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谚语集成
1. 请举一例伊斯兰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成就
伊斯兰文明的主要成就 1.天文学和数学。
穆斯林向来比较重视天文学和数学,因为穆斯林必须依据星宿来确定礼拜的方向。帝国时期,随着农业和航海发展的需要,更加重视天文学的研究。
学者们在印度、波斯和希腊天文学的基础上,把天文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阿拉伯帝国在巴格达、大马士革、设拉子、开罗和科尔多瓦等地,都设有专门的天文学研究机构,其中巴格达天文台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天文台。
阿拉伯学者制造了不少比较精密的天文仪器,如天球仪、地球仪、星盘仪、观象仪、象限仪(测量天体高度的仪器)、平纬仪、方位仪等,这些天文仪器直到16世纪还为欧洲所利用。阿拉伯的天文学者辈出,花剌子密(780—850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制定的《天文表》,后来被英国人译成拉丁文,成为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白塔尼(?—929年)在花剌子密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月球和一些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比较准确地确定了黄道、黄道斜度及回归年和四季之长。
他编写的《萨比天文表》,先后被译成拉丁文和西班牙文,为欧洲学者所重视。科尔多瓦的马吉里提(?—1007年)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曾校正过花剌子密的行星表(历表),订正了花剌子密关于天体研究中某些错误。
阿拉伯天文学的卓越成就,对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今天人们所称的各大行星的名字以及许多天文学术语,大都来源于阿拉伯语。
如牛郎星称aqrab,天蝎宫称al-tá′ir等。数学与天文学有密切联系。
阿拉伯的数学,也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花剌子密也是杰出的数学家,他是最早编写算术和代数的学者。
他的《积分和方程计算》,直到16世纪一直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代数学和用阿拉伯数字的计数法,都是通过这部书传入欧洲的。
比花剌子密晚出的数学家欧麦尔·海雅木,进一步发展了代数学。他提出了二次方程的几何解法和代数解法,以及各种方程分类法。
艾卜·瓦法发明了正割和余割,他还用几何法解四次方程式,以圆锥曲线的交割解三次方程式。阿拉伯人在数学方面的重大贡献之一,是把阿拉伯数字介绍到欧洲。
9世纪前半叶,印度的数字和零号传入阿拉伯,花剌子密第一个使用印度数字和零号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12世纪,印度数字和零号通过花剌子密的著作传入欧洲,欧洲人把它叫做“阿拉伯数字”,后来为全世界所采用。
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以前,欧洲人使用罗马数字和算盘,计算笨拙费时。有了阿拉伯数字,特别是以零号填补个位、十位、百位……的空白,进位法简明准确,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
2.医学。医学是阿拉伯人最感兴趣的一门科学。
阿拉伯医学家在吸收东西方古代医学成果的基础上,对世界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阿拔斯朝时期,全国有30多所医院,各医院设有药房和为妇女特设的病房。政府对医生和药剂师要求很严,他们都须经过考试,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从业。
拉齐斯和阿维森纳是阿拉伯医学两位杰出的代表。拉齐斯(865—925年)是巴格达国家医院院长,著名的临床外科专家。
他是外科串线法的发明者。据传,拉齐斯的著作多达150余种,其中以《天花与麻疹》和《医学集成》最为著名。
前者是一篇医学论文,也是天花和麻疹的最早著作。后者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内容极为丰富。
拉齐斯在《医学集成》中,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增添了许多新的医学成就,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上述著作曾被译成拉丁文、希腊文、英文、法文等多种语文,在欧洲流传几百年,对西方医学产生很大影响。
其中现代西方医学的手术,就是穆斯林发明的,其手术的刀具等其他用具,原型就是穆斯林的手术刀具阿维森纳(即伊本·西那,980—1037年)是杰出的医学权威,被誉为“医中之王”。他的名著《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结晶,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医学著作。
《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不仅有医学原理及治疗方法,而且还有药学专章。它对脑膜炎、中风和胃溃疡等病理进行了精辟的论述,鉴别了膈障炎和胸膜炎,确认了水流和土壤传播疾病的作用,提出了肺结核、鼠疫、天花、麻疹等病是肉眼看不见的病原体造成的“细菌学说”。
在药学部分,分析了760多种药物的性能。《医典》有拉丁文、希伯来文和英文等译本,直到17世纪,欧洲各大学都以它为教科书。
3.文学和艺术。文学是阿拉伯—伊斯文化光辉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阿拉伯帝国形成以前,文学作品有谚语、故事和诗歌等。阿拉伯人爱好诗歌,因为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犀利而朴实,很适合阿拉伯人的性格。
