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莫言生平

    莫言生平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

    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扩展资料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

    在莫言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

    纵观莫言的创作,他是以狂欢化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小丑,傻瓜等被官方文化贬低的边缘人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由从民间撷取的粗鄙语言与独白式的“ 高雅”语言相混杂,努力发掘出藏污纳垢的乡土民间中的狂欢精神, 使自己的小说创作具有了狂欢化风格的先锋色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莫言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