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的谚语

    1. 地震前哪些动物有异常反应

    动物在地震前主要有哪些异常反应?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根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2.动物的反常表现类型: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3.不同类型动物的异常特点:穴居动物:指生活在洞穴里的动物,如老鼠、蛇、蚯蚓等.震前异常行为主要有: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活动规律反常,成群结队,四处窜逃,惊叫,惊慌或呆痴等.像鼠类,在震前成群出洞,四处窜逃,不怕人和猫等.水栖动物:指江河池塘中的鱼类以及蛙类等.震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浮头昏迷、打旋翻肚、翻腾跳跃等.地面动物:指的是牛、马等大牲畜和狗、猪、羊、兔等家畜.震前这些动物一般出现的异常现象是焦躁不安、嘶叫乱跑、萎糜不振、不进食、不进窝.而狗则更多地表现为漫无目标地狂跑狂吠,向墙脚刨洞.飞行动物:指的是家禽及常见鸟类和昆虫.它们的异常行为主要有不符合常规的成群惊飞惊叫,不进窝巢栖息、呆滞无神、不思寻食等.如鸡往高处惊飞栖息,鹅鸭赶不下水或下水后惊飞上岸等现象.4.动物震前异常反应有哪些主要特征?震前动物的异常多数集中在震前1-3天,短的仅仅只有几分钟.一般来说,愈接近地震发生的时刻,动物异常的种类愈来愈多,异常现象愈集中.越靠近震中,动物的异常越明显,异常行为越强烈.(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以便分析处理,不得根据不确凿的依据误传地震。

    2. 关干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的谚语

    关干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的谚语有: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公元前373年,历史学家们记录了地震发生前几天动物的逃窜现象,包括了老鼠,蛇,黄鼠狼等。几千年来,出现了许多关于动物预感地震的谣传,鲶鱼疯狂游动,鸡停止下蛋,蜜蜂离开蜂巢等等。

    无数的动物主人声称目睹了它们地震前奇怪的行为。动物感觉到了什么一直以来是一个谜。一种理论认为,动物能够感知地震前地下释放出来的某种气体或者地下的电性变化,才会有如此奇怪的反应。

    扩展资料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jiù]、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地震前兆

    3. 地震前活动的谚语.

    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一)地震的宏观异常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2、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4. 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的谚语是怎样的呢

    关于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我国震区群众曾经流传着这样的 谚语: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这是震区人民群众在监视预报地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 经验。

    震应该说明的是,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宏观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 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5. 有没有关于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的彦语啊

    小震闹大震到

    利用地震前动物、地声、地光、水位水质等客观存在的宏观前兆现象,观测其异常变化,为临震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关于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震区群众曾经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这是震区人民群众在监视预报地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地震越大,越是临近地震发生,动物异常的反应就越明显。因此,观测动物异常,进行分析鉴别,排除干扰影响, 还应及时向当地地震主管部门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动物异常往往与气象、环境等因素有关,必须注意分析鉴别。

    距离较近的大地震发生前常常伴有来自地底下低沉的轰鸣声,它与平时城市噪音完全不同,或天空中出现强烈闪光,要提防其后可能出现大地的颤抖和房屋的晃动。如有这些现象,应及早采取家庭应急防御措施。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 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昧、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 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6. 在地震前动物会有什么异常反应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根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2.动物的反常表现类型: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3.不同类型动物的异常特点:穴居动物:指生活在洞穴里的动物,如老鼠、蛇、蚯蚓等.震前异常行为主要有: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活动规律反常,成群结队,四处窜逃,惊叫,惊慌或呆痴等.像鼠类,在震前成群出洞,四处窜逃,不怕人和猫等.水栖动物:指江河池塘中的鱼类以及蛙类等.震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浮头昏迷、打旋翻肚、翻腾跳跃等.地面动物:指的是牛、马等大牲畜和狗、猪、羊、兔等家畜.震前这些动物一般出现的异常现象是焦躁不安、嘶叫乱跑、萎糜不振、不进食、不进窝.而狗则更多地表现为漫无目标地狂跑狂吠,向墙脚刨洞.飞行动物:指的是家禽及常见鸟类和昆虫.它们的异常行为主要有不符合常规的成群惊飞惊叫,不进窝巢栖息、呆滞无神、不思寻食等.如鸡往高处惊飞栖息,鹅鸭赶不下水或下水后惊飞上岸等现象.4.动物震前异常反应有哪些主要特征?震前动物的异常多数集中在震前1-3天,短的仅仅只有几分钟.一般来说,愈接近地震发生的时刻,动物异常的种类愈来愈多,异常现象愈集中.越靠近震中,动物的异常越明显,异常行为越强烈.(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以便分析处理,不得根据不确凿的依据误传地震。

