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烘托的古诗词手法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泛指陪衬,使明显突出。

    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

    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

    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

    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

    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

    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

    王籍在这里通过“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烘托的古诗词手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