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古诗词“风林戈未息”全诗是什么

    秦州杂诗二十首 唐 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 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胜迹 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 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 骕骦。

    哀鸣思战斗, 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怅望,衰飒正 摧颜。

    闻道 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十一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十三

    传道 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相近报,但恐失桃花。

    十四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十五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 镊鬓毛斑。

    十六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

    落日邀双鸟,晴天揽白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

    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十七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十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峰峻,悬军 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二十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杜诗详注》卷之七曰:“乾元二年秋至秦州后作。”(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诗镜铨》卷六引张上若曰:“是诗二十首,首章叙来秦之由,其余皆至秦所见所闻也;或游览,或感怀,或即事,间有带慨河北处,亦由本地触发。

    大约在西言西,反复于吐蕃之骄横,使节之络绎,无能为朝廷效一筹者。

    结以唐尧自圣,无须野人,惟有以家事付之妇与儿,此身访道探奇,穷愁卒岁,寄语诸友,无复有立朝之望矣。”

    作品赏析

    [注释](1)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是唐代西北边防要地。

    (2)凤林:县名,今甘肃省临夏县附近。

    (3)鱼海:今宁夏阿拉善额鲁特部。

    (4)候火:烽火。

    (5)悬军:深入敌境的孤军。

    幕井:军队用的水井。

    (6)北庭:北庭大都护府。

    (7)飞将:西汉时飞将军李广。

    (8)筑坛:指任命将领戍边。

    刘邦曾筑坛拜韩信为大将军,故云。

    [译文]凤林关的战乱还没有平息,鱼海的道路十分险恶行军艰难。

    烽火浓烟滚滚冲上九天,像一座座高山的山峰;深入到敌人境内的孤国,水井中的水枯干,处境非常困难,朔凤猛烈,西部边境也好像被撼动;边庭寒冷,朦胧的月亮也发出寒光。

    老人们思念累立边功的飞将军李广,但何时才能商议筑坛拜将的事呢?莽莽万重山, 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 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 衰飒正摧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

    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

    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

    本篇是第七首。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

    秦州城座落在陇东山地的渭河上游河谷中,北面和东面,是高峻绵延的六盘山和它的支脉陇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鸟鼠山,四周山岭重迭,群峰环绕,是当时边防上的重镇。

    “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

    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

    同是写高山孤城,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雄浑阔大中带有闲远的意态,而“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则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

    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这个评语不仅道出了这首诗发端雄峻的特点,也表达了这两句诗所给予人的感受。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首联托出雄浑莽苍的全景,次联缩小范围,专从“孤城”着笔。

    云动必因风,这是常识;但有时地面无风,高空则风动云移,从地面上的人看来,就有云无风而动的感觉。

    不夜,就是未入夜。

    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还没有黑就高悬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临的直接感受。

    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一属于错觉,一属于特定时间的景象,孤立地写它们,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但一旦将它们和“关”、“塞”联结在一起,便立即构成奇警的艺术境界,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

    在唐代全盛时期,秦州虽处交通要道,却不属边防前线。

    安史乱起,吐蕃乘机夺取陇右、河西之地,地处陇东的秦州才成为边防军事重镇。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战争烽火气息的边城中,即使是本来平常的景物,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蕴含着不平常的气息。

    在系心边防形势的诗人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近,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

    两句赋中有兴,景中含情,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正如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评的那样:“三、四警绝。

    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  三、四两句在景物描写中已经寓含边愁,因而五六两句便自然引出对边事的直接描写:“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水还。”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

    第五句的“属国”即“典属国”之省,指唐朝使节。

    大约这时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迟留未归,故说“属国归何晚”。

    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

    两句用典,用赋一事,而用语错综,故不觉复沓,反增感怆。

    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都发生在汉王朝强盛的时代,他们后面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后盾,故能取得外交与军事上的胜利。

    而现在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急剧趋于衰落,象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

    同样是用这两个典故,在盛唐时代,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的豪语,而现在,却只能是“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的深沉慨叹了。

    对比之下,不难体味出这一联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遥望关塞以外,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整个西北边地的局势,正十分令人忧虑。

    目接衰飒的边地景象,联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趋势,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额,怅恨不已。

    “烟尘”、“衰飒”均从五、六生出。

    “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出这种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而自己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正未有尽期。

