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鉴戒谚语

    1. 求关于树立正确得失观的实例,或者名言或者自身经历都可以,正在考

    ☞易得者易失。

    佚名 ☞临乎死生得失而不惧。 得失名言 宋·苏辙《吴氏浩然堂记》。

    临乎:面对。本句大意是:面对死生得失毫不畏惧。

    这里的“死生得失”,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如能做到无私无畏,就能置生死于度外,保持崇高的节操。

    今天可用以赞扬临危不惧的英雄人物。北宋文学家 苏辙 《吴氏浩然堂记》☞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佚名 ☞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唐·孙华《闲居写怀十首》塞翁马:即塞翁失马故事,祸福难知。

    楚人弓:楚共王出游猎,失掉弓箭,还说:“你们不必找寻了,拾到的反正是楚国的人。”比喻人的祸福、忧喜可以相互转换,坏事可以变为好事。

    唐代诗人 孙华 《闲居写怀十首》☞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见唐·杜甫《偶题》。

    文章:指著作,作品。寸心:古人以为心只有方寸大小,故称心为“方寸”、“寸心”。

    这两句大意是:作诗著文是千古不朽的盛事,其中的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最清楚。在原诗中,杜甫对诗歌的源流发展,作者的成就高下,均作了系统的论述。

    这是开头的两句,主要强调了创作的甘苦。可供论述最了解作品的还是作者本人时引用。

    唐代诗人 杜甫 《偶题》☞兴衰资于人,得失在于教。 得失的名言 隋代文人 王通 ☞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

    清代大臣 张廷玉 ☞爱好文雅,广延诗赋,以知得失。西晋史学家 陈寿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见宋·苏轼《策别第十》。舍:舍弃。

    宽:宽容。这两句大意是:要有所获取,就一定要有所舍弃;要有所禁止,就一定要有所宽容。

    苏轼《策别第十》:“夫事不可以两立也,圣人知其然,是故~。宽之则其禁必止,舍之则其取必得。”

    天下事物充满着正反两面对立转化的辩证关系。取与舍,禁与宽也是如此。

    凡事不可能尽得,必有所舍弃;正因为有所舍弃,才可以集中精力去获取所要得到的东西。凡事不可以尽禁,尽禁则可能一无所禁;而有所宽又有所禁,则其禁必止。

    这两句多用来说明处事要有全局观念,以免失之偏颇。北宋文学家 苏轼 《策别第十》☞眼前得失等云烟,身后是非悬日月。

    明末清初 抗清志士 陈恭尹 ☞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得失名言 《经法》 《经法》☞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清代学者 陈奂 ☞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

    佚名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聪明的人思考一千次,也一定会有一次失误的,愚蠢的人思考一千次,一定会有一次是对的。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你若得到了一些东西,你就同时失去了一些东西。

    得失的名言 武侠小说家 古龙 《那一剑的风情》☞霹雳虽然只击倒一人,但更多的人被吓得失魂落魄。古罗马诗人 奥维德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的话,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美国作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海明威 ☞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

    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前古:前代。

    这几句大意是:对于古今大事都经心留意,仔细考察和研究。~运用了双重否定和排比句式,起到了加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可用来描写悉心研究古今大事的政治家或学者。唐代文学家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本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思想家 池田大作 ☞把得失之心看开,就不会再有荣辱悲喜的心理,自然不会随便给人眼色。 得失名言 中国好声音选手刘欢导师队 袁娅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以铜为镜:古人把铜磨亮作为镜子。

    这几句大意是:用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帽;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代的兴亡替代;用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得和失。这几句用一连串的比喻说明事理,使人易于接受,现在可用于说明要以历史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作为鉴戒。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春秋·孙子《孙子兵法·虚实篇》。

    策:筹算,分析。作:指激动敌人。

    形:侦察。角:较量。

    这几句大意是:要筹划一下计谋,分析得失利害;激动一下敌军,来了解敌人的行动规律;侦察一下地形,了解哪里有利哪里不利,进行一下小战,了解敌人哪方面有优势哪方面是劣势。这几句是讲对敌的策略。

    作者认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要多筹划,要了解敌人的行动规律,了解敌人所处的地理形势,了解敌人的长处短处。

