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递信息的谚语
1. 5条生物传递信息的谚语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冷得早,暖得早。
蚂蚁垒窝要下雨。
棉花云,雨快淋。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十雾九晴。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预报地震谚语
震前动物有前兆,
家家户户应知道;
2. 【以气味传递信息的生物有哪些】
化学通讯 俗语有“鼠目寸光”的说法.这是由于老鼠的视觉能力很低,只能达到12厘米的距离.而老鼠的听觉也仅70千赫左右,一张报纸就足以阻碍听觉信号的接收.老鼠的活动环境十分复杂,很容易阻碍它那本来就不出色的视力月D么老鼠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交流呢?这就是另外一种通讯方式:化学通讯.化学通讯就是动物通过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影响或控制其他动物的行为.化学通讯有时会影响整个动物群体的活动甚至调节整个种群.这些化学物质称为外激素.有文献报道,外激素可能是最为原始的通讯信号,在蓝藻、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之间是惟一的通讯方式.动物释放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其他个体的行为,还能影响到生理.如蜂后会分泌一种称为“蜂王浆”物质的化合物,能抑制工蜂卵巢的发育.另外,化学通讯还是维持群体秩序的重要手段.在蚂蚁群中,蚁后不能养活自己,但它可以分泌一种外激素,来引诱工蚁,使工蚁积极喂养蚁后.蚂蚁的卵和幼虫也能分泌一种物质.蚂蚁幼虫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湿度变小,它们便停止分泌外激素,而工蚁会很快的将其转移到潮湿的地方,这样幼虫便能重新分泌对工蚁来说堪称“美味佳肴”的化学物质了.谈到化学通讯,似乎我们应该为狗随地小便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一下辩解.其实这并非狗的不文明表现,而是它在行使自己的化学通讯手段.狗往往并不是由于膀眈充盈而到处排泄,实际上它只是在向别的同类宣布:这里已经是我的地盘了.这是一种依靠化学物质抢占领地的做法,当一条狗三条腿着地,一条后腿提起对着马路上的消防龙头排尿时,说明它已经用尿液的气味将消防龙头划为己有了.而狗真正的排尿姿势是四肢平铺蹲在地上的.。
3.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17、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一、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 2.认同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3.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 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能力。
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蚂蚁、猫和兔的取食行为都相同吗?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2.放录像:蚂蚁的群体生活。
3.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三)探究蚂蚁的通讯 提示: 1.蚂蚁喜欢吃什么? 2.怎样饲养蚂蚁? 3.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一个效果好? 4.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的行为? 5.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 6.最好将观察过程拍下来。 实验完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其它小组的同学评价其小组实验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和说明。
教师也要适时的参与评价。 实验完成以后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蚂蚁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动物? 小结 请获得实验成功的。
4.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信息: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
多个信息过程相连就使系统形成信息网,当信息在信息网中不断被转换和传递时,就形成了信息流。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大致分为四类;1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 3行为信息 4营养信息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湿度,温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如 ①声信息 在生态系统中,声信息的作用更大一些,尤其是对动物而言。动物更多是靠声信息来确定食物的位置或发现敌害的存在的。