    全诗地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

    (刘学锴)---------------------------------------------  乾元二年秋至秦州后作。

    《唐书》:秦州,在京师西七百八十里,今属陕西巩昌府。

    《衰字记》:秦州,本秦陇西郡,汉武帝分陇西置天水郡。

    王莽未,院嚣据其地。

    后汉更天水为汉阳郡。

    《地道记》云:汉阳有大坂,名曰陇坻,亦曰陇山。

    是也。

    魏初,中分陇右为秦州。

    唐武德二年,仍置秦州。

    天宝元年,改天水郡。

    乾元元年,复为秦州。

    《陶渊明集》有《杂诗》题。

    满目悲生事①,因人作远游②。

    迟回度陇怯③,浩荡及关愁④。

    水落鱼龙夜⑤,山空鸟鼠秋⑥。

    西征问烽火⑦,心折此淹留⑧。

    (首章,说初至秦事。

    首联,赴秦之由。

    次联,入秦之难。

    三联,到秦风景。

    末联,客秦心事。

    大段在西句分截。

    【顾注】关辅大饥,生事艰难,故依人远游,非谓因房琯而致此远游,公必不以一谪怨及故人。

    吴论:度陇而怯,山之长电。

    及关而愁,地之阔也。

    鱼龙川,鸟鼠谷,秦州地名,水落山空,秋日凄凉之况。

    问烽火,忧吐蕃也。

    秦在长安之西,故云西征。

    赵注谓公更欲西游者,非是。

    心折淹留,意不欲久客于秦矣。

    ) ①鲍照诗:“纷纷悲满目。”《北史》:冯伟不治生事。

    ②《平原君传》:“公等碌碌,因人成事。”郭璞诗:“迅足羡远游。”③鲍照诗:“临路独迟回。”《三秦记》:陇坂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乃得越。

    陈后主诗:“笳吟度陇咽,笛啭出关鸣。”④谢朓诗:“浩荡别亲知。”赵至《与嵇茂齐书》:李叟入秦,及关而叹。

    刘峻诗:“空轸及关叹。”《唐书》:安戎关,在陇山。

    ⑤祖孙登诗:“岸高知水落。”《水经注》:汧水,出汧县西山,世谓之小陇山。

    其水东北流,历涧注以成渊,潭涨不测,出五色鱼,俗以为龙而莫敢采捕,因谓鱼龙水,亦通谓之鱼龙川。

    黄希曰:《旧书》:太宗贞观四年十月,幸陇州。

    十三日,校猎于鱼龙川。

    即此地。

    《西溪丛语》:鱼龙本水名。

    又《水经》言鱼龙以秋日为夜,一句中合用两事。

    ⑥陈后主诗:“天迥浮云细,山空明月深。”《水经》:渭谷亭南鸟鼠山,《禹贡》所谓渭出鸟鼠者也。

    《尔雅》:“鸟鼠同穴,其乌为鵌,其鸟为鼵。”注:“鼵,如人家鼠而尾短。

    鵌,似鵌而小,黄黑色。

    穴入地三四尺,鼠在内,鸟在外。

    今在陇西首阳县鸟鼠同穴山中。”岑参诗:“鱼龙川北磐溪雨,鸟鼠山西洮水云。”正与公同。

    ⑦《西征赋》:“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张协诗:“烽火列边亭。”⑧《别赋》:“心折骨惊。”《楚辞》:“攀桂枝兮聊淹留。”

    秦州城北寺①,胜迹隗嚣宫②。

    苔藓山门古③,丹青野殿空④。

    月明垂叶露⑤,云逐度溪风⑥。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二章,咏城北寺也。

    上四记叙古迹,下四对景伤情。

    山门古,言旧寺犹存。

    野殿空,见故宫久没。

    古字、空字,眼在句尾。

    露方垂叶,月照则明。

    云之度溪,随风而逐。

    明字、逐字,眼在腰中。

    步月看云,有感异地羁孤。

    五六,便含愁字意。

    )  ①《元和郡县志》:秦州伏羌县,本秦冀县也。

    后汉隗嚣据陇西天水郡,称西伯,都此。

    寺即其故基。

    《杜臆》:地志:州东北山上有崇宁寺,乃隗嚣故居。

    ②梁王冏诗:“美景多胜迹。”《方舆胜览》:雕窠谷,在秦州麦积山之北,旧有隗嚣避暑宫。

    张正见乐府:“远入隗嚣宫,傍侵酒泉路。”③裴子野《华林园赋》:“草石苔藓,驳牢丛撮。”宋竟陵王子良诗:“山门一已绝。”④傅亮《修张良庙教》:“改构栋字,修饰丹青。”⑤张率诗:“秋风萧条露叶垂。”⑥阴铿诗:“山逐下溪风。”⑦《后汉志》:陇西郡首阳山,渭水所出。

