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谚语
1. 求谚语.俗语.歇后语.典故
(1)德行谚 人带面目树带皮。
还细偷针,大哩偷金。 食了人家嘴软,拿了人家手软。
日里唔做亏心事,半夜唔怕鬼敲门。 人心高过天,做哩皇帝想成仙。
(2)劝学谚 唔读书,瞎眼珠。 若要好,问三老。
四十四,目聚聚;六十六,学唔足。 有状元学生,么状元先生。
(3)衣食住行谚 食唔穷,着唔穷,么划么算一世穷。 上屋搬下屋,唔见一箩谷。
做不尽子孙屋,买不尽子孙田。 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zhao)难。
(4)做人处世谚 有样么样,看看世上。 你有春风,有夏雨。
君子用喙(嘴巴)讲,小人动手脚。 相骂么好言,相打么好拳。
发誓都有灵,世上么罪人。 (5)勤俭谚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人勤地献宝,人懒地生草。 会算唔会筹,打米换番薯。
早起三朝当一工,早起三春当一冬。 (6)谦让谚 唔曾出门,先学谦让。
盲做生理,先学肚量。 当让不让,十九上当。
蒸酒磨豆腐,唔敢逞师傅。 (7)哲理谚 食得平,使得行。
唔怕一万,就怕万一。 心痛心知,肚痛肚知。
留得青山在,不怕么柴烧。 么针唔引线,么水唔行船。
(8)生产谚 耕田唔开沟,当过被贼偷。 耕田唔转霜,当过无粪缸。
立冬唔割禾,夜夜蚀一箩。 积肥如积粮,肥多谷满仓。
早子唔怕水淋头,番子唔怕火烧天。 水利唔修,有田也丢。
一、具有比喻意义的歇后语 石灰撒路——打白行。 沙坝摆摊——外行。
水打棺材——溜死人。 伯公吹火——神气(了不起之意)。
五脚凳——斗多。 灯笼点火——肚里明。
面对面吹笛——斗气(谐赌气)。 寿星公吊颈——嫌命长。
木匠戴枷——自造自受。 皇帝相打——争天。
死拐子——硬气。 猫抓糍粑——难脱爪。
钝刀切菜——望缸帮(谐望帮助)。 三只手指拣田螺——十拿九稳。
坳上伯公——两头都食得。 火烧猪头皮——面熟目熟。
刀切蕹(wèng)菜——两头空。 石头捶网——岩线。
盲人上山——唔知高低。 利刀切豆腐——两面光。
巴掌生毛——老手。 二、谐音歇后语 白纸糊窗——么(无)个字(“字”谐“事”)。
十二月芥菜——上哩心(谐“伤了心”)。 苦瓜虫——内贡(谐“内讧”)。
天井里种菜——么(无)园(谐“无缘”)。 味碟种菜——园(缘)份浅。
棚上睡目——高眠(谐“高明”)。 竹篙晒衫——袖来(谐“就来”)。
潮州伯公——学老神(谐“老成”)。 丈人老个菜地——岳园(谐“愕然”)。
石板盖米缸——唔怕鼠(谐“唔怕丑”)。 水打灯草——流(留)心。
老鼠爬桁——慢上梁(谐“商量”)。 大字无横——人字(事)好。
纸角装盐——包成(涵)。 井里撑船——难开篙(交)。
烟窗出火——灶(做)里来。 线绑伯公——吊(调)神。
典故:泰山之高与渊泉之深,难兄难弟 割席分坐 华歆救人急难 王祥感动后母 【大树旁】《后汉书·冯异传》:“(冯)异为人谦退不代,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清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O咏将军。
来苏轼《食荔枝二首》之一:“丞相词堂下,将军大树旁。”另参见植物部·木本“将军树”。
【万里长城】《宋书·檀道济传》:“(檀)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道济见收,脱债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日唐书·李勋传》:“太宗谓侍臣日:‘朕今委任李世勋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O喻捍卫祖国的大将。
唐贺知章《送人之军》:“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另参见地理部·城建“长城”。
【万里侯】参见人事部·富贵“封侯万里”。北周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之三:“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候。”
【飞将】《史记·李将军列传》:“于是天子乃召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O指李广。
或泛指骁勇善战的将军。唐王昌龄拙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另参见人物部·人杰“李飞将”。【五丁】《水经注·污水》:“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了引之成道。”
O喻指功勋卓著的功臣名将。唐张枯《读狄梁公传》:“五丁抉造化,一柱正乾坤。”
另参见地理部·土石“石路五了开”、动物部·走兽“金牛”。【功狗】参见动物部·走兽“功臣狗”。
清黄任《彭城道中》:“当年何不怜功狗,留取韩彭守四方。”【乐毅】《史记·乐毅列传》:“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
“燕昭王以为亚卿。”“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O喻良将,或喻良将遭谗。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乐毅怕再生,于今亦奔亡。”
另参见人物部·圣贤“乐毅贤”、人事部·冤怨“乐生谤”。【亚夫】参见武备部·军旅“细柳营”。
唐羊士愕《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亚夫高垒静,充国大田秋。”【夺胡骑】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胡骑得广,广时伤。
2. 有关汉中的成语
1、石牛粪金——金牛道的来历、故事
2、倾国倾城——源自于中国古代第一位美女褒姒
3、一笑千金——源自于中国古代第一位美女褒姒
4、烽火戏诸侯——源自于中国古代第一位美女褒姒
5、萧规曹随——中国古代三大水利设施之一的汉中山河堰
6、亡楚归汉——源自于《史记》韩信投奔汉王刘邦的故事
7、萧何月下追韩信——发生于汉中留坝县马道的故事
8、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源自于汉中拜将坛的故事
9、筑坛拜将——源自于汉中拜将坛的故事
10、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源自于韩信辅佐刘邦北定关中的典故
11、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源自于诸葛亮的典故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源自于诸葛亮的典故