我们最为熟悉的以声信息进行通讯的当属鸟类,鸟类的叫声婉转多变,除了能够发出报警鸣叫外,还有许多其他叫声。植物同样可以接收声信息,例如当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刺激下,就会有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等反应。
声信息的特点有:多方位性,接受者不一定要面向信源,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同步性,发出声音信号时,动物的四肢躯干亦可发出信息;瞬时性,声信息可在一瞬间发出,也可在一瞬间停止;多变量,声音有许多变量,包括强度、频率、音质等,每个变量都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因此声音信息的容量很大。 ②电信息 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生物发电现象,因此许多生物可以利用电信息在生态系统中活动。
大约有300多种鱼类能产生0.2~2 V的微弱电压,可以放出少量的电能,并且鱼类的皮肤有很强的导电力,在组织内部的电感器灵敏度也很高。鱼群在洄游过程中的定位,就是利用鱼群本身的生物电场与地球磁场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由于植物中的组织与细胞间存在着放电现象,因此植物同样可以感受电信息。 ③磁信息 地球是一个大磁场,生物生活在其中,必然要受到磁力的影响。
候鸟的长途迁徙、信鸽的千里传书,这些行为都是依赖于自己身上的电磁场与地球磁场的作用,从而确定方向和方位。植物对磁信息也有一定的反应,若在磁场异常的地方播种,产量就会降低。
不同生物对磁的感受力是不同的。 ④光信息 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离不开光的参与,同样,光信息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光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信源可以是初级信源也可以是次级信源。例如,夏夜中雌雄萤火虫的相互识别,雄虫就是初级信源;而老鹰在高空中通过视觉发现地面上的兔子,由于兔子本身不会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它是次级信源。
太阳是生态系统中光信息的主要初级信源。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
化学信息主要是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以及性外激素等,有种内信息素(外激素)和种间信息素(异种外激素)之分。种间信息素主要是次生代谢物(如生物碱、萜类、黄酮类)以及各种苷类、芳香族化合物等。
在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植物群落中,可以通过化学信息来完成种间的竞争,也可以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群的内部结构。
有时,在同一植物种群内也会发生自毒现象。在这些植物的早期生长中,毒素可能降低幼小个体的成活率。
然而,当这种毒素在土壤中积累时,它们就能使植物自身死亡,减少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拥挤程度。 在动物群落中,可以利用化学信息进行种间、个体间的识别,还可以刺激性成熟和调节出生率。
例如,猎豹和猫科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它们总是仔细观察前兽留下的痕迹,并由此传达时间信息,避免与栖居在此的对手遭遇。动物还可以利用化学信息来标记领域。
群居动物能够通过化学信息来警告种内其他个体。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臭味的气体,它既是报警信息素,又有防御功能。
当蚜虫被捕食时,被捕食的蚜虫立即释放报警信息素,通知同类其他个体逃避。 许多动物分泌的性信息素,在种内两性之间起信息交流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凡是雌雄异体,又能运动的生物都有可能产生性信息素。显著的例子是,雄鼠的气味可使幼鼠的性成熟大大提前。
(3)行为信息 动植物的许多特殊行为都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行为信息。如教材中所述,蜜蜂的舞蹈行为就是一种行为信息。
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息。 (4)营养信息 概念:营养状况和环境中食物的改变会引起生物在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所产生的信息称为营养信息。
如被捕食者的体重、肥瘦、数量等是捕食者的取食依据。 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各级生物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即所谓的“生态金字塔”规律。
