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调控情绪的谚语或俗语

    1. 关于情绪影响健康的谚语或俗语

    1、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2、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3、常乐常笑,益寿之道;4、房宽地宽,不如心宽;5、知足者长乐,善笑者长寿;6、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7、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疗心;;8、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9、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10、人生虽坎坷,总是欢乐多;11、要享福,常知足;12、药补食补,莫忘心补;13、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14、遇事不恼,长生不老;15、不气不愁,活到白头;16、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17、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18、笑口常开,青春常在;19、要想健康快活,学会自己找乐;20、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21、人逢喜事精神爽。

    2. 关于情绪影响了健康的俗语和谚语

    思念是一种病算吗?呵呵。

    以下有不少词,看看能不能用上。(一)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1.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这说明脏腑病变可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过度又可损相关之脏腑。

    七情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和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

    气对人体脏腑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对人体脏腑则具有濡养作用。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

    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人体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关系密切。(二)七情的致病特点1.与精神刺激有关: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其发病必与明显的精神刺激有关。

    在整个病程中,情绪的改变可使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如癫病多由情志所伤,忧郁伤肝,肝气郁结,损伤于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气上逆,迷蒙心神,不能自主而成。

    狂病多由恼怒悲愤,伤及肝胆,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煎熬津液,结为痰火,痰火上扰,蒙蔽心窍,神志逆乱而发。可见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直接伤及脏腑:七情过激可影响脏腑之活动而产生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如喜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集中的表现,又必须接受心的统一主宰,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肝失疏泄,气机紊乱又是情志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

    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主疏泄;脾主运化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故情志所伤为害,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

    如过度惊喜损伤心脏,可导致心神不安而心悸、失眠、烦躁、惊慌不安、神志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出现哭笑无常、言语不休、狂躁妄动等症。郁怒不解则伤肝,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出现胁肋胀痛、性情急躁、善太息,或咽中似有物梗阻,或因气滞血瘀而致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症瘕等。

    或因暴怒引起肝气上逆,损及血脉,血随气逆,发生大呕血或晕厥。若思虑过度,损伤于脾,使脾失健运,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

    七情所伤,心、肝、脾功能失调,可单独发病,也常相互影响,相兼为害,如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郁怒不解、肝脾不调等等。此外,喜、怒、忧、思、恐等情志活动失调,能够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郁而化火,出现烦躁、易怒、失眠、面赤、口苦,以及吐血、衄血等属于火的表现,称之为 “五志化火”。

    情志失调又可导致“六郁”为病,即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生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换言之,由气郁可致血郁、痰郁、湿郁、食郁为病。

    3.影响脏腑气机:“百病皆生于气”。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气,即七情。

    七情之外,加之以寒热,称为九气。气贵冲和,运行不息,升降有常。

    气出入有序,升降有常,周流一身,循环无端,而无病。若七情变化,五志过极而发,则气机失调,或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

    七情致郁,或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七情不舒,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气郁而聚湿生痰,化火伤阴。

    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变病多端。七情损伤,使脏腑气机紊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调。

    不同的情志变化,其气机逆乱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怒则气上:气上,气机上逆之意。怒为肝之志。

    凡遇事愤懑或事不遂意而产生一时性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但如暴怒,则反伤肝,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为病。

    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可见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者呕血或昏厥。肝气横逆,亦可犯脾而致腹胀、飧泄。

    飧泄又名水谷利,大便呈完谷不化样。若克胃则可出现呃逆、呕吐等。

    由于肝肾同源,怒不仅伤肝,还能伤肾。肾伤精衰,则现恐惧、健忘、腰脊软等症。

    肝为五脏之贼,故肝气疏泄失常可影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而导致多种病变。喜则气缓:气缓,心气弛缓之意。

    喜为心之志。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

    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表现为健康的状态。但是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心的病变。

    暴喜伤心,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失神,甚至狂乱等。悲则气消:气消,肺气消耗之意。

    悲忧为肺之志。悲,是伤感而哀痛的一种情志表现。

    悲哀太过,往往通过耗伤肺气而涉及到心、肝、脾等多脏的病变。如耗伤肺气,使气弱消减,意志消沉。

    可见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等。悲忧伤肝,肝伤则精神错乱,甚至筋脉挛急、胁肋不舒等。

    悲哀过度,还可使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