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祝福
一、中国古代师生问候用语
求人指点说-赐教
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协助说-费心
请人解答说-请教
与人相见说-您好
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
客人入座说-请坐
陪伴朋友说-奉陪
临分别时说-再见
言行不妥-对不起
慰问他人说-辛苦
迎接客人说-欢迎
请人赴约说-赏光
对方来信说-惠书
自己住家说-寒舍
请人接受说-笑纳
送人照片说-惠存
欢迎购买说-惠顾
得人帮助说-谢谢
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办事说-拜托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人方便说-借光
仰慕已久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
求人帮忙说-劳驾
二、祝福老人的诗句
1、《虞美人》——宋代魏了翁
浮云富贵非公愿,只愿公身健。
译文:荣华富贵都是浮云,不是你愿意的,只希望你身体健康。
2、《龟虽寿》 ——汉代曹操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译文: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3、《庚午岁伯氏生朝作乐府一章为寿》——宋代王洋
年年岁岁身长,负岁年年春草长。
译文:祝你年年岁岁都身体安康,愿你人生在世的每一年都风调雨顺,春草长青。
4、《诗经·小雅·天保》——先秦佚名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译文:像月亮一样久远不落,像太阳一样每天都升起。像秦岭一样万寿无疆,不会迁移崩溃,像松柏一样繁茂长青,而且子女没有不继承这一福寿的。
5、《西江月》——宋代管鉴
白头相守愿年年,只恁尊前长健。
译文:夫妻年年相互守候直到白头,只盼望尊重的前辈长寿健康。
三、祝福皇帝的“万岁万岁万万岁”出自何处
皇帝被称为“万岁”,是始于汉武帝时的。 汉武帝独尊儒术,“万岁”也被儒家定于皇帝一人。稽诸史籍,《汉书·武帝纪》载,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行幸缑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呼万岁者三,是谁呼的?苟悦注曰:“万岁,山神称之也。”十五年后,即大始三年二月,汉武帝又称自己“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自此,“万岁”成为皇帝的专用称呼。除皇帝外,任何人都不得自称“万岁”。 汉武帝之后,“万岁”就不能随便叫了
四、中国所有传统节日的祝福短信
一。
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 月起始的一天。
《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
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
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
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
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
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
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
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
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 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 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
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 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
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 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 国君以后,论功行赏保?挥薪樽油埔桓鋈嗣挥械玫铰晃弧W油朴?BR> 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
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 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 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
兼尧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
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 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 教节日。
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
五、汉朝有哪些民族风俗
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10. 42亿(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
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有计划地进行文字改革,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 汉族以农耕为本。
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汉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还有中秋、端午、清明等。
食俗 日常食俗 汉族以农业为主、请参考: http://www.gov.cn/test/2006-04/17/content_255850.htm。
六、几种汉代的图案纹饰
有几种汉代较常见的图案纹饰,其名称、含义旧说或未能详。
这里试根据古器物上的实例并结合文献记载,略作申说如下。 一、云礴纹 《续汉书·礼仪志》下:“东园匠、考 工令奏东园秘器,表里洞赤,虞文画日月、鸟龟、龙虎、连璧、恨月。”
同书《舆服 志》:“乘舆金根……镇文画斡。”晋崔豹《古 今注》卷上:“汉成帝顾成庙“·…槐树悉为 扶老拘栏,画飞云、龙、角虚于其上。”
所 谓“虎纹”或“云龙角虚纹”(简称“云成 纹”)的具体形象是怎样的,前人未作说 明。然而在汉代它既然施于棺具、车辆以及 建筑物,应用范围还相当宽,应该是不太罕 见的。
按《说文》成通魔,“魔,钟鼓之柑 也,饰为猛兽。”成是钟、鼓的支架,它的 底座常雕刻成怪兽状。
《考工记》称钟座的 堆兽为“底属”。但当此种装饰手法久相沿 袭形成定制以后,皮就逐渐变作这种怪兽的 专名了。
张衡《西京赋》:“洪钟万钧,猛虎 趁越,负笋业而余怒,乃奋翅而腾骥。”句 中“虎”字的用法就是如此。
所以颜师古注 《汉书·郊祀志》时便还说:“赓,神兽名 也。”成纹的得名与作为钟虎的神兽应有所 关联。
不过除了钟虎之外,成纹还同汉代所说 的另一种叫作“巨虚”的动物也不无(本文共计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