根据这样一个规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就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在畜牧业、饲养业上营养信息规律有很大的作用。
若要饲养动物,起始饲养的数量要根据饲料的多少而定;若要在草原放牧,起始放牧的家畜数量更要与牧草生长量、总量相匹配。 动物和植物不能直接对营养信息进行反应,通常需要借。
5. 动物的传递信息
动物之间的传递信息靠特殊的语言:一、声音语言 许多动物都会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往往都成为动物之间交流信息的独特的声音语言。
例如蟋蟀能利用翅膀摩擦发出的像乐曲一般清脆动听的声音来表现它们的种种“感情”。当雌雄相处时,声调轻幽,犹如情人窃窃私语;当独处一方时,它就发出高亢的强音来招引朋友。
人们发现,每当敌害来到白蚁的巢穴时,整群白蚁常常已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空“城”一座。为了揭开这个奥秘,昆虫学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原来,担任哨兵的白蚁能从很远的地方,就发出敌情“报告”,用自己的头叩击洞壁,通知巢中的蚁群立即撤退。 在大自然中,用声音作为通信工具的动物是很多的。
许多鸟都有着清甜多变的歌喉,它们是出色的歌唱家。据说,全世界的鸟类语言共有两三千种之多,和人类语言的种类不相上下。
有些动物学家对鸟类的各种语言进行了研究,并编成了一本《鸟类语言辞典》。这本辞典是很有用处的。
举个例说,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使飞机坠毁。现在有的机场已设立了鸟语广播台,播送鸟类的惊恐叫声,以便驱散它们,使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
动物的声音语言千变万化,含义各不相同。长尾鼠在发现地面上的强敌——狐狸和狼等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如果威胁来自空中,它的声音便单调而冗长;一旦空中飞贼已降临地面,它就每隔八秒钟发一次警报。
母鸡可以用七种不同的声音来报警,它的同伴们一听便知:来犯者是谁,它们来自何方,离这儿有多远。 二、气味语言 有些动物常常以特殊的气味(信息素)来达到引诱异性、追踪目标、鉴别敌友、发出警报、标明地点、集合或分散群体等目的。
这种气味虽然没有声响,可也算是一种语言。例如蜂王通过分泌一种唾液产生的气味招引工蜂来为自己服务;雌蛾产生的气味能引诱距离很远的雄蛾;蚂蚁利用味觉和嗅觉彼此进行联系,识别同窝伙伴;雄鹿在求偶时,它会用身上的芳香腺往树上擦,这样,树上便留下了自己的气味,于是,雌鹿闻到它的气味以后就会循踪而至。
一位昆虫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头新羽化①〔羽化〕昆虫由幼虫成蛹,经过蜕(tuì)皮,变化为成虫的过程。的天蚕雌蛾,装进一只用纱布缝制的口袋里,然后在桌上放一夜。
翌日清晨发现竟有四十多万头同种雄蛾闯进这间房子,将那头雌蛾团团围住。天蚕雌蛾既无声音语言,又无色彩和运动语言,它是靠什么和雄蛾取得联系的呢? 原来,许多昆虫都是靠释放一种有特殊气味的微量物质(即气味语言)进行通信联系的。
这种微量物质称之为传信素。目前,人们已查明一百多种昆虫传信素的化学结构,并根据这些气味语言物质的作用进行了分类:有借以吸引同种异性个体的性引诱剂,通知同种个体对劲敌采取防御和进攻措施的警戒激素,帮助同类寻找食物或在迁居时指明道路的示踪激素,以及维持群居昆虫间的正常秩序的行为调节剂等。
人们发现,运用气味语言的绝非昆虫一家,鱼和某些兽类也有这种本领。有些雄兽(如许多鹿和羚羊)在生殖季节,能用特殊的气味物质进行“圈地”,借以警告它的同伙:有我在此,你须回避。
各种传信素的发现、分离和人工合成,不仅为我们揭示动物行为的秘密,也为进而控制、改造生物开辟了诱人的前景。据报道,最近已研制成功一种香味浓郁的“假激素”,蚊子、蛾子和小甲虫等害虫闻到之后,便会大倒胃口,停止吃食和排泄,中断发育周期,并不再繁殖后代了。
一旦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对于使用农药的后顾之忧,也就可以彻底解除了。三、行为语言 动物还会运用各种不同的行为来表达它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例如长颈鹿在发生危险时,会用猛烈的惊跑来向同伴传达警报;野猪在平时总是把尾巴转来转去,但一旦觉察到有危险时,就会扬起尾巴,在尾尖上打个小卷给同伴报警;蜜蜂在发现蜜源以后,就会用特别的“舞蹈”方式(如“8”字形摆尾舞),向同伴通报蜜源的远近和方向。 在我国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蟹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螯,直至雌蟹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蜜蜂的运动语言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了,它能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向自己的伙伴,报告食物(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蜜源的距离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舞蹈次数也不一样。