    为此可以有意地激怒敌人,可以实地考查,甚至可以火力侦察。这几句所说的用兵策略,值得借鉴。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兵法·虚实篇》☞当你真爱一个人的时候,你是会忘记自己的苦乐得失,而只是关心对方的苦乐得失的。 得失的名言 台湾作家 罗兰 ☞洒脱:一曰不计较个人得失;二曰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三曰拿得起,放得下,不为别人活着。

    2. 解释成语1.犯而不校2.开源节流3.闻者足戒4.鉴戒

    一、成语:犯而不校 fàn ér bù jiào 解释:犯:触犯;校:计较。

    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出处:《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例句:惠养民道:“~,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近义词:唾面自干;反义词:针锋相对、以眼还眼 二、成语:开源节流 kāi yuán jié liú 解释:开:劝课;源:水源。

    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出处:《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 例句:理财之道,不外~。

    《清史稿·英和传》 近义词:增产节约;反义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挥霍无度。 三、“闻者足戒”是个短语,意思是说:“听到话的人,足以拿此引以为戒鉴。”

    四、鉴戒 jiàn jiè 亦作“鉴诫”。亦作“鉴戒”。

    亦作“鉴诫”。 1。

    引为教训,使人警惕。《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后汉书·荀爽传》:“又集汉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清·恽敬《与姚来卿书》:“丰城极弊之区,彭秋潭败于临川,深可鉴戒。”

    (2)。指引为教训,使人警惕的事情。

    《魏书·高允传》:“厥后史官并载其事,以为鉴诫。”明·张纶《林泉随笔》:“其説可为后世之鉴诫,故用表而出之。”

    马南?《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这一类笑话虽然发生在死去了的封建时代,但是,现在的人也未尝不可以引为鉴戒啊。” 。

    3. 关于量力而为的名言

    贪多嚼不拦。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本句大意是:贪图吃得多,往往嚼不碎。《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载:一个贼为得到更多的钱财,拐骗了人家一个孩子,可是不便带走,中途又只好丢掉了。众贼道:“而今孩子何在?正是~了。”后多用来比喻一味追求数量,质量则受到影响,劝人要量力而行;还常用在学习上,说明学习知识不可一味求多,以免影响消化接受。

    明代文学家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量力而行名言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年》。过:过失。鲜(xiǎn显):少。这两句大意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做事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按能力的大小决定做还是不做,做到什么程度,不超过力所能及的范围,这样,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而不易出现失误。否则,勉强行事,力不从心,就容易出现差错,导致失败。这两句多用于告诫人做事要量力而行。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二十年》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见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垢:尘垢。骐骥:千里马。这几句大意是:洗澡不一定非要到江海中去洗,主要的是能去掉身上的尘垢脏物就行;骑马不一定非要骑名马千里驹不可,主要的是能跑得快跑得远就行。此名句比喻办事要求实效,不要只务虚名,那种买东西不看实用价值,一味追求名牌、高档以满足虚荣心的人,可引为鉴戒。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外戚世家》

    4. 执着 谦逊 乐观 珍惜 悔 的名言 事例 片段

    执着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约翰生)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吧! ——但丁 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 ——斯大林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列夫·托尔斯泰 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孙中山 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

    ——孙中山 谦逊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 加尔多斯 • 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 雨果 • 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 列夫•托尔斯泰 •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 斯宾塞 •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国民的感情中最难克服的要数骄傲了,随你如何把它改头换面,与之斗争,使之败阵,扑而灭之,羞而辱之,它还会探出头来,显示自己。 —— 富兰克林 •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 泰戈尔 • 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 季米特洛夫 •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 柏格森 •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 黄石公 •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乐观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 ---慨叹是弱者。

    高尔基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珍惜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鲁 迅 我以为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得也是“今”。

    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李大钊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斯宾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 ——但 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悔 雪莱: 由于软弱才能做的事情,倘若在做了之后还感到懊悔,那便是更加软弱。 明·刘元卿: 快意事孰不喜为?往往事过不能后悔。