    【赵注】渭水,在秦州。

    寺枕秦山,下接渭水,东流于长安。

    州图领同谷①,驿道出流沙②。

    降虏兼千帐③,居人有万家④。

    马骄朱汗落⑤,胡舞白题斜⑥。

    年少临桃子⑦,西来亦自夸。

    (三章,咏降戎也。

    州领同谷,驿出流沙,见为吐蕃往来之冲。

    今降戎多而居民少,势可危矣。

    马骄、胡舞,申降虏之强。

    年少、亦夸,恐居人之弱。

    【赵访注】千少于万,日兼干帐,则降人多矣。

    万多于千,曰有万家,则居民少矣。

    末以边郡单弱而叹之。

    【顾注】亦自夸,乃讽词。

    旧注谓临洮人足以守御者,非是。

    )①《唐书》:秦州都督府,督领天水、陇西、同谷三郡。

    州图,秦州之图志。

    驿道,秦州西出吐蕃之道,②《夏书》: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唐六典》:陇右道,东接秦州,西边流沙。

    流沙在沙州以北,连延数千里。

    ③班固《汉书赞》:“日磾出于降虏。”梦弼曰:唐吐蕃贵人,处于大毡帐。

    ④杜预《水灾疏》:“汉氏居人众多。”《秦国策》:张仪说楚,效万家之都。

    ⑤庾信《侠客行》:“汗湿马全骄。”又《马射赋》云:“选朱汗之马。”傅玄《乘马赋》:“流汗如珠。”⑥《语林》:邯郸淳初诣临菑侯曹植,大喜,延入坐,侯遂科头拍袒胡舞。

    《北齐·魏收传》:收既轻疾,好声乐,善胡舞。

    《汉·灌婴传》:“斩胡白题将一人。”薛梦符曰:“题者,额也,其俗以白涂垩其额,因得名。

    舞则首偏,故曰白题斜。

    白题,如黑齿、雕题之类。”【朱注】按服虔《汉书注》:“白题,胡名也。

    《西域传》:白题国王姓支,名史稽毅,其先匈奴之别种也。”备考。

    《杜臆》:《代醉编》云:李叔元在京,戎骑入城,有胡人风吹毡笠堕地。

    后骑云:“落下白题。”乃知是毡笠之名。

    ⑦临洮,在秦州西。

    秦汉曰陇西,唐曰临洮。

    【鹤注】临洮人勇劲,可以备戎。

    如大历二年李抱玉使右军都将军临洮李晟击吐蕃,将千人,至临洮,屠定秦堡。

    亦一证也。

    鼓角缘边郡①,川原欲夜时②。

    秋听殷地发③,风散入云悲④。

    抱叶寒蝉静⑤。

    归山独鸟迟⑥。

    万方声一概⑦,吾道竟何之⑧。

    (四章,咏鼓角也。

    边郡而闻鼓角,又当秋天欲夜之时,何等凄傈。

    殷地、人云,承鼓角。

    蝉静、鸟迟,承夜时。

    末因边郡而及万方,则所慨于身世者深矣。

    殷地发,鼓声震动。

    入云悲,角吹凄凉。

    )①《后汉·公孙瓒传》:“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又《隗嚣传》:“缘边之郡,江海之濒。”【远注】缘边,谓沿边之郡。

    ②释洪偃诗:“川原多旧迹。”③《诗》:“殷其雷。”④梁元帝诗:“风散水文长。”⑤曹植《愁思赋》:“鸣蝉抱木兮雁南飞。”张孟阳诗:“寒蝉无余音。”⑥何逊诗:“独鸟赴行植。”⑦《九歌》:“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⑧孔子云:“吾道非耶?”洙曰:时方以武事为急,吾道将何所施乎。

