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俗语谚语

1. 分类的谚语、俗语、格言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
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
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乙、弱肉强食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乙、积重难返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乙、后来居上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乙、因小失大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乙、分道扬镳甲、前怕狼,后怕虎乙、畏首畏尾甲、打破砂锅问到底乙、刨根问底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乙、一见锺情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
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
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
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
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
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
例如: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
(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
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二,谚语和格言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
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
如: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⑥金子碎了分量在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⑨墨是可以磨浓的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①①人心齐,泰山移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
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
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
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
如:①不认这壶酒钱②不知道哪头炕热③蝉曳残声过别枝④横挑鼻子竖挑眼⑤眉毛胡子一把抓⑥起大早,赶晚集⑦求爷爷,告奶奶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⑨摇头不算点头算⑩中看不中吃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
2. 【歇后语、谚语、名言30个要分类别搞混了】
【谚语】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4.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5.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6.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7.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8.才华是血汗的结晶.9.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10.上台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11.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12.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1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15.多练多乖,不练就呆.16.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17.困难是人的教科书.18.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19.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20.先学爬,然后学走.21.心坚石也穿.2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23.勤勉是成功之母.24.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25.百艺通,不如一艺精.26.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27.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2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9.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30.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歇后语】蜻蜒摇石柱---妄想睡梦里捡钱---想得好歇后语—威胁类皮箩里洗虾子---一个也走不脱老虎跟着狐狸走---狐假虎威灯蕊吊颈---吓别人坟头上耍大刀---吓鬼杨六郎赦了杨宗保---被儿媳吓的豆腐店里磨子---不压不做坐汔车看风景---走着瞧纸糊老虎---骇不倒人抱着书本骑马---走着瞧骑着毛驴看唱本---走着瞧骑驴瞧帐本---走着瞧骑马逛灯---走着看道士吹海螺---唬鬼棺材头上放爆竹---吓死人躺着说话---不腰痛歇后语—危险类一根头发系石磨---千钧一发刀口舔糖---危险小刀哄孩子---不是玩的切菜刀剃头---危险老虎打架---劝不得吕太后的筵席---这酒不是好酒怀胎妇女过独木桥---铤而走险鸡婆跳进火灶---不死也要脱身毛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独木桥上跑马---危险耗子钻牛角---不死脱层壳【名言】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战国诗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马克吐温 21.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22.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23.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24.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 25.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马克思 26.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巴斯德 27.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28.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宁 29.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30.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伏尔泰。
3. 搜集各种俗语、歇后语、谚语、成语、并分类
909个熟语+20:百度答案不得超过9999字,只能把解释去掉: 1、哀莫大于心死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 12、拔赵帜立赤帜——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7、百思不得其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19、百闻不如一见——闻: 20、百星不如一月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22、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23、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24、版版六十四——版: 25、半部论语治天下 26、邦以民为本 27、饱汉不知饿汉饥 28、饱暖思淫欲。 29、卑卑不足道 30、卑之无甚高论 31、杯酒释兵权 3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33、彼一时,此一时 34、毕其功于一役 35、闭塞眼睛捉麻雀 3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37、鞭长不及马腹 38、表壮不如里壮 3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0、冰炭不同炉 41、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42、兵败如山倒 43、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4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45、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46、兵在精而不在多 47、病急乱投医 48、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
