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仙游谚语

    1. 莆田方言谚语

    ●尾囝尾金珠 尾囝是尾儿子,即最小的儿子,一般做父母的是最疼爱最小的儿子,疼爱得如金珠一般,所以此语意同“掌上明珠”。

    ●放软携手 指替人干活不卖劲,有气无力。

    ●放脚放手 放开手脚,即放手干的意思。

    ●放四门铳 四门铳是一种可连续放四门的土枪。连续放四门,表示是重大的事,通常用在农村庙会敬神或出游时。

    ●分“敝”(不会)平,打“敝”落 某种果实无法分配公平合理,而且也打不掉。所以此语是难分难解难以处理的意思。

    ●便钱快使 有便的钱通常指不费力气得来的钱,这种钱往往花得快。

    ●“八蜡爷”(蜘蛛)“加梯”(织丝网) 莆田人称蜘蛛为“八蜡爷”,蜘蛛结网是非常耐心的,此语比喻某人做事如蜘蛛结网那样,一步一步地耐心地干。

    ●腹肚里能“他”(划)溪船 溪船是莆田木兰溪上载货的船,比一般的沟船大。此语用来比喻某人的度量大。

    ●“别”(识)草纸字 只识别一些写在粗纸上的字。草纸即手纸,旧时小商贩多用此纸记帐目,大多是简单的字。此语意为识字极少,只识些浅显常用的字。

    ●打拳头,卖膏药 使棒打拳,是为了卖膏药。此语指走江湖的人。

    ●打铁“罗”(拉)长屎 打铁匠因每天在高温下锻打铁件,致使每次大便时间特别久。此语用来讽喻某人拖拉的时间特别长,令人不耐烦。

    ●打狗“大了”(看在)主人 狗是有主的,想打狗还得看在主人面上。此语比喻要批评、处理某一个人,还须顾及相关的人,不要做得太过分。

    ●菩萨只“别”(识)宫公 宫公指看管宫庙的人。此语比喻有事应当去找当事人,犹如“解铃还须系铃人”。

    顺便说一下“沵说Why”:你17年白活了,不是莆田没有方言谚语,是你自己见识太少了。

    2. 谁有莆田方言谚语

    莆田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且有其独特性。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和福清、永泰等县邻近于莆、仙两县的一些地区,古称“兴化话”。同时,莆田方言区还有城里腔、江口腔、界外腔等的小区别。

    莆田方言谚语,多数有白读(即说话声)和文读(即读书音)之区别,凡白读与文读有不相同的,都用白读来读。不过,莆田方言白读的甚多,尤其有音无字的也不少,语言学家往往借助汉语拼音或国际音标来表述。

    如:莆仙有句口语“从楼上走下来”,其中“下来”莆田念“落每”音,而仙游念“律里”音。涵江镇内对“肚子饿”,说“腹肚凹”,这“凹”是指饿;而距涵江镇内仅数里的哆头村一带,对肚子饿则说为“腹肚地”,这“地”就是指饿。有个外籍乡亲,大年回涵“做岁”,元宵之夜,人家吃“擦粉”,她也吃;我说这叫“擦粉”,她说,她的家乡也有,但叫“乱七八糟”。天啊!“擦粉”即“乱七八糟”,真怪!外省人往往说莆田话是“周各周各”如鸟叫,很难听懂。可见莆田方言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局限性。