    《庄子》:“茫乎何之。” 

    西使宜天马①,由来万匹强②。

    浮云连阵没③,秋草遍山长④。

    闻说真龙种⑤,仍残老驌驦⑥。

    哀鸣思战斗⑦,迥立向苍苍⑧。

    (五章,借天马以喻意。

    良马阵没,秋草徒长,伤邺城军溃。

    今者龙种在军,而驌驦空老,其哀鸣向天者,何不用之以收后效耶。

    此盖为郭子仪而发与。

    【朱注】《通鉴》:是年春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战马万匹,惟存三千。

    此诗“浮云连阵没”,正其事也。

    秦州乃出西域之道,故感天马事而赋之。

    【卢注】时赵王适为元帅,比之龙种。

    郭子仪召还京师,是空老驌驦也。

    ) ①《博物志》:西使佩以自随。

    《汉书》:张骞使西域,初,天子卜曰:“神马当从西北来。”骞还,得乌孙天马。

    ②谢灵运诗:“由来事不同。”《秦国策》:车千乘,马万匹。

    强,多也。

    ③《西京杂记》: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曰浮云。

    《赭白马赋》:“蹑浮云。”梁元帝诗:“溪云连阵合。”④隋孔德绍诗:“秋草思边马。”⑤《北史·隋炀帝纪》:置马牧于青海渚中,以求龙种。

    ⑥残,余也。

    《左传》:唐成公如楚,有两驌驦马。

    亦作肃爽。

    ⑦毋丘俭诗:“哀鸣有所思。”《左传》:“怒有战斗。”⑧苍苍,比君。

    蔡琰《前曲》:“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蔡梦弼以南使为沙苑别名,未知何据。

    考沙苑畜马,多至三四十万,何止万匹。

    且当时禄山驱健马以归范阳,非至此始阵没也。

    张远改作西使,诚为有见。

    【朱注】或曰《寰字记》:秦州清水县有马池,水源出.冢山。

    《开山图》云: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

    《水经注》:马池水出上邽西南六十里,谓之龙渊水。

    公盖指此为赋,次公谓以老驌驦自比,则凿矣。

    六章,咏防河戍卒也。

    使节归来,盖为防守河北,而发金微之兵。

    今见军士远涉,适当林木风凋,尚堪此往来征戍乎。

    所恨邺城围解,以致复有遣戍之役也。

    此亦在驿道所见者。

    ) ①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②刘删诗:“山边歌落日。”江总诗:“辛苦持汉节。”③《通鉴》:至德二载,以李铣为防河招讨使。

    【朱注】唐河北道沧、景等州,皆古渤海郡地。

    黄河于此入海。

    汉《满歌》:“昔蹈沧海。”④徐陵诗:“奉诏戍皋兰。”《后汉书》:窦宪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围北单于于金微山。

    《唐地志》:羁魔州有金微都督府,隶安北都护府。

    ⑤《吴越春秋》:“人疲士苦。”陶潜诗:“形骸久已化。”⑥吴均诗:“林疏风至少。”庾肩吾诗:“林长鸟更稀。”张华诗:“燎猎野兽稀。”⑦杜审言诗:“那堪尽此夜。”⑧庾信诗:“今年不解围。”顾宸曰:安史之乱,大败者有三:哥舒翰潼关之轻出,以杨国忠惧祸,玄宗信谗,遣使趣战而败。

    房琯陈涛斜之车战,以肃宗入贺兰进明之谤,中使邢延恩等促战而败。

    邺城九节度之大溃,以中使鱼朝恩统兵,军无主帅,久而致败。

    少陵“恨解邺城围”一语,实有慨于唐之兴亡成败与。

    莽莽万重山①,孤城石谷间②。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③。

    属国归何晚④,楼兰斩未还⑤。

    烟尘一长望⑥,衰飒正摧颜。

    (七章,咏使臣未还也。

    山多,故无风而云常出塞。

    城迥,故不夜而月先临关。

    二句写出阴云惨淡、月色凄凉景象。

    下则有感于时事也。

    往属国者未归,岂为欲斩楼兰乎。

    故西望而忧形于色耳。

    )  ①《说苑》:“苍苍莽莽。”刘绘诗:“出没万重山。”②《汉·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