    英国谚语: 坦白是后悔的第一步。 托·富勒: 诚实的人从不为自己的诚实而感到后悔。

    执著的事例1.叶欣,一名护士长,03年非典时,为救一名非典严重患者,连续工作三十多小时后,感染非典,那位感染她的患者健康出院后一星期,因非典而死去,年仅47岁。2. 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这强有力的语调充分说明了生 命的珍贵。“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更加说明了宝贵生命的短暂和价值。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珍惜和热爱生的精神,同时也反映在许多有名的科学家的身上。

    3.全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进行了几年的航海考察活动以后,身体变得十分虚弱。但他还是用他仅存的时间完成了生物学巨著《进化论》,给后人留 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张海迪她自幼失去了自胸部起下半身的知觉,但在这种情况之下,她仍然 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取得了健全人都很难取得的博士学位。她的精神支柱就是保尔·柯察金珍惜生命的伟大精神谦逊的事例 孙叔敖谦而受益 孙叔敖成为楚国政府部门的长官,全国上上下下的吏民全都来道贺。

    但惟有一老者,穿着粗布衣,戴着白色帽子,最后来到孙府。他不是祝贺,而是吊问。

    孙叔敖并没有怪罪他,反而正衣帽非常礼貌地出去见他,对他说:“楚王不知道我无德无才,是个不肖之了徒,让我担政府长官,使吏民都来道贺,而先生独来吊问,难道有什么说法吗?”老者说:“当然有说法。身份已经很高贵但对人态度骄横的,百姓会除掉他;官位已经很尊贵但擅揽大权的,国君厌恶他;俸禄已经很丰厚但还不知足的,是不能长久下去的。”

    孙叔敖再次拜谢说:“敬受命,希望能听到阁下更多的教诲。”老者说:“官位越高而越应该没有架子,官职越大而越应该小心,俸禄越丰厚越应该谨慎地不敢多多取。

    你能严谨地遵守这三条,足可以使楚国大治了。”孙叔敖因为谦恭待人,无意之中获得了三条贵意见。

    晏婴居功不骄 春秋时政治家晏婴用一匹驾车良马赎了奴仆越石父的身,将他带回齐国。到齐国后,晏子对越石父招呼没打,就回家了。

    越石父很生气,要与晏婴断绝交往。晏子派人说:“我与先生并没有交往,我看你可怜,赎你回来,你还不满足吗?”越石父说:“听说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

    我地位低下,没有人了解我。你把我赎回来,我以为遇到了知音。

    可你这样这辞而别,和雇我当仆人又有何区别呢,还不如继续让我当仆人去!”晏子听到这样的话,赶快去见越石父,以尊贵的朋友对待他,以恭敬的态度。

    5.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

    战国·韩非《韩非子·显学》。

    参验:用事实加以验证。必:确定,肯定。据:作为依据。诬:欺骗。这几句大意是:听到某种说法,没有用事实进行验证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是欺世骗人。

    这几句说明了尊重事实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只有蠢人才会随便听信那些未经证实的言论;只有欺世盗名者,才会道听途说,信口开河。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一个正直的政治家,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必须克服主观、盲目、自信、不负责任等缺点,尊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这样才不会造成失误。这几句名言可供人们特别是领导者作为鉴戒。

    6. 表示警示劝戒的成语有哪些

    表示警示劝戒的成语有谆谆告诫、叩马而谏、当头棒喝、犯颜极谏、断织劝学。

    1.谆谆告诫

    读音:[zhūn zhūn gào jiè]

    释义:恳切耐心地劝告。

    出处:《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造句:它谆谆告诫我们必须培养正气,以身示范。

    2.叩马而谏

    读音:[kòu mǎ ér jiàn]

    释义: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

    造句:希望老师的叩马而谏的话,让他顿然醒悟,改过向善。

    3.当头棒喝

    读音:[dāng tóu bàng hè]

    释义: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造句:我希望此记当头棒喝,可让他从醉生梦死中惊醒。

    4.犯颜极谏

    读音:[fàn yán jí jiàn]

    释义: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造句:敢于在领导面前犯颜极谏,结果处处碰壁。

    5.断织劝学

    读音:[duàn zhī quàn xué]

    出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释义:比喻劝勉学习。

    造句:我心里牢牢记的妈妈对我的断织劝学。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