    尽管如此,方言就是方言,仍有其生命力。

    下面再举一些较为少见的莆田谚语,以见一斑。

    涵“空”(“空”,孔)———1、小涵洞;2、与“红腔”同音,借喻骄傲、自负的人。

    心里话———1、老老实实的话;2、没说出来的心里话。

    渡船夜店———临时处所。

    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古锣古斗———1、过时的东西;2、古董。

    三十六“送”(“送”,念“散”音)———1、莆田山歌名;2、依依惜别,送了一程又一程。

    狗落下粪池———不知从何入口。

    盐瓮里生虫———内部出*细。

    出笼的鸽子———满天飞。

    墙壁挂布帘———没门(路)。

    跑跳蚤市场———露天的旧货摊。

    烟囱当号吹———口气不好(即:好大的口气)。

    搬石头打天———没中(用)。

    羊目死“不克”(“不克”,闭)———死不瞑目。

    乞丐拾了鲎———没处煮。

    鸭母跟凤飞———不自量力。

    金厝边,银隔壁———1、远亲不如近邻;2、邻居难得,要团结友好。

    三更富,四更穷———比喻贫富无常;多借喻赌徒的忽赢忽输。

    刘贾劝刘四真———比喻坏人劝解坏人,狼狈为*。

    老鼠落下米瓮里———吃得饱。

    人衰煮水“厄带鼎”———“厄带鼎”,煮水成糊,引伸比喻祸不单行。

    “毛狸”(猫)无“瞑”(晚饭)犬无“罩”(午饭)———自古如此,习以为常。

    斧头打凿凿打柴———借喻上级给下级下达任务,加压力。

    小“空”(孔)无补,大“空”叫苦———有防微杜渐、不因小失大之意。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1、异想天开;2、办不到;3、想高口味。

    3. 莆田方言谚语有哪些啊

    小小偷摘茄,大大偷牵羊

    鸭母听雷公(鸭子听雷)

    寺衰无和尚

    吃砒霜拉屎去透狗

    有金无碎银

    孙阿孙、隔一墩

    老太婆投木头,乞丐婆咒天地

    好厄一句,坏厄一句

    吃酒头街,厮打流妻

    2字对:吃醋,拉糖。像样,骇才。开花,结果。摸茄,结瓜。

    3字对:狗笑月,鸭听雷。蛇吞象,虎迎(叼)猪。手部长,目量浅。双头蛇,三脚虎。牵猪哥,做鸭母。虎捺皮,蛇褪壳。石头虎,柴尾龙。乞食胚,流栖相。面皮薄,腹肚撑。

    4字对:乌龟镇路,白蚁吃厝。钱轻轿重,想好凿歪。摩(五指抓)盐撒酱,食铜吐铅。尼姑捧醋,孤老撕姜。呼鸡骂鸟,买猫换魈(猫,仙游称niau)。耳聋放炮,青盲(瞎子)敲钟。湖蜞吮血,鲫母缠脚。饲狗袒贼,逼虎伤人。沟蚓钓龙,光饼掷狗。

    5字对:老鹞荫七里,好猫管九家。老牛吃幼笋,矮狗爬高墙。麻长轧无縩,树老破无柴。年年十八岁,日日三十晚。厝瓦槽猫狸,葵桶(马桶)里胡蝇。好竹出好笋,歹铁打歹钉。土土夺一鼓,狂狂打七更。鸟仔蹦砻糠,庐鼠咬破棉。歹狗塞门户,猫狸温灶空。射圃里匾额,城隍庙猪脚。虾蚂爬盐瓮,庐鼠落油缸。担碗吃碗缺,打石遇石钻。马快房着贼(被盗),京城里讲官。鬼面前乞仔,神帐顶拾柑。老爹老爹讲,乞食乞食凉。二吓拔马尾,和尚吃猪肝。

    6字对:酱虾坐横头位,猪母游四城门。鸡嘴捏做鸭嘴,狗头假做羊头。狗骂猴,猴骂狗;熊惊鬼,鬼惊熊。灶驻下比老妈,摇篮里叫叔公。目睭藏裤脚里,耳腔塞高化棉。宽张担,紧行路;长交财,短算帐。哑口师公行傩,青盲先生过桥。胸坎道(拍),番薯咬;目睭顿,猪脚囵(啃)。吃碗里摆碗外,担柴卖买柴烧。刘贾讲,金奴会;陈三面,五娘声。嘴红红讲别人,脚乓乓吃祖公。含冤打簸箕鼓,希罕出扫帚星

    4. 仙游春节习俗作文1000字

    江苏省

    江宁县春节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春节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习俗:春节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自春节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春节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老北京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山东省

    宁阳县春节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春节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四川省

    成都人春节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春节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陕西省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广东省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福建省

    厦门人春节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浙江省

    乌程县春节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于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