    《赵国策》:“况山谷之便乎?”③隋李巨仁诗:“无风波自动,不夜月恒明。”无风、不夜,二字一读。

    《邵氏闻见录》:无风塞,不夜城,西夏有其地。

    王韶经略西边,亲至其处。

    赵次公云,秦州有无风塞、不夜城,乃后人因杜诗而为之名耳。

    ④《汉书》:苏武出使归,拜为典属国。

    ⑤又:傅介子持节至楼兰,斩其王,持首还,诏封为义阳侯。

    唐解谓:五六指李之芳出使吐蕃,留而未还。

    按:之芳出使在大历间,不在乾元时。

    ⑥蔡琰曲:“烟尘蔽野兮。”范云诗:“长望竟何极。”梁昭明太子诗:“尔登陆兮一长望。”  

    闻道寻源使①,从天此路回②。

    牵牛去几许③,宛马至今来④。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⑤。

    东征健儿尽⑥,羌笛暮吹哀⑦。

    (八章,借汉使以慨时事。

    上四思古,下四伤今。

    去几许,去今已远。

    幽燕隔,河北仍陷。

    健儿尽,邮城方溃也。

    【赵汸注】因秦州为西域驿道,叹汉以一使穷河源,且通大宛,如此其易。

    今以天下之力,不能戡定幽燕,至令壮士几尽,一何难耶。

    是可哀也。

    )  ①宗懔《岁时记》:汉武帝令张春寻河源,乘槎而去。

    ②《淮南子》:“若从地出,若从天下。”汉《天马歌》:“殷勤此路胪所来。”③乘槎至牵牛诸,出《博物志》。

    详见十七卷。

    古诗:“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④宛马,注别见。

    ⑤《贾谊传》:“乘传而行郡国。”⑥《诗》:“周公东征。”⑦《唐书》:天室十四载冬,以安禄山反,京师募兵十万,号天武健儿。

    贺彻诗:“羌笛含流咽。”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①。

    丛篁低地碧②,高柳半天青③。

    稠叠多幽事④,喧呼阅使星⑤。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⑥。

    (九章,咏秦州驿亭也。

    丛篁、高柳,此写驿亭好景。

    惜乎稠叠幽致,徒供使客往来,若使旅人得此,虽处喧地而不异郊居,盖深羡此亭之幽胜矣。

    《杜臆》:时吐蕃为患,遣使欲与通好,故有使官经阅,下言“使官向河源”,皆指此事。

    此章结语,尚嫌直率。

    )  ①岑敬之诗:“色映临池竹。”邮亭,见《前汉·薛宜传》颜注:“邮,行书之舍,如今之驿。”据此则驿亭之名,起于唐时也。

    ②宋之间诗:“丛篁夹路迷。”《释名》:“地者,底也,其体底下。”③张正见诗:“高柳横遥塞。”庾信诗:“玄圃半天高。”④谢灵运诗:“岩峭领稠叠。”⑤刘孝成诗:“喧呼惊里閈。”《后汉·李郃传》,和帝遣使者二人到益部,郃曰:“有二使星人蜀分野。”《晋·天文志》:流星,天使也。

    ⑥《尔雅》:邑外为郊,郊外为野,野外为林,林外为坰。

    《抱朴子》:“射勇于郊坰。”  

    云气接昆仑①,涔涔塞雨繁②。

    羌童看渭水③,使客向河源④。

    烟火军中幕⑤,牛羊岭上村⑥。

    所居秋草静,正闭小蓬门⑦。

    (十章,咏秦州雨景也。

    云气弥漫,故雨势淫溢。

    羌童二句,雨中之事。

    烟火二句,雨中之景。

    秋日闭门,自伤雨后岑寂也。

    )①《黄河赋》:“云气浩漫,远接昆仑。”《括地志》: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西南八十里。

    杜佑曰:长庆中,刘元鼎为盟会使,言河之上流由洪济西行二千里,水益狭,冬春可涉,夏秋乃胜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四下,曰历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昆仑者也。

    夷曰闷历黎心,东距长安五千里。

    河源其间,流澄缓下,稍合众流,色赤,行益远,他水并注则浊。

    河源东北直莫贺延碛尾,隐测其地,盖在剑南之西。

    ②潘尼《苦雨赋》:“听长霤之涔涔。”③【邵注】渭水在秦州,其源出临桃,故羌童得以观也。

    ④《唐书》:鄯州鄯城县,有河源军,属陇右道。

    谢朓诗:“弭节赴河源。”⑤江淹诗:“归人望烟火。”⑥《诗》:“牛羊下括。”⑦谢庄《怀园引》:“青苔无名路,宿草塞蓬门。”  

