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如何鉴赏诗词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 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

    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因处“安史之乱”时期避乱之时,途经丞相祠堂,特往祭拜。

    因此,诗中颂赞之情,悼惜之意可见,隐隐济世之心可感。

    再如《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后主李煜将江山玩掉了,现已成为北宋的阶下囚。

    因此,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是真性抒写,可见后主本性难移。

    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感伤之极。

    这也是至情之语,难怪赚取古今多少泪水!以上两首诗词,如果没有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

    当然,作者写诗往往有着特定的写作背景,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

    这些也是鉴赏诗词要了解的。

    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这是孟浩然科场失败后所写的。

    再如《 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是韩愈被流放到潮州后常与他一起“推敲”论诗的好友贾岛寄诗言情的。

    作者自己写诗时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寄诗的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了解,那么也就很难领会孟浩然的孤愁和“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的倾诉, 也就很难领会贾岛“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的祝愿和期望。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作家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其作品中。

    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

    平时对一些重要作家要有所了解。

    如: 屈原、“曹操”、陶渊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苏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谦、龚自珍、 郑

    燮等等。

    下面举几首诗来谈一谈。

    首先让我们来看曹操的诗。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的途中所写的组诗《步出厦门行》之一首。

    联系作者生平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恐怕就不能只理解为:寿命长短在天,可保养身体,心情舒畅,也可使人长寿。

    想想看,曹操岂会是专于养生的道人!再来联系一下以上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曹操是在张扬人的能动性:千里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功业,这样便可延长自己的生命。

    再看《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联系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便不难理解,杜甫是多么渴望清除“安史”叛军,恢复失地,使江山归整啊!天宝十五载,杜甫挺身赴朝廷,独转陷贼中,因而怀念起鄜州的妻子。

    于是写下《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管世铭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伉俪之情也。”联系杜甫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非“婉约”之属。

    客中愁苦,长安苦衷,尽寓于此。

    如果再联系“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便可以明白“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又何尝不包含着“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期盼和对家家能得以团圆的祝愿呢?再看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乍一看,本诗似乎抒写了一种狂放之情。

    可这又有悖于王维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

    仔细阅读,便可知道,原来诗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论语》)接舆,而把自己比为五柳先生陶渊明。

    再联系上面写景,可以知道,原来本诗通篇扣“闲居”,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正属一格。

    王夫之评此诗曰:“以高洁写清幽,故胜。”

    当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常常是多样统一的。

    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时,一定要注意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人登高追怀谢眺,顿感虽与古人比肩而知己者却甚少。

    这就是李白的孤高。

    再看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这里哪有什么孤高?哪有什么飘逸?只有仁爱和质朴!陶渊明的诗恬淡自然,但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篇。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这一点应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

    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等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各州,因作此诗以寄情。

    廖文炳云:此子厚登城楼怀四人而作。

    首言登楼远望,海阔连天,愁思与之弥漫,不可纪极也。

    三、四句唯“惊风”,故云“乱飐”,唯细雨,故云“斜侵”,有风雨萧条,触物兴怀意。

    至“岭树重遮”、“江流曲转”,益重相思之感矣。

    当时“共来百越”,意谓易于相见,今反音问疏隔,将何以慰所思哉?(《唐诗鼓吹注解》)屈复云:“岭树”遮目,望不可见;“江曲”九回,断肠无已时也。

    (《唐诗成法》)吴乔云:中四句皆寓比意。

    “惊风密雨”喻小人,“芙蓉薜荔”喻君子,“乱飐、“斜侵”则倾倒中伤之状,“岭树”喻君之远,“江流”句喻臣心之苦。

    皆逐臣忧思烦乱之词。

    (转引《义门读书记》)纪昀云:一起意境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

    通篇情景俱包得起。

    三、四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旧说谓偕寓感撼危疑之意,好不着相。

    (《瀛奎律髓刊误》)以上都是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把握意象,领悟诗词意境的。

    这正是古人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

    范仲淹有这样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这里“云”是“碧云”,“叶” 是“黄叶”,“烟” 是“寒烟”。

    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

    而“秋色连波”将这些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图 ,一“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凉。

    正是这种寒凉的意境引发词人触景生情,随视线想到 “更在斜阳外”的 “芳草”,即故乡亲人所居之处。

    遥不可见,多么无情!这正是“乡魂”“旅思”的多情处。

    这里,随词人视线的转移和心理空间的变化,“芳草”已是想象中的意象了。

    另外,比喻性的意象和象征性的意象在诗词中也屡见不鲜,需要加以注意和区别。

    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温,愿斫五琴弦。”诗不是单纯地状物,而是托物言志。

    “孤桐”的意象象征着王安石知难而进和敢于献身的改革精神。

    这样,“明时思解温,愿斫五琴弦”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好,我们来读一读杜甫的《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首联写独身客舟的孤寂。

    颔联写景开阔,联系尾联,我们可以知道景象的广大莫及可以显示自比沙鸥之微渺。

    再联系颈联议论句,就能够感悟到诗歌中抒发的旅夜自伤漂泊的情感。

    再看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

    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是山水诗人,却并非甘于隐逸之人。

    本诗从雄阔景象入手,顺而说身处圣明之世,闲居而无所作为,实为耻辱。

    可虽有报国之志,无奈无人提携,面对为官之人,只能徒增羡慕而已。

    显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援引。

    如若不明白“舟楫”、“ 垂钓”、“羡鱼”等真正的用意,这首诗便很难读懂。

    再看《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蔟。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竟逐。

    叹门外搂头,悲恨相继。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首词意在借古讽今,“商女”借指一味追求奢华享乐的朝中权臣。

    不明白这一点,这首词也很难读懂。

    同样李商隐的《隋宫》也是借古讽今:“紫泉宫殿琐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荧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往往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自然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五、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

    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简直就无法谈得上诗词鉴赏。

    举个例子来说,李清照的《如梦令》,如不利用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词中的情境并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行吗?请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试想一想,“昨夜雨疏风骤”,按说会让人难以入眠,可诗人还是一夜浓睡。

    原来她喝了很多酒。

    风雨再加闷酒,或是借酒销愁。

    是因离情别绪?还是寂寞?是为飘泊?还是为伤春?或许都有。

    早晨还睡在床上,只挂念着风雨后的海棠。

    这时,侍女进来卷起窗帘。

    于是便问海棠怎么样了。

    回答说“依旧”。

    她说,你这个傻丫头,你知道吗?应是“绿肥红瘦”。

    看来,在她心中早知一夜风雨之后,海棠叶子肥大了,而花却落了。

    如果联系诗人的个人遭遇,词中的情感便可想而知了。

    再来读一读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三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一首悼亡诗,写的是对亡妻的思量。

    首句写难忘,次句写难见,再假设写十年来自己变化之大。

    下面“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夜来幽梦,“明月夜,短松冈”是妻子安身之地。

    因思而入梦,梦见妻子;因梦而料想妻子思己,想妻子也会梦见自己。

    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情感体验和感悟,词中情境,词中那超越生死的人间至情是很难领悟的。

    下面就运用这种方法鉴赏一下两首诗词。

    试试看吧! 《江夏别宋之悌》(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鸣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八声甘州》(柳永):“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以上所谈是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掌握了这些方法,并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实践,应可以获得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

    在此基础上便可通过比较等方法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水平。

    希望对你有帮助,O(∩_∩)O谢谢

    如何鉴赏诗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