正(郑)合(何)适(氏)。王八坐船――在(载)你了。

    乙:还在你呢。说着说着就没好话了。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什么?甲:第三种就是会意了。说出前边一句,要琢磨它的含义再说后边一句。

    比如说:老太太踢足球——乙:那可危险。甲:什么呀,她们会横着脚趟。

    所以说“横胡噜”。乙:你怎么琢磨来着?甲:吊死鬼耍大刀——死的不凶闹的凶;潘金莲喝泔水——各吃各味;乙:干嘛非说潘金莲呀?甲:你愿意喝也行呀!老包的儿子——拧种;接生员抠肛门——乙:这是什么意思?甲:外行呗。

    这个可以吗?谢谢。

    5. 急求俗语,歇后语,谚语,相声,评书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间烟火 不是省油的灯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死也扒成皮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在话下 不知道哪头炕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操心不见老 拆东墙,补西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叹不如慢磨 长添灯草满添油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 车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陈芝麻烂谷子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者王侯败者贼 秤杆离不开秤铊 秤有头高头低 秤铊虽小压千斤 吃饱了撑的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吃不了兜着走 吃错了耗子药 吃定心丸 吃饭想撑死,干活怕累死 吃力不讨好 吃了豹子胆 吃了迷混药 吃了枪药了 吃人不吐骨头 吃人饭,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吃软不吃硬 吃哑巴亏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丑话说在前头 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出家人不说在家话 出水才见两腿泥 出头的橼子先烂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一条裤子 船到桥头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窗户纸一点就破 吹胡子瞪眼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一时,彼一时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从刀尖上爬过来的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打不着狐狸惹身骚 打不着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 打倒不如说倒 打灯笼找不着 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打狗还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打酒向提瓶子的要钱 打开窗户说亮话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如意算盘 打铁还需本身硬 打退堂鼓 打瞎子,骂哑巴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打肿脸充胖子 打着灯笼找不着 大白天说梦话 大白天做梦 大海里捞针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难不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眼瞪小眼 大意失荆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胆小不得将军做 当地生姜不辣 当耳旁风 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着矬子不说短话 刀架脖子上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枪药虽好,不破手为高 刀子嘴,豆付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得便宜卖乖 得理不让人 得了便宜卖乖 得饶人处且饶人 低头不见抬头见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点腊烛不知油价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顶风臭十里 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鱼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斗大字不识一升 豆付掉到灰堆里 豆付一方扁担一条 肚子疼怨灶王爷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断了线的风筝 对事不对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躲雨跳到河里 恶人先告状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大不由娘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一添作五 翻脸不认人 反其道而行之 反咬一口 方是真的,药是假的 房顶开门,灶坑打井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长线钓大鱼 放屁砸了脚后跟 肥的瘦的一锅煮 肥水不流外人田 费力不讨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风里来,雨里去 佛烧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 该吃九升,不吃一斗 干打雷不下雨 干的早不如干的巧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甘蔗没有两头甜 赶鸭子上架 赶早不赶晚 敢怒不敢言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胳膊拧不过大腿 胳膊肘往外扭 隔墙有耳 隔行如隔山 各打五十大板 各人的梦各人圆 给个棒棰就当针 给脸不要脸 功到自然成 恭敬不如从命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公鸡下蛋,母鸡打鸣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狗改不了吃屎 狗眼看人低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耷拉舌头不干鸡跷脚干 顾前不顾后 挂羊头卖狗肉 官不大,僚不小 官船漏,官马瘦 光许愿,不烧香 鬼迷心窍 贵人多忘事 锅大勺有准。

    6. 有关于春节的相声,谚语,歇后语

    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 过年的猪--活不久/活不长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隔年的馒头--早发了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过年敲锅盖--穷得叮当响 过年吃豆渣--穷极了 隔年的春联--没用处;无用;没得用 隔年历本--不用翻了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狐狸找公鸡拜年--有你上的当 孩子们过年--常盼那一天 叫化子过年--穷讲究 老鼠给猫拜年--全体奉送 大年初一吃窝头--不香 癞蛤蟆过年--穷得连毛都没有一根 腊月三十贴对子--一年一回 年三十夜拨算盆--满打满算 年画上的春牛--离(犁)不得 年画上的鱼--中看不中吃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穷债户过年--躲躲闪闪 朝鲜人过年--要狗命 拜年的嘴巴--尽说好话 床底下拜年--伸不直腰 拜年不磕头--干什么来了 拜年的话--好听 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哑巴拜年------多嗑头少说话 熊瞎子拜年--不敢受这个礼 三十晚上失了牛--明年的事 三十晚没月亮--年年如此 十五个瘸子拜年--七高八低 二十九过年--小劲(进) 大年初一串门--见人就作揖 大年五更出月亮--头一回;头一遭 大年三十晚上熬稀粥--年关难过 大年三十看皇历--没期啦;没日子啦 大年三十的案板--家家忙 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哩 大年初一的袍子--借不得 大门口的春联--年年有 大年午夜的鞭炮--无花乱坠 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

    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

    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

    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

    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

    钱店银号兑换压岁金银??小梅花海棠元宝。

    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

    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

    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

    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

    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腊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运水贮内窑,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窑,开门运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

