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谚语
1. 宁波七月份谚语有哪些
浑浊难辨鲢和鲤,黄笔丫头错当穆桂英。
上懂天文,下懂地理,不知鞋爿袜底。 桂花喂牛,勿识香臭。
羊肉卖完,秤花还只认得。 吃了砒霜药老鼠。
当着勿着,半夜三更敲木杓。 好省勿省,念佛送鲞。
好细意勿细意,裤子脱掉拉屁。 好心事勿心事,心事棺材里呒地方拉屙。
呒没侗钿买草鞋,赤脚走路咋爽快。 廿岁英雄,挑两盏灯笼。
六月挈火熜,十二月带扇子。 倒贴工钱白吃饭,生活让侬学学惯。
挑柴卖,买炭烧。 见人勿拜见鬼拜。
鲜客勿做做腌客。[腌:谐间为厌。
] 端凳勿坐讨凳坐。 克箩勿做做倒筒。
[克箩:一种渔具。] 厨师赶花头,蟹酱倒麻油。
留宿勿宿,敲门投宿。 念佛勿带数珠。
性格生成,落雨清淋。 打死和尚,剃头抵命。
板板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打醋钱难买酱油。
撮着封皮当信读,拿来鸡毛当令箭。 文不象读书人,武不象救火兵。
忖忖好象诸葛亮,做出事体三勿象。 挑猪屙勿得知重,挑砻糠勿得知轻。
铁门栓,纸裤档。 拆屋解榔头。
[解:方言,锯开。] 螺丝壳里当道场。
老鼠尾巴生大毒。 自翻石头自磕自。
自家笨,怪刀钝。 刀口勿磨磨九背。
杀鸡用牛刀,刀钝怪肉老。 牛皮绡筛敲瘪锁。
纱筛遮狗洞。 好好皮肉挖块疮。
不懂装假懂,砻糠当谷种。 老到懵懂,闲话勿懂。
悖时的笃,二五夹六。 小囡呒娘,说来话长。
喊威大鸡蛋,蛙蟆杀两担。[喊威:方言,信口开河。
] 黄狗老亲家,拔脚咬尾巴。 和尚勿吃荤,狗肉囫囵吞。
头报有赏,二报吃巴掌。 勿打勿吊,还忖白要。
勿解勿赖,还忖白卖。[解:方言,付给。
] 晓得噎,饭勿吃。 雇人放炮仗。
得放手时且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意勿忘失意日,上台还忖下台时。
造孽只好造半场,杀人只好杀半刀。 八十婆婆莫笑人家驼背眼瞎。
人无背后眼,难笑人长短。 前磕跌,后做忌。
晴天不捉漏,落雨莫怨天。 能会勿如能推。
吃饭三碗,闲财勿管。 老虎拖人吃也要问问山神。
打人看手势,买缸看釉势。 种田人看天,打渔人看潮。
三色不看,两色半也得看。[三色:指脸色、脸色、声色。
] 一莫打和尚,两莫打黄胖。 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
宁可挑勿动,勿可倒头重。 宁可给会人挈草鞋,难给呒用人做军师。
宁可带根绳,勿可带个人。 田要买总畈,屋要买四散。
[总畈:方言,成片相连。] 做大勿如做小,做小勿如做巧。
夫妻劝拢,造孽劝开。 人心隔肚皮,冷饭隔筲箕。
人心隔肚皮,三爹六主意。 只看八十婆婆出丧,莫看廿岁姑娘红妆。
讨饭带哭间,拉纤带爬行。 待人家就是待自家。
眼头活络,小苦勿吃。 相骂望人劝,相打望人拖。
好,走拢点;坏,走开点。山上有花山下香,桥下有水桥面凉。
只有人手多,石磨搬过河。 人多好用力,人少好吃食。
一滴水灭勿了火,一只猫拖勿光老鼠。 独枝竹难撑,独木桥难行,独只碗难响,独脚戏难做。
独只皮鞋捆勿响。 大麦两头尖,勿合千人缘。
多个铜铃多个响,多去蜡烛多分光。 吃官饭,打官鼓,鼓敲破,呒人补。
同镬吃饭,各自修行。 人凑人群,蟹钻蟹洞。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长长手,难掩天下口。
蹩脚马,大家骑。 道地大,垃圾多。
众多堂前象牛栏。 众家牛耕死,众家狗吃死。
朋友一只缸,敲开呒商量。 树直用场多,人直朋友多。
吃肉要吃前夹心,聚头要聚老成人。 斩肉要斩前夹心,轧队要轧衣冠整。
臭蚶搭臭醋,门框对抱柱。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老虎学咬人。
朋友朋友盆里有。 朋友朋友,碰着就有。
朋友凑头明吃亏。[凑头:方言,相处。
] 朋友热络,脱到赤膊。 三更莫轧道,轧道命难保。
[轧道:方言,交朋友。] 轧队呒好伴,敲碎铁饭碗。
老凑老,讲讲有味道。 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团团圆圆坐一桌。
三人对面,六眼无私。 猪头是个礼,菜头也是礼。
2. 有七的谚语
1、七十岁学巧——长到老,学到老
2、七十岁演活报剧——非同儿戏
3、七十岁中状元——老来喜,老来发奋
4、七石缸里捞芝麻——费功夫
5、七仙女放烟花——天女散花
6、七仙女嫁董永——采取主动
7、七仙女下凡——好景不长;是非多
8、七仙女走娘家——云里来;雾里去
9、七月的荷花——红不久;一时鲜
10、七月的生柿子——难啃;啃不动
1、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十)
2、二十七文钱分三份——久闻(九文)
3、乒乓球打七板子——推三阻四
4、七八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比喻人虽老了,但上进心还很强。)
