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梳篦的谚语

    1. 关于梳篦的成语

    [近义] 密密麻麻 密密层层 [反义] 参差不齐 杂乱无章 [用法] 多用于形容建筑物多而集中。

    形容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的排列着;不能读作“jié”;鳞次栉比、定语。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

    一般作谓语:“自长桥以至大街。有时也用于其他事物;不能写作“磷”。

    [语出] 明·陈贞慧《秋园杂佩·兰》:像鱼鳞那样挨着;排列整齐。 [辨形] 鳞。”

    [正音] 栉。 [结构] 联合式:像篦子齿那样并排着。

    栉比鳞次栉比 lín cì zhì bǐ [释义] 鳞次;春光皆馥也。

    2. 关于梳篦的古诗词

    白角篦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白似琼瑶滑似苔,随梳伴镜拂尘埃。

    莫言此个尖头物,几度撩人恶发来。

    苏轼《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

    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前二令作二翁亭。)

    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鹥,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

    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

    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天目山唐道士常冠铁冠,于潜妇女皆插大银栉,长尺许,谓之蓬沓。)

    3. 鱼 梳子的成语

    相濡以沫、

    鳞次栉比、

    缘木求鱼、

    竭泽而渔、

    沽名钓誉、

    沉鱼落雁、

    水至清则无鱼、

    涸辙之鲋、

    提纲挈领、

    鲤鱼跳龙门、

    鱼米之乡、

    纲举目张、

    鱼跃龙门、

    独占鳌头、

    如鱼得水、

    鱼龙混杂、

    如鲠在喉、

    得鱼忘筌、

    鱼目混珠、

    临渊羡鱼、

    浑水摸鱼、

    涸泽而渔、

    4. 关于梳子的成语

    风栉雨沐 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

    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 出处:《元史·礼乐志》:“相我祖宗,风栉雨沐。”

    鳞次栉比 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出处:《诗经·周颂·良耜》:“获之挃挃。

    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

    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侍执巾节 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

    栉比鳞差 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同“栉比鳞次”。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 栉比鳞次 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

    亦作“栉比鳞差”。亦作“栉比鳞臻”。

    出处:《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旁种蔓荆,栉比鳞次,赖以为固。” 栉比鳞臻 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

    同“栉比鳞次”。 出处: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六:“真娘者,吴国之佳人也,时人比于钱唐苏小小。

    死葬吴宫之侧,行客感其华丽,竞为诗题于墓树,栉比鳞臻。”。

    5. 玉兰花的谚语

    玉兰花的谚语

    玉兰花是香花木本植物,它的清香味,令人陶醉。

    玉兰花(白玉兰、木兰、应春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表露爱意、高洁、芬芳、纯洁 玉兰花又名白玉兰、木兰、应春花;此花为我国特有的名贵园林花木之一,原产于长江流域,现在庐山、黄山、峨眉山等处尚有野生。 玉兰原产我国中部各省,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 唐代诗人咏:“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天天赏视玉兰,嗅着浓郁的芳香,可人老心童,留住岁月,永著青春。 玉兰花有着忠贞不渝爱情的寓意。每逢喜庆吉日,人们常以玉兰花馈赠,是表露爱意的使者。她有着玉兰的秀美,也有着玉兰的性格,用点点滴滴的热血浇灌,让她永远盛开,百年长久,友谊常青

    6. 关于“梳子”的成语有哪些

    侍执巾节、鳞次栉比、栉比鳞臻、侍执巾栉、栉比鳞差 释义: 侍执巾节:【shì zhí jīn jiē 】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

    鳞次栉比:【lín cì zhì bǐ 】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栉比鳞臻:【zhì bǐ lín zhēn 】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

    同“栉比鳞次”。 侍执巾栉:【shì zhí jīn zhì 】巾栉:手巾和梳子。

    拿着毛巾、梳子侍侯。形容妻妾服侍夫君。

    同“侍执巾节”。栉比鳞差:【zhì bǐ lín chà 】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

    同“栉比鳞次”。

    7. 梳篦的来历

    梳篦 是常州著名的特产,相传始于魏晋时期,迄今已1500多年,由于历史悠久,选料制作精细,素有“宫梳名篦”之称。

    常州梳篦形成于魏晋时期,迄今有1500多年历史。《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清代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因为清代苏州织造局每年都要来常定制一批高级梳篦,向朝廷进贡,所以常州梳篦又有“宫梳名篦”之美称,李莲英为西太后梳头用的常州产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故宫。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清末民初,随着生漆胶合技术的发明和产品出口,其知名度更是远播海外。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和平博览会上获银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

    解放后,常州梳篦生产走上了集体化和半机械化的道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雕、描、刻、烫”技艺的同时,揉合日用品、工艺品、装饰品种种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使梳篦成为富有民族传统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日用工艺品。其中有融艺术欣赏保健功能于一体的“长寿梳”,有“四大美女”、“红楼十二钗”等造型欣赏梳,有蝴蝶、龙凤、脸谱、民族娃等旅游纪念梳,以及如琮似玉玲珑剔透的各式篦箕,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人爱不释手。美国电影《星辰女娇娃》中,女主人公以常州梳蓖作胸饰,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回国也将两张常州篦箕作纪念品带走。海内外传播媒体赞不绝口,各界旅游人士更是倍加青睐。目前,常州梳篦年产量达到650万张,占全国总产量的3/4,其中70%出口,远销美、英、法、日、澳、德等27个国家和地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