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罪谚语

    1. 如何理解不知者不为罪的法律谚语

    这条法谚强调的是行为人的主观犯意即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最为认定违法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

    具体地说比如刑法上要求行为人具备主体资格,侵害客体,主观过错和客观行为这四个要件,其中主观方面就是不知者不为罪的反应,很多情况下,主观过错的程度对定罪量刑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之间认定的界限,主观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民事领域,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是损害行为,致害结果,主观过错和因果关系。其中主观过错也是构成认定行为违法的要件。

    但这一法谚在当今并不绝对。

    比如民事领域某些特殊侵权例如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害赔偿中,认定的要件不含主观过错,换言之也就是无过错责任,但大多数情况之下,主观过错都是衡量的重要因素。

    如有帮助,望采纳。

    2. 罪字开头的成语

    罪字开头的成语 :

    罪魁祸首、

    罪孽深重、

    罪加一等、

    罪不容诛、

    罪有应得、

    罪该万死、

    罪责难逃、

    罪大恶极、

    罪恶昭彰、

    罪恶滔天、

    罪不及孥、

    罪盈恶满、

    罪以功除、

    罪不可逭、

    罪在不赦、

    罪合万死、

    罪人不孥、

    罪疑从轻、

    罪恶如山、

    罪己责躬、

    罪恶贯盈、

    罪不当罚、

    罪莫大焉、

    罪上加罪、

    罪恶迷天、

    罪疑惟轻、

    罪行累累

    3. 谚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讲的是哪个古

    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由“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演变而来,是说想要给人强加上个罪名,何愁找不到借口。欲,想要,希望;患,害怕;辞,理由,借口。

    出处:《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位时,最宠信一个叫骊姬的妃子。当时,晋献公已经立了申生为太子,准备让他继位。可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当国君,于是她千方百计地陷害申生,最终申生自杀身亡,他的两个哥哥重耳和夷吾逃亡国外。

    后来,晋献公病重,他把最信任的大夫荀息叫到床前,嘱咐他好好辅佐奚齐当国君。荀息答应了。可是他的使命太艰难了。晋献公一死,晋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有一个名叫里克的大夫,他原来是太子申生的副将,他觉得申生死得太冤枉,一心想为申生报仇。奚齐登上君位不久,他就找到机会把奚齐给杀了。荀息只好又立了奚齐的弟弟卓子当国君,可是很快,里克又把卓子杀了。这时候,流亡秦国的夷吾回国当上了国君,这就是晋惠公。晋惠公刚当上国君,就想杀掉里克。他对里克说:“你杀掉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我如果不杀你,别人就不会服我。你受死吧。”没想到里克不但不害怕,还冷笑着说:“如果我不杀他们,能轮到你来当这个国君吗?你既然已经打定主意把罪名加到我头上,还怕找不到理由吗?”(原文是:“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于是他自己扑到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4. 古代关于惩治犯罪的名言有哪些

    1.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

    3. 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

    4.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5. 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

    1.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摘自春秋·老聃《老子》七十三章。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形容非常广大。疏:指网眼稀疏。这句话大意是:主宰宇宙万物的天道之网广大无边,虽然它的网眼稀疏,但任何罪恶它都一点不会漏失。

    2.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摘自汉·荀悦《申鉴·政体》。劝:奖励。纵:放纵。这两句大意是:应该受到奖赏,却不给予奖励,这叫禁止好人做好事;应该受到刑罚,却不给予惩处,那叫放纵坏人行邪恶。此二句说明奖善惩恶的道理。奖善,能够伸张正义,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走正道,为国为民多效力;惩恶,可以铲除邪恶,使坏人歹徒慑于刑罚,不敢为非作歹,走邪道,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治理。刘向《说苑·政理》说“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也是这个意思。

    3. 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摘自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4.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摘自宋·欧阳修《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迁:向。远:离开,这两句大意是:法令,是用来禁止人民做违法的事,让人民趋向善良,远商罪恶的。法,就是国家制定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规则。它禁止人民作统治者认为不该作的事,鼓励人民作统治者认为应该作的事,以法律的形式将人民的行动限制在统浩阶级的道德规范之中,若有越轨,就要绳之以法。

    5. 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汉·宣帝《赐王成爵秩诏》。化:教化。这几句太意是:有功劳不奖赏,有罪恶不惩治,就是唐尧、虞舜也不能教化天下,使天下安定。实行法治,必须奖惩分明。有功就应得到奖赏,有罪就应受到惩罚,这样人们才能争着去立功,不敢以身试法。否则,立功不见赏,有罪不见罚,谁还去立功?谁不敢去犯罪?出现这种情况,社会将出现大倒退,太混乱,再有才能的人,也无法清理这样的国家。可以此二句说明只有奖惩分明,才能治国安邦。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