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祝福用法举例

    一、鲁迅《祝福》使用的手法及写作主线

    鲁迅在短篇小说《祝福》中,是通过这种典型的概括手法,以极简练的笔墨,表现和刻划人物的外貌和性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祥林嫂在《祝福》中的第一次肖像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枝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祥林嫂的第二次肖像描写:“她不是鲁镇人,四叔家要换女工,卫老婆子带着她来了。作者是这样描写的“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兰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可以说是一个新近守寡的,年轻少妇。祥林嫂的第三次肖像描写,是男人伤寒病死了,儿子阿毛不幸又被狼叼了,她又到鲁四老爷家求活干。

    “桌上放着荸荠式的园蓝,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文章是用倒叙的手法,先写作者在小镇上的河边,遇到祥林嫂,第二天,祥林嫂就在旧社会的压迫和歧视下,走完了她苦难的人生历程,死在鲁镇的风雪地上。作者在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上,相同的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兰夹袄,月白背心”,因为穷,所以祥林嫂没有多余的衣服,因此衣服总是原来那件,没有什么变化。

    而每次变化的是她的外貌和神情,例如:第一次到鲁家,她才二十六七岁,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这时候的祥林嫂,可以说,还有些微的青春的气息。

    第二次,夫死子亡,两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光也没先前那样精神。……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此时的祥林嫂,头发已经花白,记忆已坏,人已显得有些木讷。第三次,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此时的祥林嫂,头发已经全白,神情已经木讷,只有那眼珠一动,说明她还是一个活人。

    作者仿佛用祥林嫂,在不同生活时间和环境下,拍摄出来的三张不同照像,让读者清楚而鲜明地看出了主人公的巨大变化。同情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对吃人的旧社会表示无比的愤慨。

    我们欣赏先生的高超艺术手法,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提供学习的借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