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教学设计
一、《祝福》教案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
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五、布置作业 1.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2.画出文中祥林嫂前后几次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做“思考和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
二、理解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
(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2、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 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3、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
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三、讲析祥林嫂被迫改嫁一部分。 默读、思考并讨论:1、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 祥林嫂似乎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了,四婶还问起她,也仅仅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
为后文收留祥林嫂打伏笔。 2、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得受制于婆婆。
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
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
读者读到这里,往往会稍松一口气。但祥林嫂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我们继续研读。
四、讲析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这一部分。 1、速读这一部分内容,概括主要情节: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
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品味和取笑的材料。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
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2、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
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这些,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4、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化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 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
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
二、高中语文 《祝福》教案
《祝福》合作探究性学习流程
一、探究目标和角色定位 1、探究目标:①、鲁镇社会人物形象分析;②、祥林嫂悲剧性命运探究; ③、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两者之间关系; 2、角色定位:①、祥林嫂案件专家调查组(职责:调查祥林嫂的生平事迹,给出性格概括,列出犯罪嫌疑人名单);②、无罪推理辩护律师团(结合文中事实,为犯罪嫌疑人进行无罪推理和辩护。辩护主题:“黑夜的黑不是我的错”)③、有罪推理辩护律师团(结合文中事实,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有罪推理和为受害者辩护。辩护主题:“谁说黑夜漫漫无尽头”)④、《真理报》记者团(负责跟踪报道、采访和点评,写出简讯。报道宗旨:“给事实一个真相”)⑤、道德法庭审议团(职责:在调查、辩护的基础上,给出总结和道德审判。审议原则:“不冤枉一个好人,但也不放过一个坏人”) 二、探究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鲁镇社会人物形象分析;②、祥林嫂悲剧性命运探究; 2、难点:对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两者之间关系的深层理解; 四、探究流程 1、明确角色,组内分工,研读教材,合作探究; 2、交流意见,形成材料; 3、展示调查结果,完成辩护和审判; (记者团的采访、报道穿插整个流程) 五、探究成果 1、《祥林嫂生平事迹和人物性格的研究报告》(成员每人写一份); 2、《鲁四老爷、柳妈、卫老婆子、四婶、大伯等涉案人员的无罪推理和辩护书》(成员每人写一份); 3、《鲁四老爷、柳妈、卫老婆子、四婶、大伯等涉案人员的有罪推理和辩护书》(成员每人写一份); 4、《祝福》写作目的的分析(成员每人写一份); 5、《祥林嫂一案判决书》(成员每人写一份); 6、有关本次审判的几则简讯(成员每人写一份); 六、基础知识检测和写作拓展(附活页练习)
三、有祝福的教学设计吗
第一课时 本课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 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3、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第二课时 本课时重点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这一课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
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题。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
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领会《祝福》的主题。 1.开端: 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小说的一开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牺牲品。
因为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而丈夫又过早地丧了命。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惨的命运之中。
按理说,“年纪大约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在农村生活下去的,可是 “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 于是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鲁四老爷家里。 ②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作者通过祥林嫂在鲁家生活的情况,写出了她的争扎与反抗。
③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 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争扎。
然而,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的命运的愿望,很快破灭了。她在鲁家做工只三个半月,由于鲁四老爷的支持(P:“既然她的婆婆要她回去……可说呢”),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样,“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抢了回去,封建的族权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2.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 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而显示出了这种迫害是很残酷的呢?(P.)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妇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要把劳动妇女置于死地而后快。
祥林嫂当时就处在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 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剧,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对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 ①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②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 丧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是那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性。祥林嫂的丈夫死于旧社会中蔓延着的传染病“伤寒”,阿毛死于祥林嫂的贫困、劳碌。
(若不是忙着“打柴摘茶养蚕”,能让年仅两三岁的孩子去剥豆吗?)因此,实质上,是罪恶的政权夺走了祥林嫂的丈夫和儿子的生命,使她陷于嫁而再寡的境地。作者开始把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
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
四、找《祝福》的课文复述
2007年12月30日 上传者:佚名 《祝福》教案 泰州二中 任平生 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1.以“祝福”为题目的深刻含义,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方法: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迫害与摧残,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速读课文,复述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书后练习一: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 1.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满足、有笑影、白胖了)。
2.被婆家卖掉,拼死反抗。 3.再婚:没婆婆,丈夫有力气,有自己的房子,生了儿子,胖了。
4.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她又流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5.被鲁镇的人歧视,被鲁四老爷鄙视,对地狱恐惧。
5.捐门槛赎罪,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6.参加祭祖仪式被拒绝,惴惴的,头发也花白了,最终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带着疑问和恐惧贫困而死。
四、理清情节结构。 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情节结构如下:教师板书情节,学生指出结构特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3——33)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54——65)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0)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111) 五、了解倒叙的作用。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1.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2.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3.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本教时重点分析祥林嫂和鲁四老爷形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
这一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题。
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依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分析祥林嫂的形象,领会《祝福》的主题。
1.学习阅读祥林嫂初到鲁镇来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
五、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祝福声声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可以根据下面的教案开展
设计意识:
拜年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相互问候,互致祝福。通过拜年活动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应该学会拜年的礼仪和方式。
活动目标:
一、通过拜年活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感受新年祝福的喜悦;
二、学会新年祝福的语言,养成良好的交往能力;
三、懂得在别人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活动准备:
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的头饰或其他道具,小红包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放"新年好"的音乐,营造过年的气氛。
指导语:(1).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进来,请你们边听音乐边找个位置坐下。
(2).小朋友们坐好没?那刚刚听到过的音乐是什么样的一首歌?那这首歌什么时候唱的话最好呢?