帝国形成以后,从前的那种文学风格,逐渐被文意优雅、辞藻华丽和精于比喻的波斯散文所取代。查希兹(?—869年)和哈利利(1054—1122年)是散文作家的杰出代表。
查希兹是一个黑奴的后裔,他富于创作精神。他的《动物书》,以动物拟人,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哈利利是文学名著《麦噶麻特》的作者,该书是一部戏剧性的故事,由韵文和曲调组成,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城市生活,笔触锋利,辞藻优美,妙语如珠,被誉为仅次于《古兰经》的名著。故事小说是阿拉伯文学宝库中。
2. 征集经典俗语、谚语、歌词、诗词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______《洛神赋》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登徒子好色赋》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
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
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闲情赋》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农艳露凝香, ( 【禾农】一作红 )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北倚栏干。 ————《清平调词三首》 宋词 《卜算子》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肤如凝脂,面如白玉 云缳半整,有沉鱼落雁之容;星眼含愁,有闭月羞花之貌。
硕人其颀,衣锦?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孙痫稹5云?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瑁@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A。
《硕人》(选自《诗经》。
3. 有常在春这个人吗
有,常在春相关百科: 常在我心 与我常在 常春木属 常春酒 刘常春 常春藤酒 常春木 常春藤联盟 单叶常春木 常春藤圆盾蚧 常春藤大学联盟 尼泊尔常春藤 常在春写过的文章: 抗震设防区砖混结构裂缝分析 工业节水研究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工业用水定额编制方法探讨 加麦卡普兰德、麦特卡夫和哈林顿生产比较 语言护理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 影响带钢头部厚度精度原因的分析 上海地铁二号线某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的地层移动 内蒙古电建一公司强化管理 确保质量 提高效益 天津市医用塑料产业化目标之一: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用品 AGEs平台筛选中药及中药有效成分 常在春写过的书: 谚语手册 干哪行赚钱 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 清词百首 于在春语文教学论著选 王安石 物理化学实验 商业经理学习辅导 商战经诀 独生子女十万个为什么 常在春写过的论文: 特高含水期采出液中原油破乳脱水研究 初中生网络成瘾与生活应付 基于Verilog语言的DDS设计与仿真 集成穿通基区硅光电晶体管读出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大功率金银电解整流及监视系统的研制 贵冶电网谐波检测与分析系统的研制 小学中高年级LD学生同伴接受性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选择 中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及其发展性研究 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应付方式及其相关性研究。
4. 关于地震的神话故事是
一、神话中的地震与灾害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人类在揭开地震之谜的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想象,产生种种神话与传说。
几乎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能找到与地震相关的记载。对于地震是怎样造成的,从传说到历史,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早在商代,中国就有了关于地震的记录。东汉时期,公元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可以观测到发生地震的时间和方位,成为人类探测地震的起点。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了出来。 神话是原始先民综合性意识形态的产物,它包含原始先民的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创造文明、传播生活经验等因素;又有宗教信仰、哲学、科学、审美、巫术等多种意识因素。
这种意识形态不像文明时代的人划分得那么细致,因此,当后世人追踪宗教史、哲学史、发明创造史、自然科学史、文学艺术史的源头时,总上溯到神话这块神圣的宝地。神话是民族文化之根,是民族精神之魂。
神话是文学源头,华夏神话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灾难与救世,体现了在灾难中的人文关怀。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
这些神话以自己的方式来讲述人类所面对的生活困境,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恐惧。所以就以自己的方式将自然拟人化,产生了神和神话。