3. 与中有关的成语
与中有关的成语 :
古今中外、
百发百中、
目中无人、
美中不足、
管中窥豹、
中流砥柱、
雪中送炭、
中西合璧、
驰名中外、
空中楼阁、
火中取栗、
秀外慧中、
粗中有细、
无中生有、
恶意中伤、
乐在其中、
从中作梗、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女大不中留、
一语中的、
个中滋味、
逐鹿中原、
急中生智、
外强中干、
水中捞月、
女中豪杰、
如日中天、
人中之龙、
中道而废
4. 向各位哲学家求教:西乡♂的名字是从何而来
西乡县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位于陕西南部,汉中东部,东邻石泉、汉阴,南接镇巴和四川通江,北连洋县,西与城固、南郑接壤。
阳安铁路横贯东、西,长约70公里,210、316国道纵横穿越县境。 西乡地当川陕要冲,历史上因形势险峻,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兵家所必争。
[1] 西乡其生态环境优良,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嘉陵南去,汉江东流。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南北气候过度带区位,孕育和滋养了极为丰富的物种,造就了适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良环境[2] ,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3]。
5. 形容担心.的成语
形容担心的成语 关于担心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担心的成语61条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不足为虑 不值得忧虑担心。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臻传》:“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担惊忍怕 担心害怕。
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担惊受恐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担惊受怕 担心害怕。
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出处:《水浒传》第三五回:“你们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吊胆提心 提心吊胆。
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
形容担心的成语 关于担心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担心的成语61条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不足为虑 不值得忧虑担心。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臻传》:“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
担惊忍怕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担惊受恐 担心害怕。
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担惊受怕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水浒传》第三五回:“你们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处,不担惊受怕,我却有一条妙计,只是难教你。”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吊胆提心 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翻肠搅肚 形容内心极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出处:杨朔《雪花飘飘》:“不过也怪,自从部队逼近下花园,百岁忽然翻肠搅肚的想念起爹爹来了。”分心挂腹 形容十分挂念。
出处:《宋书·王僧达传》:“山川险阻,吉凶路塞……分心挂腹,实亦私苦。”蜂迷蝶猜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迷蝶猜。”蜂识莺猜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同“蜂迷蝶猜”。出处:元本·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识莺猜。”
挂肚牵肠 极言牵挂,挂念。出处:《白雪遗音·岭儿调·从别后》:“从别后……心儿里挂肚牵肠,废寝忘食。”
挂肚牵心 牵:牵挂。形容忧虑不安的心情。
寒泉之思 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出处:《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寒心消志 形容担心忧虑。
同“寒心销志”。出处:《梁书·武帝纪下》:“联寒心消志,为日久矣,每当食投箸,方眠彻枕,独坐怀忧,愤慨申旦,非为一人,百姓故耳。”
寒心销志 形容担心忧虑。同“寒心消志”。
出处:汉·邹阳《上书吴王》:“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何患无辞 何患:哪怕;辞:言辞。
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出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后顾之忧 顾:回头看。
来自后方的忧患。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
出处:《魏书·李冲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患得患失 患:忧患,担心。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兼葭秋水 比喻思慕的人。
