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主题是
一、《祝福》的主题是什么
1、此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中控诉。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
2、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更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这一现状的无动于衷而不知所措。
3、这篇小说更深刻有力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
【文章简介】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笔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祝福》主题思想是什么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三、《祝福》主题思想是什么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四、概括《祝福》的主题
对《祝福》主题的观察与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看法各异。
在50年代政治话语模式下,人们多以革命的眼光看《祝福》,认为祥林嫂是一个被压迫者与被奴役者的形象。这样的观察,固然可以突出祥林嫂形象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但同时遮蔽了《祝福》的另外一些重要主题内涵。
本文从“怀疑者”与“觉醒者”的角度来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并如此理解《祝福》的主题: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有着深深的体味,他的心灵深处因之有着莫大的悲哀。他敬重那些能够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的人,格外敬重那些能够在人生的痛苦中觉醒的人。
《祝福》通过祥林嫂的命运,寄寓了鲁迅先生对所有觉醒者与先知者——甚至包括他自己——的伟大同情与深深祝福。
五、概括《祝福》的主题
对《祝福》主题的观察与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看法各异。
在50年代政治话语模式下,人们多以革命的眼光看《祝福》,认为祥林嫂是一个被压迫者与被奴役者的形象。这样的观察,固然可以突出祥林嫂形象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但同时遮蔽了《祝福》的另外一些重要主题内涵。
本文从“怀疑者”与“觉醒者”的角度来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并如此理解《祝福》的主题: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有着深深的体味,他的心灵深处因之有着莫大的悲哀。他敬重那些能够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的人,格外敬重那些能够在人生的痛苦中觉醒的人。
《祝福》通过祥林嫂的命运,寄寓了鲁迅先生对所有觉醒者与先知者——甚至包括他自己——的伟大同情与深深祝福。
六、鲁迅作品《祝福》的主旨是什么
此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中控诉。
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也更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这一现状的无动于衷而不知所措。这篇小说更深刻有力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
【文章简介】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
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
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
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
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
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笔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七、《祝福》简介
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重点]为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难点]为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三、检查预习:1.字词。
第1段 钝dùn响 幽微 寒暄xuān 第2段 瓦楞wǎléng 朱拓tà 第3段 间jiàn或 乞丐qǐ gài 第10段 悚sǒng然 踌蹰chóu chú 第17段 不更gēng事 第20段 谬miù种 第30-31段 淡然 俨yǎn然 第32段 雪褥rù 瑟sè瑟有声 尘芥jiè堆 形骸hái 第34段 颊jiá 周正 第50、56、60段 沸反盈天 贺家墺ào 嚎háo 第66段 荸荠bíqí 絮絮xù 第68、69、72、74段 呜咽yè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第79段 敛liǎn 第83、87段 怔怔zhēng zhēng | 咀嚼jǔ jué赏鉴 渣滓zhā zǐ 瞥piē 第96、98、99、101段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诡秘 门槛kǎn 第109段 窈yǎo陷 惴惴zhuì zhuì第112段 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蹒跚pán shān 补充解释:瓦楞:瓦陇,亦作瓦垄。 即屋顶上用瓦铺成的凸凹相间的行列。
间jià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
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 踌蹰:chóu 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
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
④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踌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瑟瑟:sè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瑟。
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墺:ào可居住的地方。
絮絮:xù xù1.语繁不断貌。 2.连绵不绝貌。
呜咽wūyè: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歆享:1.神灵享受供物。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松树底下|步履蹒跚。也作盘跚。
2.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各种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广泛地、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分析课文。 1.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
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必须先来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才能准确地把握住祥林嫂的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小说的主题。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情 节 内 容 起讫段落 时间 序 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开 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补充知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
又叫初春。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
仲zhòng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
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
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样有暮冬、深冬。
夏末。 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