5、七尺缸里打飞脚——处处碰壁
6、七尺汉子六尺门——不得不低头
7、七个矮人睡一头——低三下四
8、七个婆婆拉家常——说三道四
9、七个钱放两处——不三不四
10、七个人聚会——三朋四友
3. 七夕节的谚语
七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习俗:少女拜织女 读书人拜魁星 节日夜晚,人们要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在各地的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反正是丰富多彩。不过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这里略加阐述。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
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
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
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
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
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
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
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
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拜“床母”:台湾七夕除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
生产、育儿,这都是女性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这类神只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与女性信徒之间,遂构成密切的联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担母职时的焦虑与恐惧。“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
漂针试巧:七月七日,为“女节”。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贺牛生日: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南瓜棚下听悄悄话”: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迎仙”: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
4. 关于月份的谚语
关于月份的谚语: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月防严寒 ,精喂细照管 。
一月门窗要挡严 ,免得猪儿受风寒 。
一月不怕满地风 ,就怕圈有大窟窿 。
一月的风 不怕漏一片, 就怕漏一线 。
一月食温四十度 ,天寒猪膘不减厚。
一月公猪要喂好 ,配种确把性育保 。
二月起圈搞卫生 ,春季防疫不放松 。
二月母猪备分娩 ,分圈饲养精心管 。
三月刮春风 ,饲料基地备好耕 。
三月猪多产 ,要靠专人管 。
四月仔猪将开食 ,预防下痢要及时。
四月不加暖 ,防风且暂缓 。
五月猪出牧 ,秋天猪膘一拳厚 。
注月抓住膘 ,过夏轻悄悄 。
六月门 ,仔猪离了群 。
七月多青草 ,发酵饲料好 。
七月伏草漫山道 ,晒干粉碎好饲料 。
七月圈内多洒水 ,四周开通好来风 。
八月秋高气爽 ,赶猪去找草场 。
八月采猪菜 ,根下带根块 。
九月检疫到实处 ,猪场禁止外人入 。
九月秸选择足 ,用大力量搞青贮 。
十月圈舍修补好 ,赶进克郎育肥膘 。
十月仔猪把圈闹 ,天将寒冷多补料 。
按着猪膘分管 ,十一月里是冬天 。
十一月里扣大棚 ,猪儿贪睡暖融融 。
十一月里垫细草 ,猪儿暖和睡的好 。
十二月天寒地冻 ,大猪要防灾防病 。
十二月里天寒地冻 ,小猪要保膘防冻 。
十二月里天气寒 ,加料保膘好过年 。
十二月里天气冷 ,小猪保膘莫放松。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 。
十月南风是灵药,早晨起风晚上落。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