49、不打不相识 50、不到黄河心不死 51、不得已而为之 52、不得已而用之 53、不登大雅之堂 54、不法古不修今 55、不费吹灰之力 56、不分青红皂白 57、不敢越雷池一步 58、不管三七二十一 59、不见棺材不落泪 6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61、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62、不可同日而语 63、不能赞一词(辞 64、不念僧面念佛面 65、不怕官,只怕管 66、不期然而然 67、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6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70、不识庐山真面目 71、不是冤家不聚头 72、不为五斗米折腰 73、不问青红皂白 74、不幸而言中 75、不以辞害志 76、不以规矩,不能方圆 77、不以人废言 78、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 7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0、不知老之将至 81、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82、不知天高地厚 83、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84、不知者不罪 85、不自由,毋宁死 86、不足为外人道87、布袋里老鸦——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88、步步生莲花。
89、防患于未然 9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91、河东狮子吼 92、河海不择细流。 93、河水不洗船 94、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95、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96、拆东墙补西墙。
97、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98、长安居大不易。 99、长江后浪推前浪 100、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101、朝里无人莫做官。
102、嗔(chēn)拳不打笑面 103、陈谷子烂芝麻 104、成败在此一举 10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106、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107、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08、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10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10、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111、秤砣虽小压千斤 112、吃不了兜着走 113、吃力不讨好 114、吃粮不管事 115、吃软不吃硬 116、吃一堑,长一智 117、吃硬不吃软 118、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119、尺蚓穿堤,能漂一邑。 1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1、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22、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123、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124、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125、出淤泥而不染。
126、初生牛犊不怕虎 127、杵臼交 128、杯中物 129、百世师 130、传闻不如亲见 131、船到江心补漏迟 132、船到桥门自会直 133、船多不碍路 134、吹皱一池春水 135、春蚕到死丝方尽 136、春秋无义战 137、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138、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139、此地无银三百两 140、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141、此风不可长 142、此一时彼一时 14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44、聪明反被聪明误 145、存十一于千百 146、东西南北客 147、东窗计 148、东道主 149、东方不亮西方亮 150、东风吹马耳 151、东风压倒西风 152、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153、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 15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55、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56、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5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158、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159、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60、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161、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162、打边鼓 163、打开天窗说亮话 164、打破沙(砂)锅问到底 165、打蛇打七寸 166、打鸭惊鸳鸯 167、打鸭子上架 168、打肿脸充胖子 169、大旱望云霓 170、大开方便之门 171、大事不糊涂 172、大树底下好乘凉 173、大水冲了龙王庙 174、带着铃铛去做贼 175、丹之所藏者赤 176、单丝不成线 177、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178、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7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80、当面锣,对面鼓 181、当面输心背面笑 182、道不同,不相为谋 18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8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185、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1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7、得饶。
4. 谚语分类
一、知识学习 实践经验(一)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缅甸谚语)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欧洲谚语)二、知识学习 实践经验(二)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4.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5.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6.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7.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8.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9.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10.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11.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12.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1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15.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16.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17.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18.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19.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20.先学爬,然后学走。21. 心坚石也穿。
2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23. 勤勉是成功之母。
24.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25.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26.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27.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28.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9.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30.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31.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32.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33.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34.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35.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6.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37.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38.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39.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40.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南斯拉夫谚语)41.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法国谚语)42.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43.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丹麦谚语)44.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45.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日本谚语)三、知识学习 实践经验(三)1.时间是宝贵的财富。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少而不学,老而无识。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 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6.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7. 有钱难买少年时。8.失落光阴无处寻。
