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寒食节谚语

    1. 求有关寒食节的对联和谚语

    寒食节的对联:

    1、悯介推而禁火;怅崔护之题门。

    2、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3、寒知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4、寒食芳辰花烂漫;中秋佳节月婵娟。道

    5、禁火今年逢节早;飞花镇日为谁忙。

    6、玉柳风斜寒食节;银花月朗上元宵。

    7、广市卖饧,箫声吹暖;前村禁火,雨意催晴。

    8、雨过平添三专尺水;风寒为勒一分花。

    9、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寒食节的属谚语:

    1、春到寒食六十天,丢下篮儿七十天。

    2、三月里寒食又清明,燕燕钻满圪枣林。

    2. 求有关寒食节的对联和谚语

    001 杏村沽酒; 柳苑飞花。

    002 桐花吐艳; 榆火分新。 003 桃花作粥; 荠菜悬灯。

    004 芳名垂青史; 勋业昭国光。 005 春风重拂地; 佳节倍思亲。

    006 淘井黄州俗; 分烟汉殿春。 007 烟景催槐叶; 风期数楝花。

    008 翠竹标亮节; 红梅颂高风。 009 痛心伤永逝; 挥泪忆深情。

    010 先烈功垂千古; 英名留传万年。 011 英雄万民尊敬; 烈士百世流芳。

    012 燕子来时春社; 梨花落后清明。 013 山清水秀风光好; 月明星稀祭扫多。

    014 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015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016 清风习习催秧绿; 明月悠悠映麦黄。 017 春风已解千层雪; 后辈难忘先烈恩。

    018 睹物思亲常入梦; 训言在耳犹记心。 019 秀野踏青晨行早; 芳草拾翠暮忘归。

    020 姓在名在人不在; 思亲相亲不见亲。 021 英雄功绩昭百世; 烈士芳名耿千秋。

    022 每思祖国金汤固; 常忆英雄铁甲寒。 023 继往开来追壮志; 光前裕后慰英灵。

    024 年年祭扫先人墓; 处处犹存长者风。 025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026 国运昌隆,英雄胆壮; 金瓯无恙,烈士心安。 027 到处探幽,午桥最胜; 逢时行乐,卯饮亦佳。

    028 逢盛世,更加感谢前辈; 遇佳节,愈益思念亲人。 029 绿水悠悠,缅怀老一辈革命家; 红旗猎猎,争当新长征突击手。

    030 冷节; 寒食节 新烟。 031 冷节传榆火; 寒食节 前村闹杏花。

    032 扫墓犹循旧规; 寒食节 游园可觅芳丛。 033 悯介推而禁火; 寒食节 怅崔护之题门。

    034 三月光阴槐火换; 寒食节 二分消息杏花知。 035 寒食雨传百五日; 寒食节 花信风来廿四春。

    036 寒食芳辰花烂漫; 寒食节 中秋佳节月婵娟。 037 槐火光阳春替换; 寒食节 杏花消息雨传知。

    038 杨柳旌旗春色晓; 寒食节 海棠时节曙光新。 039 禁火今年逢节早; 寒食节 飞花镇日为谁忙。

    040 广市卖饧,箫声吹暖; 寒食节 前村禁火,雨意催晴。 041 杏酪榆羹,当来次第; 寒食节 石泉槐火,梦到赏时。

    042 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 寒食节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043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处梦; 寒食节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为谁新。

    3. 关于清明节的谚语

    1、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2、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3、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4、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5、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6、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7、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8、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9、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10、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1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12、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3、清明蒜不在家,数伏蒜不在地。

    14、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

    15、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16、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扩展资料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民间谚语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来世变猪狗。”说明戴柳有辟邪功用,清明戴柳之俗遍见各地。

    4. 关于清明节谚语的故事

    华南,黄土埋人(晋,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农民极为关心,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因此,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尘,寒露寒(湘) 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冀) 清明暖;清明北风: 麦怕清明霜。

    比如、鄂) 清明节气的霜、鄂) 清明雾浓,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夏秋有雨(苏,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相关谚语有、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华东,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断霜不断霜(冀、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清明有雨水黄梅(苏、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华中、内蒙古)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辽、雾,夏水较多,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有雾,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 清明南风 参考资料:书上。

    5. 关于清明节谚语有哪些

    关于清明节的谚语:

    1、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2、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3、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4、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5、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6、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7、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8、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9、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10、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11、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12、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13、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14、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15、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16、三月里来是清明,一场雨来一场风。

    6. 有关清明的谚语俗语成语资料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元宵节)、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说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

    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

    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插柳戴柳。因为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

    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

    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几日?有几种说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这样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二天。

    唐代元稹的诗云:“初过寒食一百六”,认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清明节与冬至本身所处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异。因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到清明。

    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 清明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

    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活动随着岁月的赓续交替,社会的嬗递变化,有的习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容。

    7. 清明节的谚语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 清明暖,寒露寒(我这个才是谚语,楼上那个是故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