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明月表达的意境明月在古代诗词中都有哪些表达意思

    一、以明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对故乡、亲友的思念。

    古时,交通非常不便,当人们因各种原因分离或远离时,便难得再相聚,就像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所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这些人们白天可能都在为生计奔波,为仕途颠簸,只有到了宁静的夜晚,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孤苦,才会涌上心头。

    此时天上是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这些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眼里,月亮就是寄托人们相思的一个意象,她蕴含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都是借月思乡的千古佳句。

    二、以明月营造的特定意境来衬托人物特定的心境。

    在不少古诗词中,有不少诗人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

    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

    也有的用明月来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忧愁的情怀。

    诗人在仕途奔波中难免有失意者,这时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自然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孤苦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最著名的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全是诗人在船舱里的所见、所闻。

    所感,所有这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一片,清冷的秋霜也开始布满天空,此情此景,使诗人越发感到凄凉难耐。

    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表象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

    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

    而这一切,皆因月起。

    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

    又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里写了作者船泊江洲,烟雾迷蒙,又添新愁,野外空旷,远处的天比树还低,江水清澈,只有明月和自己亲近。

    诗中描绘了一副凄清孤苦的场景。

    像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

    白居易《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友人凄凉、悲伤、难舍的感情。

    “老大嫁做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则体现了商人之妇月下独守空船的悲凉心境及对重利轻义的丈夫哀怨的感情。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更是把对朋友的一腔深情化做奇思妙想。

    诗人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只好请明月把自己对老友的诚挚关切之情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

    三、以明月象征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或以明月象征哲理的启迪。

    古代诗人大多有济苍生、安社稷、忧黎民的远大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对统治者极度的蔑视和决绝,对现实世界极度的失望,并坚持寻找理想中的世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即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热切追求。

    其千古名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更是诗人远大抱负的生动写照。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撙空对月”则体现了一种洒脱、狂放的人生态度。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

    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本诗开篇便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而人非。

    本诗表面上看写月夜的美景与对李广老将军的推崇之情,实际上,诗人以李广自喻,抒发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广一样的丰功伟业,但却因为小人的陷害而无所作为的无奈与悲凉之情。

    月在此,成了跨越时空的见证人。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过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川依然,曾经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的石头城那六朝的繁华已经空无所有,只有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照着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诗中融合了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咏她!情由景生,景由情变。

    人心好,景色美;人心灰,景也暗。

    面对亘古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绘景寓情,便有了丰富的吟月诗词。

    明月表达的意境明月在古代诗词中都有哪些表达意思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