    萧萧古塞冷①,漠漠秋云低②。

    黄鸽翅垂雨③,苍鹰饥啄泥④。

    蓟门谁自北⑤,汉将独征西⑥。

    不意书生耳⑦,临衰厌鼓鞞⑧。

    (十一章,对雨而伤寇乱也。

    上四写景,下四感时。

    鹄垂翅,伤奋飞无路。

    鹰啄泥,慨一饱难期。

    且燕蓟为梗,谁成北伐之功;吐蕃在边,尚遣征西之将。

    故听鼓鞞而心厌耳。

    )①荆卿歌:“风萧萧兮易水寒。”②张缵《秋雨赋》:“油云兴而漠漠。”庾信诗:“秋云低晚气。”③古诗:“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④李陵诗:“熠熠似苍鹰。”⑤刘峻诗:“蓟门秋气清。”⑥虞羲诗:“拥旄为汉将。”曹植诗:“出自蓟北门。”自北二字本此。

    后汉岑彭为征西将军。

    征西二字本此。

    ⑦《南史》沈庆之曰:“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谋,事何由济。”杨炯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⑧裴子野诗:“方听鼓鼙声。”  

    山头南郭寺①,水号北流泉②。

    老树空庭得③,清渠一邑传④。

    秋花危石底⑤,晚景卧钟边⑥。

    俯仰悲身世⑦,溪风为飒然⑧。

    (十二章,咏秦州南郭寺也。

    言寺兼山水之胜。

    庭得老树而生色,承寺。

    邑藉清渠之传注,承水。

    花掩危石,影落卧钟,以况己之穷老,故下有俯仰身世之感。

    )①茅山父老歌:“各在一山头。”②《秦州记》:天水县界有水一派,北流入长道县界。

    《诗》:“滮池北流。”③鲍照诗:“空庭惭树萱。”④据《九域志》,县名清水,是邑以清水渠而传名。

    据《秦州记》,一派北流,是清渠传注一邑也。

    后说意本须溪。

    《水经注》:清水导源东北陇山,径清水县,故城东与秦水合,东南注渭县。

    张华诗:“抱杖临清渠。”⑤王僧孺诗:“晓露拂秋花。”江总诗:“危石耸前洲。”⑥【邵注】晚景,向晚之影。

    庾信诗:“凄清临晚景。”卧钟,废钟之仆卧者。

    ⑦《兰亭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鲍照诗:“身世两相弃。”⑧《前汉书》:神君至,其风飒然。

    杨德周曰:《秦州》诗,满肚忧愤悱恻,都非文人伎俩,即“归山独鸟迟”、“老树空庭得”二语,亦令人阁笔。

    传道东柯谷①,深藏数十家②。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③。

    船人近相报④,但恐失桃花。

    (十三章,游东柯谷也。

    【赵汸注】起用传道二字,则此下景物,皆是未至谷中,而先述所闻。

    东柯佳胜如此,故嘱舟人相近即报,惟恐失却桃源也。

    ①【钱笺】《通志》:东柯谷在秦州东南五千里,杜甫有祠于此。

    宋栗亭令王知彰记云:工部弃官寓东柯谷侄佐之居。

    赵傻曰:《天水图经》载秦州陇城县,有杜工部故居,及其侄佐草堂,在东柯谷之南,麦积山瑞应寺上。

    【赵注】年谱谓公七月客秦州,卜置草堂未成。

    十月往同谷县,十二月入蜀。

    今以此三诗考之,良是。

    图经是因暂寓而言之耳。

    《杜臆》:观后《发秦州》诗,公亦曾暂寓栗亭,不但东柯也。

    ②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藏岩穴。”③杜田曰:毛文锡《茶谱》:宣州宣城县有坞如山,其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

    阮籍诗:“昔日东陵瓜,今在青门外。

    五色曜朝日,子母相钩带。”可见种瓜宜于阳地。

    ④《新序》:“船人固桑进对。”  

    古诗词“风林戈未息”全诗是什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