认为天上的东西和人类的东西是一样的:天上打雷,是天的暴怒;像人一样痛哭,就下雨。所以,人类对天灾的无能、无助,就编织了一个神的系统。
一方面人类创造了一个神的系统来管自然;另一方面神又恰恰是人的异化。所以,人类早期的神话、宗教、仪式等都是来自于自然,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对天灾威力的恐惧,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
后羿为什么要射天上的太阳,因为10 个太阳会把地上的土地烧焦而不能耕种,使人类没有粮食,造成天灾。这个神话实际上是讲人类所面对的人生困境,讲人对各种灾害的抗争。
人们对灾难的恐惧,是因为人跟大自然相比,确实是太渺小了。动物也有恐惧,但动物没有人那样的求知欲,要解释灾难,于是神话就产生了。
神话发生的背景是一个水深火热的灾难场面:“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淮南子,览冥训》)即是说: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
中国有一个大禹治水的神话,西方也有一个诺亚方舟大洪水的故事。它们的背景都是讲人类在洪水面前如何逃生。
大禹治水,成为中国第一王朝夏朝的开国君王。而大禹能登基为王的根本条件是抗灾救世。
而大禹原是汶川人。据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禹兴于西羌。”
也就是说大禹来自中国以西的地方,即四川大地震震灾最严重的汶川所在地。我们今天的媒体报道最多的词语,体现了最古老的救灾英雄大禹和大禹精神。
中国神话的特点是治水,是鲧禹治水;西方则认为是上帝的惩罚,把灾难归于神灵世界。我们讲洪水,似乎与地震远了一点,其实灾害,包括天翻地覆(地震)、洪涝灾害(洪水)、台风海啸等,都是天灾导致的自然变化,人类对自然变化的最好记忆是在神话之中。
我们今天讲神话,好象是虚幻的,(甚至有人说是迷信)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神话却是人类初民阶段对那些不可理解现象的一种解释。
正是这种解释,把神话当作信仰,因而使人不再恐惧。西方的《伊利亚特》讲降灾瘟疫,是阿波罗神降下来的。
所以他们的神话信仰认为,天灾是出于人祸。几年前发生的SARS,当医学科学抗病魔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引起人心惶恐。
那是天灾,还是人祸? 二、文学中的灾难与救世 先秦诗歌总集《诗经》中有最早关于地震的记载:“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烨烨震电,即地震的电光耀眼、劈啪闪烁;不宁不令,大地不停地震动,竟连一点预先的通告都没有。那是地震后的地貌变化,它记载的是公元前780年陕西西歧山大地震。
古老民间传说、神话,依托传统文化,体现自然特色、历史底蕴和民间文化积淀。 古时候,人们就注意到动物能预报地震。
中国人很早以前就相信动物在预测地震方面的功能。唐代的《开元占经·地镜》已有:“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的记载。
近代,动物预报地震更为人们大量采用。蚯蚓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土壤中生活。
出于在土壤中觅食和躲避敌害的需要,蚯蚓感觉灵敏,反映迅速。这些动物经过进化,作出这样的地震逃生反应并非没可能。
人类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蛇属于脊椎动物,它需要导向系统,它们对大地的振动非常敏感。
据有关资料报道,野鸭往往单脚独立,用另一只脚敲击地面,蚯蚓受到震动爬出地面时,便成了野鸭的美餐。同样,蚯蚓也和其它感觉灵敏的动物一样,在地震发生前也出现异常反应,纷纷爬出地面,据此能预报地震。
1920年12月16日,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海原发生8.5级地震。震后的悲惨场面中外闻名:“清江驿以东,山崩土裂,村庄压没,数十里内,人烟断绝,鸡犬绝迹。”
1935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并辑录的震前的“震兆六端”: “一。
5. 谁有高一历史第三分册的复习资料啊~要WORD文档的、、、、谢了
第三分册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文官体制原因: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内容:1)961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2)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上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3)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4)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5)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6)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宋朝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改革的举措:1)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2)宋太祖时,增设“殿试”;3)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创设“弥封”、“誉录”等制度规则。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宋初进士考试,承唐代,主要以诗赋取人。