    7. 地震前动物的反映

    动物为什么能事前知道地震?因为许多动物的器官对自然灾害特别敏感,它们比人能提前知道灾害的来临.如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发生的7.3级地震前一个半月,就有冬眠的蛇出洞;许多鹅惊慌失措,乱叫不进窝,有的还飞起来.震前一两天猪不吃食,用力爬墙、拱门.地震前两天小猎互相乱咬,十几条小猪的尾巴都被咬掉.一只黑母鸡就在2月4日地震时飞上了树.一条雌马甲鱼在埒前20分钟突然翻腾,跃出水面,并发出尖叫声.营口一生产队有6条牛,震前头一天,有4头牛打呆拼角,2头牛拼命用蹄子刨地;鹿场的一群梅花鹿突然乱跑乱窜,有的前腿被挤骨折.中国科学院对鸽与地震关系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鸽子的胫骨的腓骨之间骨膜附近,有种椭球状小体,比小米还小,约有百余颗,有神经连着,形如一串葡萄.它们对震动十分敏感,刺激振幅达十分之几微米,就引起神经电发放.生物物理所用100只鸽子实验.将50只鸽子腿上的小颗粒切除,另50只保留不动,在4级地震前,后者惊飞不已,前者安静如常.说明切除腿部颗粒后与中枢神经失去了联系.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圈,钎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目前,除通过地磁、重力、地下水位、水温等震前兆观测手段,进行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外,人们还根据某些动物的异常反应,来判断是否会发生地震.资料表明,地震前有异常反应的动物大约有130多种,反应普遍、较为确切的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20多种动物.我国地震地区民间有这样的谚语:“鸡在窝里闹,猪在圈里跳,鱼在水里跃,狗叫羊也跑,地震快要到.”地震发生,如何自救“地震发生后,有人选择跳楼,这是最不明智的选择.”王佩莲说,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十二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选择.王佩莲告诉大家,地震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关掉煤气.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在高层,不可使用电梯,不要跑向阳台,要就近躲避,整体性好、小跨度的厕所和厨房处躲避最为安全,写字台、内墙墙根、墙角、床下,也可暂避.震后迅速撤离,以防余震.“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王佩莲说,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耐心等待救援.。

    8. 在地震前动物会有什么异常反应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

    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根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

    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

    2.动物的反常表现类型:

    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3.不同类型动物的异常特点:

    穴居动物:指生活在洞穴里的动物,如老鼠、蛇、蚯蚓等.震前异常行为主要有: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活动规律反常,成群结队,四处窜逃,惊叫,惊慌或呆痴等.像鼠类,在震前成群出洞,四处窜逃,不怕人和猫等.

    水栖动物:指江河池塘中的鱼类以及蛙类等.震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浮头昏迷、打旋翻肚、翻腾跳跃等.

    地面动物:指的是牛、马等大牲畜和狗、猪、羊、兔等家畜.震前这些动物一般出现的异常现象是焦躁不安、嘶叫乱跑、萎糜不振、不进食、不进窝.而狗则更多地表现为漫无目标地狂跑狂吠,向墙脚刨洞.

    飞行动物:指的是家禽及常见鸟类和昆虫.它们的异常行为主要有不符合常规的成群惊飞惊叫,不进窝巢栖息、呆滞无神、不思寻食等.如鸡往高处惊飞栖息,鹅鸭赶不下水或下水后惊飞上岸等现象.

    4.动物震前异常反应有哪些主要特征?

    震前动物的异常多数集中在震前1-3天,短的仅仅只有几分钟.一般来说,愈接近地震发生的时刻,动物异常的种类愈来愈多,异常现象愈集中.越靠近震中,动物的异常越明显,异常行为越强烈.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以便分析处理,不得根据不确凿的依据误传地震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