9.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10.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11.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12.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13.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14.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15.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16.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17.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19. 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20.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21. 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22.懒人嘴里明天多。
23.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四、意志、干劲、科学态度(一)1.有志者 事竟成。
2.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3. 志在顶峰的人,不在半坡留连。
4.理想是力量,意志是力量,知识是力量。5.没有松柏性,难得雪中青。
6.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7.决心要成功的人,已成功了一半。
8.鹰飞高空鸡守笼,两者理想各不同。9.鸟有翅膀,人有理想。
10.有志飘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11. 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12.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13.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15.好儿女志在四方。
16.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17. 人若无志,纯铁无钢。
18.没有铁锨挖洞难,没有志气进取难。19.不怕知浅,就怕志短。
20.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21. 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22. 决心攀登高峰的人,总能找到道路。(亚洲谚语)23.没有目标的生活,就象没有舵的船。
(英国谚语)24.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朝鲜谚语)25.聪明人把希望寄托在事业上,糊涂人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上。
(阿拉伯谚语)26. 宁可折断骨头,不可背弃信念。(蒙古谚语)27.通向崇高目标的道路,总是崎岖艰难的。
(朝鲜谚语)28.摔倒七次,第八次站起来。(日本谚语)29.山高不算高,人登山顶比山高。
(越南谚语)五、意志、干劲、科学态度(二)1.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练。2.铁要打,人要练。
3.老天不负勤苦人。4.艺高人胆大。
5. 身经百战,浑身是胆。6.钢不压不成材。
5. 歇后语分类
中华国粹网 中国文化精华收藏网站.主要栏目:楹联仓库. 歇后语 歇后语网站,并有幽默、笑话、顺口溜、魔鬼辞典、俏皮话等. 联都网站 关于对联,楹联学习,交流的网站.yh2000.com/xnff/liandu 名言谚语 提供名言谚语.myczc.51.net/motto 青海花狼网 提供了有关青海省的民间曲艺、青海花儿、青海方言等方面的信息. 谚语集 含谚语、歇后语、妙语警句、绕口令及俏皮话./yanyu 中国灯谜 介绍灯谜历史、谜格入门等 riddle.myrice.com 中国歇后语大全 提供大量的歇后语.jokes.skyhits.com/01/xiehouyu/a.htm 中外谚语 /hanyuwenxue/zhongwyy/yanyu.htm 歇后语 提供大量歇后语.202.99.219.234/youmo/xiehouy/xhy/xiehouyt.htm 歇后语 提供大量的歇后语.garden.2118.com.cn/goodbook/xiaohua/xlgjxhy/b.html 歇后语 提供大量的歇后语.jiyue.vip.sina.com/xiaohua/xiehouyu/F.htm 歇后语 提供大量的歇后语./yuwen/xiehouyu/index.htm 歇后语 提供大量精彩的歇后语.wanlihong.free.fr/xiehuoyuwanlihongyongjin.htm 歇后语 提供大量歇后语.zhaobaozhong.nease.net/book-mjwx-xiehouyu.htm 歇后语 提供大量的歇后语.happy.xcinfo.ha.cn/xiehouyu/xiehouyu1.htm 歇后语 提供大量的歇后语.ymo.myrice.com/xie.htm 歇后语大全 提供大量的歇后语.shcsc.myrice.com/xiehouyu/xhyindex.htm 新龙在线(歇后语选集) 提供大量的歇后语.1gg2kk.myrice.com/newpage6.htm。
6. 谚语分类大全
一、知识学习 实践经验(一)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缅甸谚语)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欧洲谚语) 二、知识学习 实践经验(二)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4.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5.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6.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7.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8.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9.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10.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11.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12.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1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15.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16.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17.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18.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19.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20.先学爬,然后学走。21. 心坚石也穿。
2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23. 勤勉是成功之母。
24.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25.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26.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27.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28.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9.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30.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31.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32.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33.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34.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35.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6.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37.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38.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39.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40.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南斯拉夫谚语)41.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法国谚语)42.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43.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丹麦谚语)44.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45.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日本谚语) 三、知识学习 实践经验(三)1.时间是宝贵的财富。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少而不学,老而无识。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 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6.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7. 有钱难买少年时。8.失落光阴无处寻。