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增加策论考试。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辽的建立: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辽与北宋的和战:1)为夺回燕云地区,宋太宗两次北上攻辽,均告失败;2)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辽间的战争状态结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国,史称西夏。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043年,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形成了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面。
金建立的时间、建立者: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靖康之变:1127年,攻入宋都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
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登基,为宋高宗,定都临安,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岳飞抗金和绍兴和议:南宋初年,岳飞郾城会战,大获全胜。
次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形成了宋金长期对峙的局面。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1)定义: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各政权都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市场,称为榷场;2)特点:由官府管理、控制;3)各国主要交易物品:宋朝主要输出茶叶、瓷器、丝织品等,辽、西夏和金主要输入马、皮革、药材和盐等;4)影响:控制边境贸易以挟制对方;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各对立政权、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促进了民族融合。
大蒙古帝国的建立者:1206年,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年号,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南宋灭亡的时间:1279年,元军在厓山一役中消灭南宋流亡政权,南宋灭亡。第2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南宋时期。
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表现:1)水稻跃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2)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3)经济作物的种植很普遍;4)桑蚕业的中心也由北方移到南方;5)官府在杭州、苏州、成都等地都设有官办的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了“机户”;6)南宋末年,海南岛已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7)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海上丝绸之路:1)背景: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中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2)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3)表现: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贸易的“番市”。
4)大宗贸易商品:香料、丝织品和瓷器。5)路线:以中国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
6)影响:不仅是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毕升创制泥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早了四个世纪。
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由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火药武器的发明: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到宋代,设有专门的作坊,制作各种火药武器——火器。
南宋时创制“突火枪”,宋元年间发明“火铳”。火药武器使用的影响:1)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2)13世纪,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又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本科学著作,保存了大量的科技史料,记载了许多平民百姓在科技上的创造,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沈括:创制“十二气历”;发现华北平原系河流冲积泥土而成;最早使用“石油”一词。
第22课 元朝的统一元世祖采取的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从适应农耕地区的特点考虑,对蒙古旧制做了一定程度的改革,采纳汉法,提倡文治,实行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的商。
6. 古代阿拉伯文化成就是什么
