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添孙祝福图

    一、有人往火里添柴的图是什么成语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结构】连动式。

    【用法】用于没能阻止;反而扩大了灾祸。常用来比喻人惹了祸事;自讨苦吃。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薪;不能读作“chái”。

    【辨形】薪;不能写作“新”。

    【近义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例句】

    (1)上个月他因旷课;考试没有及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跳舞;这不是~吗?

    (2)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简直是~?

    二、添色木芙蓉图片

    远望,它像棉桃里开出的花;近看,则似牡丹,花蕊翻卷,层层叠叠,相依相偎,舍不得分开,既绵软,又稍有厚重之气。现在是晚秋了,却似乎不见寒凉的意思。正午,人,行走在外,微风,拂面,拂发,拂裸露于外的双臂,滑爽,轻盈,让人有恍惚的误会。——再看路边那花,似盛春之景。

    查了一下词典,原来它叫木芙蓉,与木槿、扶桑同属一科。但它跟木槿又有所不同。后者似乎一年四季都在绽放,有红、白、紫、黄系列,在路边,覆满尘埃,像闺楼小姐落了难,一身华服徒然辗转沉疴负重,竟敌不过伙房丫头青布粗褂的干净明媚。它不是,年深日久矜持着,华叶满盖,郁郁葱葱,到了晚秋,才突然发了狠,一朵一朵醒过来,醒在秋风里,醒在落日桥畔。

    我每天经过的桐城路桥,桥畔就植有四株。这几日,芙蓉新绽,整座桥也都相应地受到感染一般的醒过来。它开得格外低调,三杯两杯淡盏,不敌晚来风急……这几天,那些花朵好像突然被人叫住,怔在那里,也还有了自省的味道,更像一个人说着话,当四面人声皆寂,忽然不好意思起来,就把到嘴边的句子一把给抹了回去。然后低下头来,陷入到些微的惶恐中。木芙蓉也担得起这个名声。

    始终是隐在华叶满盖里,一年比一年美。合肥的这座桐城路桥,有点来历,人们曾经把它叫做“赤阑桥”。一提赤阑桥,大伙就明白了。熟读唐诗宋词的,没有不知姜白石的。知道姜白石的,就没有不知赤阑桥的。姜夔居合肥间,没少跟女粉丝来往唱和,最著名的某家姐妹拔得头筹,从此留在了姜某的诗词里得以永恒。把粉丝做到这般田地,实在是高。现在的名人,谁愿意下血本捧一两个自己的粉丝呢?可见,姜某人是动了真情的,一直到离开合肥,均恋恋不忘。

    我曾居合肥几年,在赤阑桥上走过多少来回,到底意难平。有时我骑在电车上,把头歪昂着四处张望,大钟楼的影尖,朱红的亭轩,葱茏如盖的树木,浩荡的风,尽览眼底,径直有那么一点啸歌的意思在里头。不过,那也是一闪念的恍惚,我不动声色,比较强势地把满腔情怀一把摁住,拽到心里面去,然后,带着一个平庸的人的神色汇聚到车流中……

    实则,赤阑桥畔,是观落日的最佳所在,如今的晚秋,四株木芙蓉伴于桥畔,静静开在落日下,就有了宋词的恍惚了。桥在俗世生活里充当的,不过是过渡的角色,自此岸到彼岸,有通达之意。但桥在文字的审美里,它纯粹就是一个道具,跟亭台楼榭相若,是风景,也是人心的调剂,是曲径通幽,也似作文笔法里讲求的隐与曲。有了它,风神方能立得起来。说白了,桥就是立意的意。也好比朱自清明明是去清华园偷摘几颗莲蓬,却要风雅地把它说成:近日情绪颇不宁静,故去荷园边走走……这么一说,原本是偷莲蓬,到最后竟偷出了名篇《荷塘月色》,实在是文人骚客。

    我写这篇文章时,捎带着听的是《桃花扇》,是坤生吧,他唱: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他还唱: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生活里不能没有风雅,戏曲如是,桐城路桥畔的木芙蓉如是,它就是一只泉眼,安静,温润。它也提醒了我们——时近晚秋,繁花似锦,也是看一眼少一眼了,接下来的该是皑皑寒冬。人在冬天,都是向内而活着的,絮絮地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像粪一样累累地直伸到天边”。

    话说到开头。——木芙蓉作为一种有格的花,没少被文人骚客歌颂落墨。我最喜崔橹的一首,其中一句:枉教绝世深红色,只向深山僻处开。像做人到了一个台阶上,非常的骄傲——只向深山僻处开,你再喊,它都不现,不屑。人,应该这样,只向深山僻处开。这也是人一生都要向花卉植物学习的地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