兼,同“蒹”。焦心劳思 形容人非常操心、担忧。
出处:宋·司马光《进五规状·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惊心吊胆 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刻骨铭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恐遭物议 物:这里指人;议:议论。
担心遭到众人的非议。出处:《梁书·谢几卿传》:“时左丞庚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并肆诞纵,或乘露车历游郊野,既醉则执铎挽歌,不屑物议。”
铭心刻骨 刻写在心上骨上,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记。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铭心镂骨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
暮云春树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念兹在兹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出处:《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捏一把汗 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赵姨娘正因彩云私赠了许多东西,被玉钏儿吵出,生恐查诘出来,每日捏一把汗打听信儿。”杞国忧天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同“杞人忧天”。杞国之忧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
6. • 汉中有多少古代名人
张骞 开通西域第一人。
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出生在汉中城以东的城固县,他两次奉命出使西域,联系了当时西域五十二国,加强了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打通了我国与中亚、西亚的陆路交通,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他说服了汉武帝发使者通西南之塞,开发边远地带。
元朔六年(123年)、受封为博望侯,后拜大行令,列于九卿。 蔡伦 龙亭侯名垂纸史的蔡伦,才学渊博,敦厚精细。
东汉和帝时,中常侍尚方令,他发明了造纸术,制成了“蔡侯纸”。朝廷推广,惠泽学林。
邓太后以为蔡伦供职朝廷,年久有功,封为“龙亭侯。”食邑三百户,封地在汉中城以东的洋县龙亭镇。
今有墓、祠供人凭吊。 陆游 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应著名爱国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来到汉中,襄赞军务。
在汉中期间,他瞻仰汉中古迹,赴散关前沿阵地,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更坚定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信念。诗人认为,是汉中的金戈铁马战斗生活,使他“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奠定了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杨王孙 提倡简葬的杨王孙,西汉时汉中城固县人杨王孙,久居长安,家累千金,却竭力提倡简葬。
临终,嘱其子:“吾死,裸葬,以复吾真。”并对劝告的亲友说:“厚葬无益死者也。”
死后裸葬于终南山。为我国古代提倡简葬的著名人物。
郑子真 高隐名士郑子真,郑子真名郑朴,祖居褒谷。甘恬秉默,教人则勉以敬天、事人之道。
虽名振京师,然隐居不仕。常垂钓于褒谷口,世号“谷口先生”。
清人有诗赞曰:“汉代名流重子真,洁身却聘隐垂伦,风高不让严陵濑,褒谷鱼台似富春”。 李固 刚直不阿的“北斗喉舌”。
东汉时北海郎,对南郑学人李固推崇备至,曾上书皇帝说:“好是正直,卓冠古今,当世莫及”。冲帝即位后以李固为太尉。
李固生前与把持朝政的权奸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有“北斗喉舌”之称。李固的名言“阳春之曲,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至今为人吟咏和称道。
文同 文同“成竹在胸”,善诗文书画,尤擅画竹。宋神宗熙宁六年春至十年冬(1073一一1077年)知兴元府及洋州时,屡游褒谷石门,观“玉盆”刻石,曾以汉中山川景物为题作诗30首寄苏轼,苏亦以诗唱和。
时洋州筼筜谷翠竹修篁,文同在谷中筑“披锦亭”,公余即赴谷中精研画竹技法,总结出画竹“必得先成竹胸中”的画理。成语“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即源于此。
方孝儒 被称为“读书种子”、“明之学祖”的方孝儒,在明朝开国名臣宋濂精心雕琢和陶冶下,“进修之功,日有异而月不同”。在他任明建文帝“托孤”大臣之前,曾任汉中府学教授达七年之久。
其间,他粗衣粝食,兢兢业业地教授诸生,“由是山南皆知向学”。对汉中的教育事业卓有贡献。
因朝廷政治风云突变,方孝儒惨遭杀害,诛及十族。后人在汉中修建“方正学祠”,以作纪念。
王世镗 近代书法大家。王世镗原籍天津,中年客居汉中市莲花池畔,校碑读书,寄情翰墨。
1924年,集韵语而成《稿诀集字》。汉中道尹阮贞豫邀汉上名流为之注释,刻石嵌于宝峰寺,遂有拓本流传。
1932年,于右任见拓本,曾诧为古人书,爱不释手。后致电邀王赴南京,于先生尽出其所藏,世镗融会笔端,书作名动金陵,慕名者络绎不绝,于右任先生誉其为“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与并”。
石门研究学者 石门研究学者北魏郦道元、宋代欧阳修、赵明诚、洪适,明代杨慎,清代吴大征、王昶、阮元、毕沅、杨守敬、康有为、罗秀书等均有著录。 近代出入汉中的书法家 近代出入汉中的书法家于右任、王世镗、高道天、文伯子等人,多次攀萝扪葛,赴石门瞻仰摩崖风采。
自汉唐以来,出入于汉中的文学家、艺术家还有王远、沈锉期、岑参、元稹、李商隐、孙樵、晏袤、宋琬、王渔洋等等。 在历代革命斗争史上,汉中也有一批名人的活动。
张鲁 东汉末年农民大起义之时,在汉中有张鲁的五斗米道活动,设义舍、建政权长达24年,使汉中成为乱世之中安定和富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