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数学领域 阿拉伯数学成就就是用阿拉伯语研究的数学。从九世纪开始,世界数学发展的中心转向拉伯半岛和中亚。
阿拉伯数学家已知二次方程式有两个根,用二次曲线解三次方程式和四次方程式;他们研究了面积、体积和画出有规则的多边形,并把多边形与代数方程式联系起来,以求得未知数;他们掌握了球面三角形的基本原理,并在三角学中首先使用了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正弦、余弦,还发现了其中的函数关系,使三角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大数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萨(约780—850)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并发明了代数符号。
他著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包括80多个例题,是关于代数学的最早的著作。该著作在12世纪被译成拉丁文,成为欧洲各大学的主要教材,一直使用到16世纪。
代数学由此传入欧洲。 花拉子密是阿拉伯初期最主要的数学家,他编写了第一本用介绍印度数字和记数法的著作。
公元十二世纪后,印度数字、十进制记数法开始传入欧洲,又经过几百年的改革,这种数字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印度—阿拉伯数码。花喇子密的另一名著《代数学》系统地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该种方程的求根公式便是在此书中第一次出现。
三角学在阿拉伯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天文学有密切关系。阿拉伯人在印度人和希腊人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三角学。
他们引进了几种新的三角量,揭示了它们的性质和关系,建立了一些重要的三角恒等式。给出了球面三角形和平面三角形的全部解法,制造了许多较精密的三角函数表。
系统而完整地论述三角学的著作是由十三世纪的学者纳西尔丁完成的,该著作使三角学脱离天文学而成为数学的独立分支,对三角学在欧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在近似计算方面,十五世纪的阿尔卡西在他的《圆周论》中,叙述了圆周率π的计算方法,并得到精确到小数点后16位的圆周率,从而打破祖冲之保持了一千年的记录。
此外,阿尔卡西在小数方面做过重要工作,亦是我们所知道的以「帕斯卡三角形」形式处理二项式定理的第一位阿拉伯学者。 阿拉伯几何学的成就低于代数和三角。
希腊几何学严密的逻辑论证没有被阿拉伯人接受。 总的来看,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正处于科学上贫瘠的时代,阿拉伯的数学成就很大,欧洲人主要就是通过阿拉伯数学家的译著才了解古希腊和印度以及中国数学的成就,可见阿拉伯人对于数学的贡献之巨大。
在天文学领域 阿拉伯天文学家批判地球中心说,预测了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他们还精确地测出了子午线的长度,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巴塔尼在他著作《萨比天文表》中,对托勒密的一些错误进行了纠正,这部书传到欧洲,成为后来欧洲天文学发展的基础。此外,阿拉伯人在历法研究和制订方面也做出了巨大成就,伊斯兰太阳历一年平均365天,每128年设31闰年,闰年为366天。
阿拉伯天文学家使用的仪器也很先进,9世纪前后,他们已经使用了象限仪、星盘、日晷、地动仪等等。 公元829年,巴格达建立天文台,在这里工作过的著名天文学家有法干尼等人。
法干尼著有《天文学基础》一书,对托勒密学说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贾法尔·阿布·马舍尔著《星占学巨引》,后来在欧洲传播甚广,是1486年奥格斯堡第一批印刷的书籍之一。
另外,塔比·伊本·库拉发现岁差常数比托勒密提出的每百年移动一度要大;而黄赤交角从托勒密时的23°51'减小到23°35'。把这两个现象结合起来,他提出了颤动理论,认为黄道和赤道的交点除了沿黄道西移以外,还以四度为半径,以四千年为周期,作一小圆运动。
为了解释这个运动,他又在托勒密的八重天(日、月、五星和恒星)之上加上了第九重。 在哲学领域 7世纪初,穆罕默德(约570~632)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末,一些伊斯兰教教徒对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和世俗倾向不满,他们以守贫、苦行和禁欲进行消极的抗议,逐渐形成了苏非派。该派的思想十分庞杂,除以《古兰经》和“圣训”(即穆罕默德的言行录)为根据外,还受到新柏拉图学派和波斯、印度等东方古老思想的影响。
该派的思想以神秘主义为特征,尤其在 8世纪中叶以后,宣传神秘的爱、泛神论和神智论思想,要求奉行内心修炼、沉思入迷,以达到与真主合一。 8世纪初出现的穆尔太齐赖派,是阿拉伯中世纪最早的神学-哲学派别。
讨论了有关真主的本质及其属性、真主与世界的关系、人类有否意志自由等问题。 12世纪后,苏菲派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该派形成许多宗派,活动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 13世纪初,伊本-阿拉比创立了所谓“一元论”的学说,把客观事物和人的自由意志都看成是真主的本质和属性的表现,从而把神秘主义发展为有系统的泛神论思想。
苏菲派思想至今在伊斯兰世界仍有很大的影响。 9~12世纪,在传播希腊哲学和波斯哲学思想的过程中,在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统治下的广大地区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哲学家。
这些哲学家较多地接受古希腊罗马哲学和各种东方传统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