2、拜年的礼仪
指导语:(1).小朋友们说说:新年的时侯唱歌之外还可以做什么?
(2).我们过新年时向别人拜年时是吧,那怎样向别人拜年?最常见的可以说:"恭喜,恭喜"和"新年好"的祝福话。
小结:春节里人们互致问侯和祝福的礼仪是拜年。初一清晨,大家都要早早起床去拜年,戴新貌,表示新的一年的开始。拜年时要双手握拳,抱在胸前;一边晃动一边鞠躬,说祝福的话,最常见的"恭喜,恭喜"和"新年好。"
3、情景游戏"拜大年"。
指导语:(1).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过新年时:你碰到爷爷奶奶的话;你会爷爷奶奶怎么拜年?
(2).小朋友想不想玩"拜大年"的游戏?那在游戏中有六个人物,分别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我们要选六个小朋友来分别扮演他们,一起表演拜年的情景好吗?
(3).先朋友自由分配角色,老师再给你们教你表演的人的身份要说的话,老师给你们讲时好好听,不同身份的人说话不一样,祝福语也不样。所以把自己要说的话记清。
4、开始游戏。
(1).教师向幼儿师范,请幼儿师范。
(2).幼儿自己玩。
首先爷爷奶奶出场,幼儿上去拜年,说:"爷爷奶奶新年好,恭喜、恭喜!祝你们身体健康,涛比南山!"爷爷奶奶要说:"小朋友新年好,祝你健康成长!"并发一个红包给幼儿。
爸爸、妈妈出场,幼儿上去拜年说:"爸爸、妈妈新年好,恭喜、恭喜!祝你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爸爸、妈妈要说:"小朋友新年,祝你学习进步!"
叔叔、阿姨出场,幼儿上去拜年,说:"叔叔阿姨新年好,恭喜、恭喜!祝你们全家幸福,恭喜发财!"叔叔、阿姨要说:"小朋友新年好,祝你快乐!"并发一个红包。
最后,幼儿在教室里自由活动,四处走动,互相拜年说:祝福的话,互赠红包,最后看谁的红包最多。
四、活动总结。
让幼儿说一说拜年时的感受。表扬能在别人面前大胆表达自己意愿的幼儿。
活动延伸:
1.指导语:告诉过春节的时候要向家人和朋友拜年。
2.制作几张新年贺卡,写上祝福的话,送给老师和家人。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六、对鲁迅的《祝福》进行教学分析,从文本特点、作者意图、编者意图、
鲁迅《祝福》教学分析一、文本特点文章采用倒叙写法,先写“临死之前”的祥林嫂,然后写“初到鲁镇”和“再到鲁镇”的祥林嫂,可在此基础上理清线索和结构。
(序幕写祝福景象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再写祝福景象)二、作者意图祥林嫂的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鲜明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揭露和有力抨击的,指出反封建的必要性。三、编者意图: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1.初读课文,了解祥林嫂的经历。 2.再读课文,分析探讨祥林嫂的人物形象3.自然引入讨论:祥林嫂之死,谁是凶手?讨论将学生引入对文本的更深层次的研读,通过深入的讨论,学生明白: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七、如何写祝福语教案
特别的祝福给特别的你
龙泉四中 叶淑珍一、引言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寻找突破口
这一次是作文教学评比。作文教学总是令人犯难,教些什么呢?我冥思苦想。时值圣诞节来临,学生都在忙着给亲朋好友老师送祝福。对了,我何不教学生给自己的祝福语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呢?教会学生运用简明、连贯、富有文采和创意的语言给亲朋、好友、老师送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这也是“给学生创设学语文、用语文的环境。”,想到此心里一阵激动。
三、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祝福语没有现成的教案可供参考,但各种类型的祝福语倒是挺多。 繁忙的搜集工作开始了,网上的祝福语可谓多矣,可要找到好一点的还真的有些困难。网上多的是搞笑的祝福,弄不好还会误导了学生。好在本人一直来对祝福语比较感兴趣,摘录了一些,这次派上了用场。经过几番筛选,去粗取精,我将搜集的祝福语归为八大类:修辞添文采、押韵显诗意、诗文妙化用、逆转增谐趣、谐音语双关、数字巧串联、叠字增情意、形式出新意。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让其进行仿写,从仿词到仿句,再到仿片断,使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是学以致用,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老师送上美丽真挚的祝福。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祝福归类
1、修辞添文采
⑴“您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您是石阶,承受着我踏实向上攀登的脚步;您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明确:用三个比喻,突出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有创意,有文采。
⑵“流星划过天际,我错过了许愿;浪花拍上岩石,我错过了祝福;故事讲了一遍,我错过了聆听;人生只有一回,我庆幸没有错过你这个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