有人因此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设想:派人造的电子蜂打入蜜蜂之中,指挥蜜蜂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按人的需要收获不同的蜂蜜,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真是一举两得。
四、色 彩 语 言 孔雀是以华艳夺目的羽毛著称于世的。雄孔雀之所以常在春末夏初开屏,是因为它没有清甜动听的歌喉,只好凭着一身艳丽的羽毛,尤其是那迷人的尾羽来向它的“对象”炫耀雄姿美态。
现在已经知道,善于运用色彩语言的动物不光是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甚至连蜻蜓、蝴蝶和墨鱼也。
6. 生物怎样传递信息
信息以信号为载体发送出去,为各种外感受器所接受。
动物传递信息所用信号有以下各种形式: 声音 利用声音通讯的动物种类很多。许多昆虫用身体各部摩擦发声,秋虫唧鸣为人所熟知。
呼吸空气的脊椎动物(蛙、少数爬行类、几乎所有的鸟类和大部分哺乳类)能发声。脊椎动物的发声器官在喉部。
用声音传递信息最成功的应属鸟、鲸和人,人类借语言传递的信息量极大。言语现象已超出本文讨论的范围。
至今未能证明除人以外其他动物有语言。 声音通讯常用以维系社群、求偶、告警、恐吓对手、通知同类食物的所在等等。
以声音为媒介的通讯方式有以下特点: ①声音有许多变量,包括频率、音质、清晰程度、响度、时间模式等。每个变量都提供一些信息,因此声音的信息容量很大。
②发声时动物的躯干和四肢仍可自由活动。 ③声音能在一瞬间发出和停止。
声音信号的产生和消失均快,维持的时间短。 ④接受者不一定要面向信号源。
⑤声音可绕过障碍物,但频率高的声音传播的距离较短,而超声波只能直线传播。 ⑥脊椎动物头部两侧有耳,还可定位声源。
视觉形象 包括身体上的标志(结构、颜色等)、姿势、动作等。在各种信号形式中视觉形象研究得最为透彻。
视觉信号较声音或化学信号容易定位。但视觉信号只能直线传播,易为环境中的物体所遮挡,又受光线影响;一般借助反射光的动物只能在白日通讯,而自发光的动物如萤火虫则只能在夜间通讯。
视觉信号可以是持续存在的,如身上外露的标志,但视觉信号也能在一瞬间开始和结束,例如某些深在标志的突然显示和隐蔽以及各种仪式化表演。许多动物具保护色,从背面看体色与环境一致,但腹面色彩鲜艳,这种色彩仅于求偶或恐吓敌害时方显露出来。
如许多蜥蜴背色与环境一致,在求偶时会立起身体显露色彩鲜艳的腹部以吸引雌体或恐吓敌手。为了让接受者接受视觉信号、免除障碍物的遮挡,通讯者往往选择一个易被发现的位置,如站在高处或飞在空中。
进行视觉通讯时无论作出姿势或进行动作都会影响通讯者同时进行其他行为,而借助上述标志来传递种属、性别、年龄、乃至生理状态等信息可不妨碍同时完成其他行为。不过传递复杂信息仍需要仪式化的表演或更复杂的动作。
如鸟类的求偶表演丰富多彩,而蜜蜂中的工蜂则利用舞蹈动作报告食源的距离和方向。 化学物质 从原生动物到哺乳动物都能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分泌到体外,用以传递信息。
这些物质称为信息素或外激素,通常为5~20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人类也释放多种化学物质,但几乎从不有意识地用它们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动物广泛地将信息素用于性引诱,如家蚕雌蛾释放蚕蛾醇,有种和性别特异性,一个分子即足以引起同种雄性的应答,但对其他物种或同种的雌体均不起作用。信息素也可用以指明食源和休息场所,或用作报警信号、进攻信号、集合信号、驱散信号等。
蚁的信息素研究得较为详尽。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信息素由不同的腺体分泌;不同的信息素的释放率、消失速度和引起反应的阈值各异。
例如报警信息素扩散得甚为迅速,消失亦快,需要继续报警时其他个体会接替分泌报警信息素。用于辨认种属的信息素或一般的集合信息素则消失缓慢。
信息素多释放到环境中,作用于接受者的嗅觉感受器,也有的留在自己体表,由接受者舐尝而作用于其味觉感受器。如蜂后分泌的一种外激素——习称“蜂后物质”,通过空气或口器为工蜂吸收,抑制其卵巢的发育,从而形成蜜蜂社群的阶级制度。
哺乳动物将粪尿排在自己领域的边界以为标志,也是一种通讯。 触觉信号 触觉信号都在近距离传递,易于定位。
多为身体直接接触,交配行为的完成有赖于触觉通讯。三棘刺鱼的雌体被雄体引入巢,于尾基部被雄体吻部触碰后才能排卵。
圆蛛的雄体在生殖季节以一定的力度和节奏牵动雌蛛所结网外周部分的蛛丝,告知系雄蛛求偶,并非猎物入网。触觉信号的强度和性质可以迅速改变,出现及消失也快,有一定的信息量,便于传递定量信息。
盲人亦可用触觉代偿失去的视觉。 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通讯信号的特异化。
在进化过程中,每个物种的通讯信号逐渐变得只有本物种的个体可以接受、理解或作出相应的应答。人就闻不出鼠被夹住后留在夹子上的遇险信息素,也不能理解秋夜里蟋蟀唧唧叫声的意义。
尤其是性引诱信号,雄体进化出具种特异性的信号,雌体也进化出对信号的特异性应答。但有时也存在着交叉应答,亦即一个物种的通讯信号也为另一物种的个体接受。
这可以来源于学习,例如一种鸟的报警信号常为其他种鸟所接受,这是一种种间合作。可是性信号一般只为同种个体所接受,因而避免了无效交配的出现。
在同一个物种内,由于地理环境的分隔,有时通讯信号也出现类似人类语言中“方言”的现象。这种情况见于鸟、哺乳类以及昆虫。
如鸟鸣的基本型调是先天性的,而具体鸣叫方式系模仿学习而得。不同地理区域的鸣叫差别就导致“方言”产生。
缅因州海鸥的鸣叫为荷兰和法国的同种海鸥所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