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形容“江南水墨”的诗词有哪些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出自宋代诗人刘敞的组诗作品《微雨登城二首》

    原文: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这两首诗是登楼野望之作。

    第一首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第二首诗写作者正午时间登临望远,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鸟语花香,勃勃生机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愉悦欢快的心情。

    赏析:

    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

    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

    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

    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就细致真切地传达了秋日微雨之神。

    至于在“空”前着一“寒”字,则是为了表现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诗人的主观情绪。

    这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

    次句写“登城”。

    重楼闲上的这个“闲”字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那样会心情迫切,不会着一“闲”字;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会侘傺无聊,不可能“闲上”。

    而主要的,还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自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诗人纵目野望,诗人用一句诗进行了概括:“浅深山色高低树。”天高气清,列岫千重,或近或远,或苍或黛,各有“浅深”;而山上树木则颇为混茫,无可分辨,但见层层树丛,“高低”不等而已。

    “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

    这景色是诗人从未发现过的,他显得更加兴致勃勃。

    诗人对于“旧相识”的新感受比乍见之时更具魅力。

    虽然这景色诗人已经见过,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纵目野望,也没有如此恬适的情绪,他后来的赏玩之兴才特别高。

    总之,诗人留连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

    他在反复的玩味之后,终于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这“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

    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只有水墨画才有这种意境。

    以前他从未欣赏到的美,此刻却悠然心会,于是感到十分惬意。

    所以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个精致贴切的比喻,而是饱含了极度愉悦之情。

    但“浅深山色高低树”和“一片江南水墨图”之间的比喻关系也很有意味。

    上句是实景,为了用水墨图比拟,诗人有意避开色彩,仅用“浅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则是虚拟的意象,虽是虚拟,却又极为细致,“水墨图”前着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潇洒之致,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这样由实入虚,虚实相生,虽无细腻的景物刻画,却更能显示景物的绰约多姿,更能引发读者悠远的联想。

    参考资料

    于绍卿.《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02月

    形容“江南水墨”的诗词有哪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