9.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10.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11.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12.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13.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14.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15.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16.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17.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19. 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20.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21. 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22.懒人嘴里明天多。
23.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四、意志、干劲、科学态度(一)1.有志者 事竟成。
2.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3. 志在顶峰的人,不在半坡留连。
4.理想是力量,意志是力量,知识是力量。5.没有松柏性,难得雪中青。
6.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7.决心要成功的人,已成功了一半。
8.鹰飞高空鸡守笼,两者理想各不同。9.鸟有翅膀,人有理想。
10.有志飘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11. 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12.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13.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15.好儿女志在四方。
16.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17. 人若无志,纯铁无钢。
18.没有铁锨挖洞难,没有志气进取难。19.不怕知浅,就怕志短。
20.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21. 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22. 决心攀登高峰的人,总能找到道路。(亚洲谚语)23.没有目标的生活,就象没有舵的船。
(英国谚语)24.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朝鲜谚语)25.聪明人把希望寄托在事业上,糊涂人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上。
(阿拉伯谚语)26. 宁可折断骨头,不可背弃信念。(蒙古谚语)27.通向崇高目标的道路,总是崎岖艰难的。
(朝鲜谚语)28.摔倒七次,第八次站起来。(日本谚语)29.山高不算高,人登山顶比山高。
(越南谚语) 五、意志、干劲、科学态度(二)1.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练。2.铁要打,人要练。
3.老天不负勤苦人。4.艺高人胆大。
5. 身经百战,浑身是胆。6.钢不压不成材。
7. 我想找一些分类谚语
1 谚语集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谷要自长,人要自强。
想喝甜水自己挑。 路要自己走,关要自己闯。
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家有斗量金,不如自己有本领。
宁苦干,不苦熬。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 锯一响就有锯末。
血书必须用血写。(西班牙谚语) 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
(蒙古谚语) 一步一个脚印。 不图一时乱拍手,只求他日暗点头。
多做强似能说。 愿望的东西,必须伸手才能得到。
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一万次空想抵不上一次实干。 看到了目标,并没有到达目的地。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虽然有了好种子,庆祝丰收还太早。
要想成功,必须走完从说到做这段路。 十个空想家,抵不上一个实干家。
只有希望而没有行动的人,只能靠做梦收获所得。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办事要扎实,说话要谨慎。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道儿是人走出来的,辙儿是车轧出来的。 别只看骑车马如飞龙,也要看他驯马时留下的伤痕。
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 不问收获,只看耕耘。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能挑一百斤,不挑九十九。
打鱼的不离河,打柴的不离山。 芳香的花不一定好看,能干的人不一定会说。
(高山族谚语) 清晨的阳光不算温暖,瞬息的安逸不算幸福。(蒙古谚语) 勤恳者讲实干,懒惰者讲茶饭。
(蒙古谚语)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缅甸谚语) 多深的地基,垒多高的墙。
(日本谚语) 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法国谚语) 如果不费力,东西没价值。
(西班牙谚语)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德国谚语) 竹子是一节一节长出来的;功夫是一天一天练出来的。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如果每天挖掉一些土,就是高山也能铲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苦练日久,得心应手。
人有恒,万事成;人无恒,万事空。 胜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持久的人。
吃饭吃饱,做事做了。 摆船要摆到岸。
开弓没有回头箭。 望远镜能展望前进的目标,却不能缩短要走的路程。
大胆的尝试等于成功的一半。(美国谚语) 虾儿虽小,却能游过大海。
(缅甸谚语) 滴水也能装满缸。(尼泊尔谚语) 慢火煮出好饴糖。
(英国谚语) 铁要打,人要练 老天不负勤苦人。 艺高人胆大。
身经百战,浑身是胆。 钢不压不成材。
有苦干的精神,事情便成功了一半。 雨淋青松松更青,雪打红梅梅更红。
不经风雨不成材,不经高温不成钢。 铁是打出来的,马是骑出来的。
夜越黑珍珠越亮,天越冷梅花越香。 能力同肌肉一样,锻炼才能生长。
好马要是三年不骑,会比驴子还笨。 牡丹花好看,可没有菊花耐寒。
不经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日本谚语) 敢伏虎者上高山,能降龙者下大海 打虎岂怕虎咬。
要想挤狮奶,就得有斗狮的胆量。 打铁先要自身硬。
天不怕、地不怕,老虎屁股也要摸一下。 参考下列链接,您自己打开看看! 祝您好运! /c?word=%D1%E8%D3%EF%3B%BC%AF&url=/f%3Fkz%3D133867130&b=0&a=12&user=baidu。
8. 谚语与俗语的区别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乙、弱肉强食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乙、积重难返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乙、后来居上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乙、因小失大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乙、分道扬镳甲、前怕狼,后怕虎乙、畏首畏尾甲、打破砂锅问到底乙、刨根问底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乙、一见锺情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二,谚语和格言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⑥金子碎了分量在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⑨墨是可以磨浓的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①①人心齐,泰山移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①不认这壶酒钱②不知道哪头炕热③蝉曳残声过别枝④横挑鼻子竖挑眼⑤眉毛胡子一把抓⑥起大早,赶晚集⑦求爷爷,告奶奶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⑨摇头不算点头算⑩中看不中吃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
9. 【歇后语分那几类】
歇后语的意义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例如:一个巴掌打不响 -- ; 懒婆娘的裹脚 --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第一,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 - 小葱拌豆腐 -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第二,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 - 冷水发面 -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第三,喻物类.如:秋后的蚂蚁 - 棋盘里的卒子 -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曹操吃鸡肋 -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