    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燃香默拜。 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全体执行放公假。

    此后,梨园戏馆择日封台,八班合演,至来岁元旦则赐福开戏。上学的儿童,在“封印”之后熟师也让放假,谓之“放学年”。

    廿五日至除夕传说为“乱岁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岁暮,将一年吃剩的药,抛弃在门外,并将所收集的药方,放一起烧掉,这叫“丢百病”。 在炉内烧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名曰:“煨岁”。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一大堆老理儿 除夕,人们蟒袍补褂四出拜访亲友,谓之“辞岁”。家人叩拜尊长,也叫:“辞岁”。

    新婚的夫妇必须要到拨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 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这叫“踩岁”。

    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肩舆簇簇,车马辚辚。

    百官到朝,祝贺元旦。此时爆竹声如击浪轰雷,传遍朝野,彻夜不停。

    更夹杂着拨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真是好听。“土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锗帛毕,昧爽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阖蒸糕,呷粉羹。

    出门迎喜,参药窗,谒影窗,具柬贺节。”如果路上遇到亲友,则施礼,继而祝曰:“新禧纳福”。

    “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会果为茶,十锦火锅共馔,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酒肴则腌鸡腊肉,。

    7. 关于歇后语的相声

    对口相声 《俏皮话》 表演者: 李金斗 陈涌泉 甲 中国的语言丰富多采。

    乙 对。 甲 有一种语言叫歇后语。

    乙 又叫俏皮话。 甲 对,如果运用的恰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乙 是吗? 甲 当然了。比如说观众朋友们夸我的相声表演的比较好,用一句俏皮话就可以代替。

    乙 那观众怎么说呢? 甲 哎!XX说的相声那真好比是“飞机上挂暖瓶——” 乙 怎么讲呢? 甲 高水平啊! 乙 恩!这水平是够高的! 甲 他说的相声,又好比是“隔着门缝吹喇叭——” 乙 又怎么讲呢? 甲 鸣声(名声)在外。 乙 非常的形象。

    甲 多好。 乙 哎!那观众要夸我呢? 甲 那也有的说啊。

    乙 怎么说呢? 甲 XX同志表演的相声那真是“绱鞋不用锥子——” 乙 怎么讲呢? 甲 针(真)好。 乙 对。

    甲 “狗撵鸭子——” 乙 又怎么讲啊? 甲 呱呱叫。 乙 嗨!我这就不如他那个了。

    甲 甭管怎么样,这也是夸你的意思。 乙 对对对!象以后呢,要是做个报告啊,写个文章啊应该多用一些俏皮话。

    甲 你这话太绝对,俏皮话呢有的地方能用,有的地方根本就不能用。 乙 什么地方不能用呢? 甲 开追悼会能用俏皮话么。

    乙 那怎么不能用呢? 甲 这是个严肃的事情。 乙 这倒是。

    甲 一般的追悼会都是这个样子。

    乙 怎么开呀? 甲 (模仿哀乐) 乙 哦,这是那哀乐。

    甲 相声演员XX同志。

    乙 恩!? 甲 因患。

    . 乙 停!停!你给我开追悼会啊!? 甲 对呀,台上就咱两个人,不给你开给谁开呀? 乙 我这站的还不是地方。

    甲 那这追悼会——? 乙 那。

    那就继续开吧。

    甲 这不就完了嘛!(模仿哀乐) 乙 看这意思我还得死一回! 甲 相声演员XX同志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终于XX年X月X日在XX地(说演出时间地点)不幸逝世。 乙 啊!我死在这儿啦! 甲 XX同志为人忠厚老实,工作勤勤恳恳,为相声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希望XX同志的家属化悲痛为力量,在新的长征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乙 唉!(叹息) 甲 XX同志(悲痛)—— 乙 怎么样? 甲 安息吧。 乙 嘿!我还死定了。

    甲 您听这个悼词给您写的怎么样? 乙 还是真不错。 甲 好不好? 乙 好。

    甲 死了你都值。 乙 不值。

    那也不死啊。 甲 您看是不是这么开? 乙 要说写的还真不错。

    甲 当然了。 乙 不过我认为有点美中不足。

    甲 那点美中不足啊? 乙 里面要是有几句俏皮话就更精彩了。 甲 悼词里加俏皮话? 乙 啊。

    甲 那你是死了,你家人非打我一顿不可。 乙 那哪儿能呢,不会不会。

    甲 悼词里加点俏皮话? 乙 你试试。 甲 (模仿哀乐) 乙 这么一会儿我死了三回了。

    甲 相声演员XX同志因患直肠癌,纯属“猴拉稀——坏肠子啦!” 乙 啊! 甲 “小孩摆弄鸡子——玩(完)蛋啦!” 乙 嚯! 甲 XX同志为人是“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 乙 哦! 甲 “碌碡碰磨盘——实打实!” 乙 恩! 甲 “耗子舔脚面——老实巴交!” 乙 嘿!这叫什么词啊! 甲 我们希望XX同志的家属—— 乙 您听听这家属的。 甲 不要“戴着口罩吹泡泡糖——响(想)不开” 乙 恩。

    甲 更不要“狗熊钻烟囱——” 乙 怎么讲呢? 甲 “太难过了。” 乙 去你的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