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奋学习的古诗80字的
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
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读《明日歌》有感
昨天带着回忆默默地逝去了,今天携着希望悄悄地来临了,而明天,又闪烁着光辉等待着人们。
有人沉浸在回忆中,他们依恋昨天;有人只迷醉在梦幻中,他们企盼明天。
这两种人,都忘记了最应当珍视的是宝贵的今天!
今天,不就是短短的一天吗?我从明天开始勤奋学习。
今天,不就是短暂的二十四小时吗?我从明天开始认真工作。
今天,不就是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吗?我从明天开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有些人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朋友,我决不怀疑你的真诚,但为什么要把做的事情放到明天,一切要从明天开始呢?日月匆匆,到了明天,明天又变成了今天,而每个今天之后都有无穷尽的明天。
那么,你的决心,你的理想,哪一天才能变为行动,变为现实呢?
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我说:“抛弃了今天 的人,今天也会抛弃他;而被今天抛弃的人,他也就没有了明天。”
农民种田,不在今天及刈草、施肥、灭虫,哪有金秋时节的丰收?医生不在今天及时抢救、医治病号,哪有人们日后的健康体魄?清洁工人不在今天及时清扫垃圾、扫除尘埃,哪有日复一日街道马路的洁净?解放军战士不在今天全副武装,做好战备,哪有千家万户永久的安宁?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短短的几句诗,是先辈千折百曲、历经磨难的生活体验的结晶啊!古人有感于此,于是有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的勤学佳话。
现在我们条件优越,不是更应珍惜,抓紧今天的分分秒秒吗?
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掌握获取知识的机会;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发明创造的可能。
聪明、勤奋、有志的人,他们深深懂得时间就是生命甚至比生命还宝贵。
他们决不把今天的宝贵时间虚掷给明天。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来就珍惜时间,利用在车上卖报的闲暇,搞实验时,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块面包;困了,趴在桌上打个盹。
爱迪生如此,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一切有志气、有成就的人莫不如此。
他们决不沉湎在昨天之中,更不空空观望明天,他们永远从今天开始!
相反,对有些人来说,时间就像代表它的那本日历,撕了这一张,还有下一张,撕完了这一本,还有下一本,却不知道在洁白如雪的日历上留下自己辛勤奋斗的汗水和学习工作的收获。
那样,他们从呱呱落地到长眠地下,都是在闲散和观望、等待之中度过的。
如果人的一生如此度过,那么消逝的岁月将如一场凄凉的悲剧,留在个人生命史上的回忆,也将拌和着悔恨、痛惜和哀伤的泪水……
虚掷光阴,在折损着生命的光;及时努力,在开辟理想的路。
朋友,不要沉湎昨天,不要观望明天,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
今天,是奋斗的起点啊!
赏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诸君听我《明日歌》。”明代文嘉的这首《明日歌》,问世数百年来,万口传颂,至今不衰。
它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不要把一切计划和希望寄托在尚是未知数的明天。
本文作者在准确领会和把握原诗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读后的实感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例证、引证、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今天的宝贵,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反之,就会一事无成,悔恨莫及。
因此,应“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
文章内容充实,结构谨严,论证有力,语言流畅。
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是一篇值得一读的获奖佳作。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
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
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
这首词所 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
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
孝宗时复官,谥武穆。
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有《岳武穆集》。
《全宋词》录其三首。
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年代:【唐】 体裁:【乐府】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简析】:
这首诗作并非艺术上最为上乘,然确也不让须眉,可诵可传。
诗可理解为惜阴,亦可理解为及时行东,但主题似为劝人及时进取,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
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
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
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
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
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
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
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
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
“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
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
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
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
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
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
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
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
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
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
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
“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
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
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
“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
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
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两句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其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见一,作为独立的诗篇已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传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别致新颖。
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
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
“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
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
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因此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庸俗思想本身,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
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层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
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寻味,多有艺术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