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子的谚语
1. 孔子的谚语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
2. 形容狮子的成语
尊贵、威仪、睿智的强者气度。
狮威胜虎
威风凛凛
体格雄健
威猛慑人
狮虎当道
狮威胜虎
狮威胜龙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狮子搏兔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
狮子大开口
狮子吼
全狮搏兔
河东狮吼
河东狮子
河东狮子吼
龙鸣狮吼
人中狮子
3. 形容狮子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河东狮子
【拼音】:hé dōng shī zi
【解释】:旧指妒悍的妇女。
【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砥节》:“吼动河东狮子,惊回海底鸥儿。”
【示例】:倘入侯门,~,虽不逞威;三五小星,也须生妒。
龙鸣狮吼
【成语】:龙鸣狮吼
【拼音】:lóng míng shī hǒu
【解释】: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县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
【成语】:狮威胜虎
【拼音】:shī wēi shèng hǔ
【解释】: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力超过老虎。比喻妇人十分悍妒。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狮威胜虎,蛇毒如刃。”
狮子大开口
【成语】:狮子大开口
【拼音】:shī zī dà kāi kǒu
【解释】:比喻要价或所提条件很高。
【出处】:陆俊超《劳动号油轮》:“且慢!我们先别狮子大开口,做事要十拿九稳。”
【示例】:价格这么高真是~。
狮威胜龙
【成语】:狮威胜龙
【拼音】:shī wēi shèng lóng
【解释】: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风超过老虎。旧时比喻妇人悍妒过甚。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狮威胜龙,蛇毒如刃。”
狮虎当道
【成语】:狮虎当道
【拼音】:shī hǔ dāng dào
【解释】:危险的阻障,指作为不采取行动的借口而捏造的或夸大了的危险。
【出处】:
【示例】:这里~,艰险重重。
【近义词】:虎狼当道
【成语】:狮子搏兔
【拼音】:shī zǐ bó tù
【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用出全部力量。
【出处】:.茅盾(1896-1981)《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成语】: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拼音】:shī zǐ bó tù,yì yòng quán lì
【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同“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全狮搏兔
【成语】:全狮搏兔
【拼音】:quán shī bó tù
【解释】:搏:搏斗。形容发挥巨大威力攻击弱小的目标。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4回:“他既要来螳臂当车,我何妨去全狮搏兔,给他一个下马威。”
人中狮子
【成语】:人中狮子
【拼音】:rén zhōng shī zǐ
【解释】:像狮子是兽中之王那样。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出处】:《释氏要览》:“天竺大乘沙门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诸国独步,内外综博,无籍不练,世人咸曰人
4. 孔子的谚语
(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见得思义.
(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46)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47)德不孤,必有邻.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歇后语:
孔夫子吃粥——心里没数
孔夫子拿笤帚――斯文扫地
孔夫子放屁――文气冲天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孔夫子当教授——古为今用
5. 含有师字的成语
师出无名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师出有名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
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师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
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师老兵疲 老:衰竭;疲:疲乏。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师心自用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师直为壮 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
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
师老兵破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师心自是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是: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师严道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
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班师回朝 班:调回。
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陈师鞠旅 陈:陈列;鞠:告;师旅:军队。
出征之前,集合军队发布动员令。 出师不利 师:军队。
利:顺利。出战不顺利。
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
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
惊师动众 比喻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 劳师动众 劳:疲劳,辛苦;师、众:军队;动:出动,动员。
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指动用很多人力。 劳师袭远 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
良师益友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名师出高徒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
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无师自通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兴师动众 兴:发动;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
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兴师问罪 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
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尊师重道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
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班师得胜 班:还。
军队出征,得胜而归。 班师回俯 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同“班师回朝”。 出师无名 指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出师有名 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 行师动众 谓指挥大军作战。
减师半德 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劳师糜饷 指徒劳兵力,空费军饷。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
良师诤友 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丧师辱国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宗师案临 学政到达他主管的地区主持考试。
宗师:学政。 尊师贵道 尊敬师长,尊重其所传之道。
百世师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事不师古 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
万世师表 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为人师表 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一字师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百万雄师 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多口阿师 指喜欢多话的人。
狗头军师 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
好为人师 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教无常师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精锐之师 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
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 开山祖师 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
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抗颜为师 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
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
能者为师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问罪之师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先圣先师 旧时尊称孔子;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枕席过师 师:军队。军队从桥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过那样安稳而容易。
至圣先师 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百世之师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拜赐之师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来好息师 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无名之师 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仁义之师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
亦作“仁义之兵”。 辱国丧师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事无常师 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学无常师 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
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枕席还师 形容行军道路极其平坦安稳。
同“枕席过师”。
6. 尊师重教的谚语
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意思是:不向老师学习,这等于开始渐渐地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出自《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意思是: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
出自《苟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
意思是:古来学习的人必须有老师教导。出自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疾学在于尊师。 意思是:要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师。
出自《各氏春秋•劝学》。 君子隆师而亲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师并和善地对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
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意思是: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出自《朱舜水集•劝兴》。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
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自〔唐〕韩愈《师说》。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孙有作为,却不知道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就好比想保养自己的身体。但又不穿衣,不吃饭似的。
出自(清)王卓《今世说》卷一。冀:希望。
敬:重视;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这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
出自《荀子•性恶》。辨:慧。
若要好,问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
见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
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意思是:拜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师、友对做学问很有帮助。
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意思是:师友之间贵在尊敬和亲热,考察古代文化应当反躬自问。出自(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意思是:教师得到敬重,然后知识才有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视学问。
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师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当老师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师呀老师,简直是儿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学,不如下功夫去找寻好的老师。
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师道立则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则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师长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把他们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
出自《论语•述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大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出自《礼记•学记》。
逸:安逸;轻松。庸:功劳。
为学莫重于尊师。 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
出自(清)谭嗣同《刘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务学不如务求师。
意思是:努力求学不如努力找位好老师。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篇》。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意思是;学习要有老师讲授,也要有朋友间的切磋。
出自(明)唐甄《潜书•讲学》。 学莫便乎近其人。
意思是: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出自《荀子•劝学》。
尊人共客语,侧立在傍听。莫相前头闹,喧乱作亚鸟鸣。
意思是:长辈同客人说话,应站在旁边听,不要跑到人前去嬉闹喧叫。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
择师,不可不慎也。 意思是:选择老师不可不慎重。
出自《礼记•学记》。 不好意思,就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