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相反的谚语

1. 求意思相反的中国的俗语
这类俗语其实很多,只是好多现代不几乎不用……呵呵。答案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2. 意思相反的格言俗语
类似于这样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VS "百无一用是书生"
"艺多不压身 VS 鼹鼠十技,不如墨鱼一能"
"大丈夫能屈能伸 VS 士可杀,不可辱"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VS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招风VS敢为天下先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VS出淤泥而不染
少数服从多数VS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兔子不食窝边草VS肥水不流外人田
知足常乐VS不思进取
事实胜于雄辩VS歪理走遍天下”
“姜还是老的辣VS青出于蓝胜于蓝
3. 意思相反的古语名言~~~~
1、宰相肚里能撑船——有仇不报非君子
宰相肚里能撑船,出自王安石典故,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倡导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待人处事要仁慈。
有仇不报非君子,君子面对仇人或仇恨必然奋起反抗,才称得上君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甚至打了左脸还送上右脸去给人打,是君子能忍的度。
2、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出自宋·苏洵《衡论·远虑》,意思是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出自《后汉书·崔骃传》。是说和没有深交的人不要深入谈话,沉默才是金。交情浅不要多说,因为不了解情况,和他不熟,多说多错。
3、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意思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酿成大错。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化用自“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羊丢了后再去修补羊圈已经来不及了
4、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出自《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即使是饿死的骆驼体积也比马的大。引申意为在一方面有特别特长的人,即使在这方面突然到了穷困的地步,也比一些在这方面刚出炉的人强。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俗语,比喻一个身份高贵和地位显赫的人,如果蒙难,那他的身份和地位便会远远低于普通人。
5、书到用时方恨少——百无一用是书生
书到用时方恨少,出自《增广贤文》之勤奋篇,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黄景仁的《杂感》,意思是:世上有千种职业,唯一 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读书人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空有一番豪情,却完全没处发挥。
4. 意思相反的成语有哪些
常见成语:大惊小怪,里应外合,南辕北辙,天崩地裂,左邻右舍, 进退两难。
1、大惊小怪。
【解释】: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出自】: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示例】:兄弟,休要~的,则他便是杨衙内,是个有权有势的的。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否定句中
【近义词】少见多怪、见怪不怪、失惊倒怪、小题大做、小题大作、神经过敏、蜀犬吠日
【反义词】不足为奇、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行若无事
2、里应外合。
【解释】: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出自】: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示例】:过几日,我这里差人去投降,他们必然懈怠,我们却去劫寨,那时~,定获全胜。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七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里勾外连、内外夹攻、内外勾结、里通外国、表里相应
【反义词】孤立无援、孤军深入
3、南辕北辙。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示例】: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相差甚远,有甚么和议可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背道而驰、南山有鸟、天南地北、相背而行、救经引足、以火去蛾、北辙南辕、戴盆望天、分道扬镳、抱薪救火、举措失当、舍本逐末、掘地寻天
【反义词】瞻予马首、马首是瞻、异途同归、殊途同归
4、天崩地裂。
【解释】: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出自】:《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变化巨大
【近义词】天塌地陷、移山倒海、天崩地坼、天翻地覆、地覆天翻、天地长久、震天动地、翻天覆地
【反义词】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5、左邻右舍。
【解释】:左右的邻居。也比喻关系比较接近的其它单位。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
【示例】:照顾‘~’,不能搞先进迁就落后,不能搞平均主义。 《人民日报》1984.8.3
【近义词】东家西舍、三邻四舍、街坊邻里、左邻右里、东邻西舍
【反义词】天南海北、天涯海角
6、进退两难。
【解释】: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出自】:宋·李靖《卫公兵法》:“凡攻城之兵……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师逼追。”
【示例】:孔明曰:“既主公在涪关~之际,亮不得不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处境困难
【近义词】进退维亟、进退为难、进退维谷、骑虎难下、势成骑虎、左右为难、进退迍邅、跋前疐后、不尴不尬、不上不下、不上不落、上下为难、羝羊触藩、上天无路、进退触篱、跋前踬后、进退失据、进退维艰、入地无门
【反义词】无往不利、得心应手、毫不犹豫、进退自如、左右逢源、一帆风顺
5. 意思相反的成语
意思相反的成语有春风满面—愁眉苦脸,神采奕奕—无精打采,高瞻远瞩—鼠目寸光,拐弯抹角—直截了当,万古流芳—遗臭万年等。
一、春风满面
释义: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出处: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回:谁知包公不但不怒,将单一一看明,不由春风满面,口中称赞:“先生真天才也!”
二、愁眉苦脸
释义: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
出处: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苦脸。”
三、神采奕奕
释义: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出处: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七回:“我在底下看着,果然神采奕奕。”
四、无精打采
释义: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处: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魏翩仞一定要问他那里的电报,他只是不说。当下无精打采的坐了一会。”
五、高瞻远瞩
释义: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出处:茅盾 《子夜》三:“和 孙吉人 尚属初交,真看不出这个细长脖子的小脑袋里倒怀着那样高瞻远瞩的气魄。”
六、鼠目寸光
释义: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米远。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处:蒋士铨《临川梦·隐奸》:“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倒辕门。”
译文:吓得那些没有远见的时文朋友自愿认输。
七、拐弯抹角
释义: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早就来到李家门口。
八、直截了当
释义: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出处: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九、万古流芳
释义: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译文:老子宰辅,如果你留着赵氏孤儿,当名声流传青史,万古流芳。
十、遗臭万年
释义:死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
出处:《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译文:既然不能流芳百世,也不值得在遗臭万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